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
“饥饿”的扎克伯格
2014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了礼貌的掌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里,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糟糕”,但是丰富的词汇量证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他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和妻子的不会说英语的奶奶交流,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据扎克伯格自己说,他的中文水准只是在听力上略逊于妻子,当年正是他自己用中文向妻子的奶奶报告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每天都会空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新语言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用一门难学的语言挑战自己。学习中文虽然常常让我有挫败感,但是我从中收获颇丰。语言和其他问题不同,除了反复练习之外别无良方。学习中文还促使我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得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时,扎克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其实即便学中文这样高难度的事情,对扎克伯格来说也不过是自己个人年度挑战中的一项而已。从2009年开始,扎克伯格为自己制定了每年一项的全新挑战计划:2009年是让一向只穿T恤的自己每天戴领带,2010年是学中文,2011年是只吃自己用人道手法杀死的动物,2012年是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是每天见一个从未见过的人,2014年是每天至少写一封经过慎重思考的感谢信。这些挑战有的难度巨大,有的看起来有点儿无厘头,但这是扎克伯格对生活保持饥饿感的方式。“最近几年,我每年都会为自己设立一个‘个人挑战的目标,无论是为了了解世界、拓展个人兴趣,还是加强自律。我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Facebook的建设上,如果不专门抽出时间是肯定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扎克伯格解释他设立对自己的年度挑战,正是不让工作抑制住自己的饥饿感。要知道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持饥饿感和渴望,才是这个看上去像一个书呆子的人成功的关键,同时更是让他成为硅谷“生活得最有趣的人”的关键。生活得有趣又充满挑战,这在扎克伯格看来比他拥有多少财产更重要。早在上高中的时候,看上去呆呆的扎克伯格就在学习编程的空闲,自学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他还是学校击剑协会的会长。
正是因为扎克伯格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的饥饿感,让他拥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最重要的潜质。即使当年时运没能成就他的Facebook,拥有强烈的挑战自我的饥饿感的扎克伯格也会拥有一个绝不平凡的人生。因为他能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挑战来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而那些所谓的成功与成就,不过是挑战自己的额外收获而已。
“饥饿”让你找到自己
作家杨照曾经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缺少饥饿感的现状表示担忧,他说:“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聚会,你会发现,大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不一样;等到了20年,大家的话题就只剩你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及糖尿病怎么治、高血脂怎么降低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看重的东西越来越相似,独特的东西也就越来越不重要,所以不要让现在的自己过着中年人的生活。可是如今的年轻人缺少‘饥饿的体会,太多现成的教训让他们不再‘饥饿、冲动,不再去探寻青春是什么。其实,青春就是想尽办法去搜索、去寻找。”
杨照这里所说的“饥饿”的缺失,即指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对于物质和精神都失去追求欲望的现状,又指不管什么时代的年轻人始终都会面临的、寻找自我的需求,而后者正是前者的动力所在。
其实对于物质的追求并不可耻,若是没有对于物质的欲望,人类也不可能进化到今天的样子。但是按照马斯洛的5种需求层次,生理需求不过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求,接下来完成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才是人一步一步完成寻找自己的唯一路径。但是在消费时代,本该是基本需求的生理需求被刻意打造成无穷无尽的物欲。这在飞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迷失在无尽的物欲之中、始终无法迈入更高层次的副作用。于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消费时代里,人们迷失在两条道路中,一条是永无尽头的物欲追求之路,一条则是无所适从、失去欲望与饥饿感的无欲之路。走上这两条不同道路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失去了饥饿感。
真正的饥饿感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满足生存、生活所需欲望的饥饿感,当这种饥饿感被满足后,如果能完成向主动寻求挑战自我的饥饿感的进化,你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的需求。只有在不断地对自我的挑战中,你才能拓展自己的视野、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沉迷于低级物欲和蜷缩在狭小视野里的无欲,都无法真正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那该死的卡其上衣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一个。”当看到《搏击俱乐部》中泰勒用戏谑的语气对正烦恼于生活无趣的杰克说出这段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台词时,很多人会问自己:“那什么东西才能代表我?”这个问题的答案谁都无法帮你回答,对于扎克伯格来说,是创造出能让10多亿人一起沟通的Facebook能代表他,还是那个不断挑战自己、保持饥饿感的男孩能代表他?对于乔布斯来说,是苹果公司、皮克斯公司能代表他,还是那份“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改变世界的强烈愿望能代表他?只有当你成为那个始终“饥饿”的人之后,才能知道什么能够代表自己。正如泰勒所说的另一句经典台词:“不要让自己什么都有,不要做完美的人,我们要进化。”
是的,让自己“饿”一些,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