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要素质量控制前后效果比较

2015-05-15 03:17许容芳陆勤美马平平
护理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院专科输液

许容芳,陆勤美,黄 胜,袁 丽,马平平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成为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1]。因其具有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日益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欢迎[2]。但同时它又是临床操作难度较大的一项护理技术且存在相关并发症[3]。国内学者认为,要素质量是指构成护理工作的基本要素,评价要素质量主要着眼于评价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医疗护理技术、环境、物资和仪器设备、规章制度等[4]。李冬梅等[5]指出,要素质量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要素质量实施管理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科质量徘徊不前的局面。本研究将环境、物资设备、制度与规范、教育与培训、科研与学术交流应用于PICC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旨在发展PICC专科护理,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专科肿瘤医院,编制床位1 200张,病区25个,日门诊量近6 000余例次,每年收治病人10万余例次。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0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前(对照组),2013年11月—2014年2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愿意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住院病人;③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年龄18岁~80岁;⑤意识清楚,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已知或怀疑有与插管相关的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迹象;②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③已知或怀疑病人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④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本研究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改进硬、软环境 我院于2012年12月始开设PICC门诊,实行全院PICC集中穿刺模式,把全院分散的PICC操作集中于PICC专科护理门诊,门诊建筑面积25m2,穿刺、办公在一间。实行专人负责置管、导管护理、咨询、健康教育等工作。2013年11月医院领导协调,改善PICC门诊硬环境,门诊建筑面积增加至95m2,根据感染控制管理要求,合理布置导管置入操作间、导管维护间和候诊区、办公区。软环境中的人员配备由获得省级静脉治疗专科护士1名进行集中穿刺,增加1名专人换药,病区维护12人、回访人员1人、质量评审专家5人,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全院资源共享,循证PICC相关规范,制定各项流程,进行PICC管理专项质量控制。

1.2.1.2 增加物资设备 增加B超引导穿刺仪,护士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操作间配备空气消毒机、专用病床、无菌物品柜等;导管维护间配置操作台、换药车、空气消毒机设施,候诊区设候诊椅,墙面公示服务流程、管理制度;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系,将电脑和放射科联网,专职置管护士在置管后可看到放射科进行导管的透视定位图像,便于护士及时调整管道和回访。将PICC穿刺流程、自我维护、健康教育摄像制成宣传片,在电脑、电视机上放映,图文并茂,增加病人自护能力。

1.2.1.3 改进制度与规范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制订的2011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6]、王建荣[7]主编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1月发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实践基础上,基于循证原则查阅相关文献,修订PICC置管操作前评估流程、操作规程、维护操作规范、PICC护理常规、PICC不良事件应急预案、PICC安全事件上报制度、PICC并发症处理流程等,制定PICC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内容包括静脉通路合理性、操作流程规范性、消毒隔离正确性、并发症的处理、护理记录规范性、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和舒适度等,规范健康教育路径,提高病人对PICC的认知程度和置管的依从性,使PICC评估、置管、维护、检查、健康教育系列流程按标准执行并及时修订调整。护理专家用护理标准检查来控制PICC质量,不断改进。

1.2.1.4 教育与培训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全院组织PICC专科小组质量控制活动,为全院护理人员普及PICC相关知识,培训新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维护知识、操作技能、健康宣教,共享新知识、新理念。考核各病区PICC导管专业维护护士的维护操作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全院PICC护理专业化、专科化、同质化。在举办两期市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中,对学员进行PICC专业化培训,同时为周边及二级医院进行PICC置管技术、维护进修带教,促进周边地区PICC专科技术的整体发展。

1.2.1.5 科研与学术交流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关PICC护理论文经验交流、分享。护理人员对本专科进行科研立题2项,申报新技术1项。在我院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提供PICC专科学术交流平台,促进PICC专科护理内涵的发展。

1.2.2 并发症判断标准 ①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1d~7d,按《护理学基础》中静脉炎的诊断标准[2]评价。②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等,对分泌物进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③导管堵塞: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无法抽到回血,无法冲管。④血栓形成:穿刺侧肢体出现肿胀、肌肉酸痛,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⑤导管破损:注液过程中连接翼与导管连接处出现药液外渗[8]。

1.2.3 观察指标 观察PICC护理门诊要素质量控制前后PICC置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置管成功率、满意度比较 %

表2 两组置管并发症比较例次(%)

3 讨论

3.1 PICC要素质量控制,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建立护理质量指标能够体现护理专业内涵,反映病人得到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指引护理团队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9]。李冬梅等[5]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医院PICC护理工作的要素质量指标体系主要着眼于评价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多强调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忽视了要素质量所起的作用,质量检查结果大同小异,存在的问题反复出现。究其原因,就是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跟不上。将制度与规范、教育与培训、环境物资设备、科研与学术交流纳入指标体系,实施要素质量控制,从管理职能上促进了专科护理内涵深入发展。

3.2 PICC要素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随着要素质量指标的改进,通过培训和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PICC置管、维护操作的护理流程,全院PICC穿刺、维护管理同质化,以及PICC相关新技术和科研的交流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最大限度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3.3 PICC要素质量控制促进了延续护理的发展 随着我国PICC技术的深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长达数周到数年的导管维护,安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出院后导管维护的便利性和质量,我们计划通过现有管理模式向社区、家庭延伸,为更多病人提供上门指导、维护服务,利用现有技术优势为周边地区的病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基本医疗服务。

[1] 冯玉玲,徐伟,于海红,等.8例化疗间歇期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94.

[2] 王建荣,李冰.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10-14.

[3] Imgram P,Lavery I.Perpheral intravenous therapy:Key risk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Nursing Standard,2005,46(19):55-64.

[4] 张培君.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

[5] 李冬梅,钱火红,朱建英.医院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13):51-53.

[6]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2011,30(3):1-2.

[7]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

[8] 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病人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9] 冯秀兰,彭刚艺,刘雪琴,等.建立以符合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28-29.

猜你喜欢
全院专科输液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