本刊记者 I 涂元春
汽车“微增长”时代,技术合作与产业融合先行
本刊记者 I 涂元春
4月16日,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隆重举办了“2015中国汽车技术合作及产业融合国际论坛”,多位外国驻沪领事馆商务参赞、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厂商以及多家风投基金等金融机构参加了本次论坛。
当前,在汽车产业整体微增长的发展背景下,产业技术合作日益得到整车、零部件,甚至涉及汽车产业相关的互联网企业的重视。在整车企业合作层面,广汽集团与奇瑞汽车正尝试通过战略联盟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东风汽车通过入股标致-雪铁龙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布局;在整车与零部件的技术合作层面,长城汽车与宝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研发汽车用钢;在零部件企业层面,ZF近期收购TRW,整个零部件行业格局有望改写;在跨界合作上,Google牵头组建开放汽车联盟,共同迎接自动驾驶、车联网时代,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车联网技术,华为与东风开展跨界合作。可见,随着汽车技术更新迭代的日益频繁,汽车企业间的技术融合及产业合作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这届论坛搭建了一个跨境、跨界进行资本与企业、项目融合的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深入了解新常态下政治、经济环境的新特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投资方向、热点;可以充分了解国际化战略中跨国并购、直接投资、技术合作、资本运作的方法、路径和基本思路。
论坛也传递出一些信息,引起了专用汽车行业代表的共鸣。
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 349万辆,产销规模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这一时期年均增速超过19%。
其中,乘用车产销增速高于整个汽车行业增速,自主品牌份额持续下降;我国商用车产销受中重卡影响较大,近5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卡车市场近5年来产销量在240~285万辆之间波动,增速明显放缓。其中中重卡受国家经济景气周期和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产销下降幅度较大。
汽车行业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骨干企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至2014年,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占全行业比例已接近90%,与此同时,以上汽、东风、一汽、长安等组成的第一、二阵营,已经远远将其他企业拉在后面。
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发生很多重大改变,企业应该由此调整经营思路。
一是限行限购将成为新常态:出于防堵、治污、治霾等目的,除已有限行城市外,将会有更多城市选择将汽车限行限购作为常规治理手段;
二是汽车行业反垄断将成为新常态。通过查处一批汽车流通领域内横向纵向的垄断行为,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还将对目前厂商关系失衡现象产生深远影响,一批零部件企业、经销企业和维修企业将借此机会壮大;
三是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将为汽车后市场发展带来机遇。2014年9月3日,十部委联合会签《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对指导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方案实施后,拥有行业技术标准、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具有良好信用的零配件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将涌现出一大批拥有独立商标、独立运作的大型零配件企业集团,也将为改装车和专用车配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汽车的销量情况与经济成正相关,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国内零部件缺乏核心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已经无法赶上整个行业的发展,收购外企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特别是金融危机给了国内零部件企业一个良好的契机,跨界收购呈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行业尤其受到青睐。同时,中国民间资本在汽车行业的参与度也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一系列的交流,国内外资本与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资本与技术的交流融合趋势也愈加明显。
在这样的趋势促进下,资本引导行业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方向。具体表现为:
一是汽车行业的投资特点发生变化。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上、广等地占据资本投资60%以上份额,华东、东北、华北等地紧随其后,虽然以国外资本为主,但国内资本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从产业方向来看,新能源、车联网、轻量化是目前最热门的投资方向,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同时涉及到电机、电控方面的传统技术依然是国内资本的关注重点。资本已经开始用它特有的运营方式来改变汽车这个传统行业的发展。
二是资本在汽车行业发挥的作用更大。资本将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技术提供资金保障,消弭技术落差;技术进步会促进市场进一步成长,打造市场发展趋向;市场趋向又会刺激资本的进一步发展,让其加大投入、持续获利。这样,资本、技术和市场之间形成正反馈,三者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协同发展。
三是资本与技术的衔接需要专业中介机构服务。一边是各类资本如产业基金、风投基金、天使基金、企业资本等,一边是各类企业的各种技术,包括海外企业、初创企业的部分专利技术与科研项目,双方的衔接需要技术转移中介的服务。在这个衔接过程中,技术中介同时扮演着媒介、催化剂、组成部分等各种重要角色。而技术中介提供的诸如法律、技术、管理、财务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也使衔接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如同DNA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携手打造了技术融合推进委员会,目的是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搭建一个促进国内外汽车技术合作、推进资本与技术跨境跨界融合、实现企业与资本有效衔接的合作平台。技术融合推进委员会将通过定期开展各种行业活动,搜集行业需求信息,形成客观可靠的技术需求与技术成果信息池,实现技术资源的高效流动,并引进金融机构参与到技术培育、兼并重组活动中,其核心目标是培育有潜力的优秀项目,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微增长”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主基调,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从近几年的产业政策来看,国家正积极鼓励汽车实施“走出去”战略。汽车企业将更加重视开拓海外市场、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进行跨国并购。同时,“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如产品出口、海外设厂、技术输出、跨国并购、海外研发中心等,在中国将交织进行,呈现各阶段并存、升级加速的特点。
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中,我国汽车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外企业积极寻求合作者、投资者进行公司重组,为“走出去”寻求技术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也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品牌形象、产品质量不高是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挑战,自主品牌在国内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弱、开拓海外市场融资能力差也是难点之一。大部分企业受制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等因素,实施“走出去”战略仍缺少成熟的并购团队、可靠的信息资源、完善的行业技术服务及融资支持等。
近几年来,部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启示。
首先,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实现汽车企业产品、生产、研发及品牌等方面的全球化布局,是汽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由之路。
其次从具体内容而言,一是研发国际化日益得到汽车企业的重视。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设置海外研发中心,聚集全球人才、实现全球技术整合,用以把握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几年的“微增长”机会。
二是海外并购应当作为一项系统战略成为汽车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汽车内外饰、金属件等依然是并购主要方向,企业应当优先选择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作为并购目标。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应当遵循由小及大、由慢及快的原则,即先与拟并购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再参股控股,也可以先进行小规模国际并购,待经验成熟时再进行大规模行业并购。持续经营则是海外并购的另一重要原则,国内有相关企业已经成功尝试:即实行两阶段收购方式实现并购,先实现控股,一段时间后再实现全资收购。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个整合期,公司原有运营团队在此期间内保持不变,实现公司持续运营,直至释放协同效应。
(以上文字由演讲嘉宾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