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小企业输血以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

2015-05-14 16:54黄栋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生态圈商业融资

黄栋

这一轮的改革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民营银行、资本账户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多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都是为了让企业全面对接资本时代的到来

中国正在面对着一场跨级“大考”——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发达国家对金融体系的操控、科学技术的壁垒、行业标准和定价权的垄断、商业运行规则的设立等一系列因素引发的,绝不是单单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或土地成本就可以跨越的。中国经济转型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中国影响力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调整”的过程,显然该过程将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极其艰难。

因此,要冲破垄断,实现跨越,需要考虑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依靠政府和企业双重的力量,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支持:改革。

对于政府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投行的成立,都是为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为了通过新技术革命加速企业转型,掌握话语权和行业标准的问题。

这一轮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改革,更是企业的重生,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命运,也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

就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它们面临实现以下转型跨越的挑战。

第一,如何拥抱创新迎接技术变革,从“精益制造”到“智能制造”。

低价和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长久以来,中国多数企业的盈利点都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如果想从更大空间里去赚取利润,只有想办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入到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而这只有靠科技创新。

在注重工业效率的时代,美国依靠福特流水线的创新,实现了工业产品数量上的飞跃。在注重工业产品的时代,日本和德国依靠精益制造的理念,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品质上的飞跃。而当效率和产品都达到很高水准的今天,精益制造并无法让中国制造在与德日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因此,智能制造成为中国企业必须去争夺的蛋糕,成为中国实业升级转型的关键。

第二,如何拥抱金融资本革命,建立多元化融资方式和资本运作方式。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只有血脉通畅,才能避免经济休克。这一轮牛市,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要解决中国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做大股市。股票和债券是直接融资最重要的两种形式。

目前中国企业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最主要的形式)占比为80%左右,而直接融资不到20%。这跟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比如美国的企业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占比在70%以上,银行贷款只有20%多。

这一轮的改革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民营银行、资本账户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多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都是为了让企业全面对接资本时代的到来。

第三,如何拥抱产业联盟,进化商业生态,构建商业生态圈。

今天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商业生态圈这一商业新势力正在逐步走向商业舞台的中央,企业联盟成为构建这一商业生态圈的重要形式。

企业开始把取得竞争优势从企业之内转向企业之外,通过联盟的方式构建商业生态圈把各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个共同价值平台上,通过平台撬动相关联企业,使这一系统能够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利益。

当前主要有两种商业生态圈类型:一种是内核型商业生态圈,其特点是有一家领导型企业作为整个生态圈的内核,比如腾讯系、阿里系、小米系等,再比如小米与美的联盟。另一种是聚合型商业生态圈,比如万达与万科的合作,平安与碧桂园的合作,这是一种强强联盟的方式;还有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是重庆500家中小服装企业的联盟,天性教育联盟是全国几千家幼儿园组建的联盟等。

商业圈联盟突破整合的限制,也使企业无须再进行重资产投入,全方位地培养自己能力,更加关注如何与系统内其他成员相互配合,利用不同成员各自的能力撬动价值。未来,以联盟的方式来构建的商业生态圈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

为解决上述中小企业的挑战和转型,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推出制造业升级战略,近期重点应放在帮助中小企业脱困上。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化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推进互联网+、培育民间金融市场、促进产业联盟,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跨越。

(作者系智纲智库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生态圈商业融资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