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俊 卜叶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传入国内。作为美国文化产品的美国电视剧(以下简称美剧)也在国内广泛传播。美剧在中国的受众群体主要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他们往往学历层次较高,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从受众规模来看,美剧在中国尚不能形成一种大众文化,而只是城市亚文化的一种。但就受众地位而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之际大量接触美剧,值得引起高校工作者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分析美剧中的价值观,对于引导受众理性看待美剧,认清美剧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美剧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美剧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凭借其精美的制作和高超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些美剧不仅展示了美国的经济社会状况、生活方式和特色文化,同时也隐秘地传播著美国关于基本价值的思想观点。有专家认为,人们关于任何价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用以评量事物之意义、权衡得失轻重、决定褒贬取舍的“天平”和“尺子”。伴随美剧行销各国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价值观与各国本土文化的冲突交锋,这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隐性表现。美剧流行文化的外衣和商业发展的外壳也难掩其价值观输出的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概括了在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标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美剧价值观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清美剧传播的实质。
美剧凸显个人价值,缺乏集体性价值导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在三个层面中排在首位。这是集体主义原则在价值观念中的表现。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的发展依赖于不同个体的努力;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环境的支持和培育。在正确认识集体和个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将国家这个最大集体环境的主导价值展现了出来。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相反,各类美剧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个人主义的价值基调。无论是在《24小时》等现实世界冲突还是在《邪恶力量》、《行尸走肉》等科幻的未知神秘世界探索中,美剧一直不遗余力地塑造拯救国家、世界和人类的个人英雄形象,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即使是在《老友记》、《摩登家庭》等情景喜剧中,尊重个人独立和个人权利也是维系友谊、营造温馨和谐家庭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尊重个体诚然十分重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也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指向的。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以建成生产力高度发达、阶级和国家已经消亡的共同体为前提的。当前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不同个体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还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而美剧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往往在个人与组织、社会等集体的对抗中以个人取胜的结果来凸显个人价值的实现。《越狱》、《尼基塔》等罪案剧和《纸牌屋》等政治剧将政府、社会等集体形象设定为与人性对立的负面形象,贬低、削弱或虚化集体的正面力量,缺乏集体性价值导向,容易使受众忽视集体的重要意义,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
美剧植根资本价值,缺乏普适性价值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包括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从表面上看,这些价值观在美剧中也有体现。如《波士顿法律》、《傲骨贤妻》等律政剧中对正义和法治精神的追求,律师以保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但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绝不是依靠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和据理力争就能实现的,美国法律也并不是保障所有人平等权利的众生公器。美剧毫不掩饰律师事务所唯利是图的本性。例如《波士顿法律》中的律师Alan才华横溢、能言善辩,但为了履行职责,让委托人的钱能够“物有所值”,在明知委托人不是好人的前提下仍然为其辩护,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了不少罪犯。这样的法治精神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是直接建立在资本这一根本价值基础上的。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主体是价值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价值的决定者和主导者。美剧的生产制作掌握在美国的传媒资产阶级手中,他们代言的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美剧中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以资产阶级为价值主体的选择和判断标准。既然价值主体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占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那么美剧中的自由、正义、法治等社会价值观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而不是所有人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价值主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些建立在资本价值基础上的价值观不具有普适性。
美剧崇尚本能价值,缺乏精神性价值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这些价值观都是引导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美剧中传播的有关公民个体的价值观多以个人本能需求为基准。例如,以《绯闻女孩》为代表的青春剧中,商业气息和娱乐气息浓郁,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弗洛伊德在其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解析中讲明了个体本能和道德规范的关系。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控者,遵循完美原则,以维持个体道德感为己任;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自我代表着现实的人格。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构成健康向上的人格。而美剧中的恋爱观和性观念不但极度放大了本我的生物性需求,放纵本我的享乐主义,推崇吃穿住用行的奢华享受,而且弱化了家庭和恋爱中的道德责任感,人们盲目恋爱、频繁更换男女朋友、性观念开放,彻底沦为本能欲望的奴隶。《绯闻女孩》中的Little J为了融入上流社会,放弃自我,追求夸张的妆容、时尚的衣着、开放的性观念等,在对物质享受和个人本能的追求中彻底迷失了自我。《绯闻女孩》中3对男女主人公排列组合式的恋爱方式和一团乱麻状的恋爱关系更是揭示了美国对恋爱和性的开放和随性。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美剧中的价值观更偏重于对本能的满足,淡化了对道德的规范,缺乏对现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旨在引导人们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爱国、敬业鼓励人们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诚信、友善指导人们建立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性价值规范,这既是关注现代人类精神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保障现代社会秩序、维持和谐稳定的需要。
加强美剧传播的正确引导
美剧中包含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专业精神等对受众有益的成分,但其深层中凸显个人价值、植根资本价值和崇尚本能价值的立场观点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在关注主流文化的同时,加强对美剧亚文化的引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环境。
青年人应正确看待美剧价值,树立理性观剧意识。青年人是美剧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受众,其自身应该树立理性观剧的意识。观看美剧是青年人加强语言学习、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在种类多样、价值多元、良莠不齐的美剧资源中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去正确认识美剧传达的价值观念,提高判断是非、甄别真假的能力,吸收其科学有益的成分、剔除虚假落后的糟粕应是青年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的能力。
社会各界应做好观剧引导,关注美剧亚文化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日渐加强加深,阻止美剧传播并不现实,我们必须正视美剧传播的现实。但是对于美剧的传播不能放任自流,社會各界应根据自身职责和工作特点,做好观剧引导,关注美剧亚文化的发展。例如,高校应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加强对美剧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开设美剧鉴赏选修课或者成立美剧兴趣社团等形式,引导美剧校园亚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减少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客观分析美剧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引导受众正确看待美剧,避免出现盲目迷信美剧的情况。
文化部门应健全美剧引进机制,建立中国化的分级分类推荐制度。文化部门应加强对美剧引进来源的管理,尤其是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根据中国的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审查标准、设立引进门槛,将不合格的美剧挡在国门之外。同时,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和文化传统对引进的美剧进行分级分类,建立不同的对象群体分级分类推荐观看的制度,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依据。
党和国家应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本国文化的吸引力和自信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蓬勃进行。但是当前的一些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也是导致青年人关注美剧的一个直接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只有不断增强我国自身文化产品的内涵,才能更多地吸引青年人了解本国文化的魅力,提升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度。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