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风波让谁丢脸

2015-05-14 13:38
杂文选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洪波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协

风波不断的鲁迅文学奖,最近又起波澜。作家张弓日前发布消息称,陕西作协副主席阎安为了得到鲁迅文学奖,向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行贿,“用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换得了鲁迅文学奖”。对此,中国作协在次日发布消息回应表示:“中国作协始终坚持文学评奖的公平公正……对于近日对有关高洪波和阎安的反映,中国作协高度重视,正在进行认真的调查了解”。

这些年,围绕鲁迅文学奖的争议,已经远超文学本身。仅2014年,本身也曾是“鲁奖”得主的作家方方,就罕见地两度炮轰“鲁奖”——先是入围阶段,揭发获得“全票通过”的诗人柳忠秧是如何“到处活动”;再是评选揭晓后,直言诗人周啸天的获奖是“欺负文学”。柳、周二位都有流传颇广的“名句”,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颗,柳郎独唱岭南好”,又如“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其诗的“文学性”到底如何、像不像有评家赞的那般“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读者自会作出文学上的判别。但再怎么“诗无达诂”,方方炮轰那些文学之外的利欲熏心,却是得到过证实的。

再向前追溯,第五届“鲁奖”中火起来的“羊羔体”直至今天仍能被人记起,获奖者那句“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着实“石破天惊”地让人弹眼落睛。而在2007年,当届鲁奖获奖者中竟有四人是评委会成员,更令公众大跌眼镜。这些风波看似发端于文学范畴内的讨论,实则往往同非文学的因素相互勾连,最终成为种种社会弊端的映射体。

有评论愤言,如此这般的鲁迅文学奖,“糟蹋的岂止是鲁迅的声名,其践踏侮辱的更是出产过唐诗宋词的国度的文学传承”。如果一个文学奖留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永远是层出不穷的风波、丑闻,而不是一部部能体现文学价值的作品,这一奖项是不是背离了创设的初衷?

我们这个时代,“鲁奖”应当是对文学的一项庄重乃至神圣的褒奖。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学殿堂内的最高荣誉之一,本身也旨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也正因为“鲁奖”的这种分量,“鲁奖”身上的风波才会格外令人痛心。人们不得不承认,从近年的“鲁奖”获奖作品中,人们很难找到充分体现创造力、能长久地被人们记存、乃至以文学方式对现实世界作出响应的真正佳作。如果再任凭其中怪象迭出,它将同真正的文学渐行渐远。

当诸如“跑奖”之类的手段横行于“鲁奖”这样的评选,倾情其中者究竟是看中文学本身的荣誉,还是看中背后丰厚的利益,就显得再明白不过。这显然是文学的悲哀。文学本应是一个时代最富诗意、最具想像力、最有反思性的书写,它本不该染上时代的杂质,反倒应当对时代作出回答。但源源不绝的风波只怕是让人忘了文学的这一根本价值。

说实在的,在腐败问题多发的当下,“风波”本身也表明文学界不能“免俗”,只要有心,没有什么不能“反腐扫黑”。但存留于文学上的伤痕,又能由谁来修复呢?

【原载2015年7月7日《解放日报·评论》】

猜你喜欢
高洪波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协
朱辉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高洪波:冷面救火者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我喜欢你,狐狸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