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鹏
摘 要:21世纪初,中东的局势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世界主要力量的中东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美国在小布什时代实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奥巴马上台后开始调整为“巧实力”外交;俄罗斯更加重视地缘外交和经济合作;欧盟奉行“发展至上”战略,力图通过推进中东发展缓慢改进中东整个社会;中国则实施“全面交往,适度介入”的政策,与中东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进行了更积极的介入。
关键词:中东;21世纪初;外交战略
中图分类号:D8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47-04
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但世界出现了许多新的时代特征,如:恐怖主义成为全球的公害,非传统安全观占据主导地位,世界格局呈现出多层次性,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国际合作增强等。
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控制着亚欧海上交通要道,再加上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价值,成为大国竞相角逐之地。新世纪以来,中东地区除巴以长期对抗没有得到解决外,还发生了很多大的事件,如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萨达姆政权被颠覆、伊朗核危机、阿拉伯之春等,让中东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国际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大的事件,与大国的中东政策调整息息相关,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大国的中东政策的调整。
一、美国:从“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到“巧实力”外交
9·11事件后,小布什对中东的系列主张和政策被称为“布什主义”。首先,布什政府将反恐战争视为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并将矛头指向伊斯兰反美国家和伊斯兰极端组织,制定了“先发制人,政权更迭”战略,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其次,奉行单边主义,伊拉克战争是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且遭到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反对和法国、德国等盟国的批评下发动的,违反了国际法准则。最有代表性的,是提出了系统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即在整个大中东地区,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实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全面变革,包括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尊重多样性、发展教育、提倡男女平等、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产权、反对腐败等,①涵盖了阿富汗与伊拉克的重建、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美国在“大中东”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它既是美国对危机的反应,更是美国对世界政治走向有浓厚自我色彩的预设和塑造。为计划的实现,布什政府除使用军事占领和控制(阿富汗、伊拉克)的方式外,还加强了经济施压和文化宣传。如2002年8月,美国要求埃及加快“民主”和开放步伐被拒绝后,美国马上取消了给埃及112亿美元的援助。2002年10月美国政府拨专款3500万美元开设楼萨瓦广播电台,向伊拉克、埃及等中东12国全天候播放节目,并邀请政治家来“见习”美国的选举。②布什主义实践的结果却实在耐人寻味,美军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的泥潭,“中东民主化”也遭遇了“桔生淮北则为枳”的结果,造成了伊斯兰的强硬派别和极端主义势力发展壮大。在伊朗,强硬派内贾德赢取代了温和的哈塔米;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成了议会选举中的赢家;在巴勒斯坦,激进势力哈马斯上台组阁。
2008年,奥巴马以改革者的姿态上任,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奥巴马以和解和收缩为特点全面调整对外战略。第一,奉行多边主义,与穆斯林世界和解。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特意向穆斯林世界致词,强调将寻求一条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新的前进道路”。③上任不久就走访了土耳其、沙特和埃及等国,宣称“美国没有也永不会与伊斯兰开战”。在开罗演说中大量引述《古兰经》,竭力释出对伊斯兰世界的善意。④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在巴格达附近的军事基地举行了降旗仪式,历时9年的美国伊拉克战争正式画上句号。⑤第二,进行了由“反恐至上”到“地缘优先”政策调整。在阿富汗,逐步放弃"彻底铲除地区恐怖势力"的初始目标,启动撤军进程,多次召开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推动阿富汗重建进程;致力推进中亚、南亚一体化,提出“新丝绸之路愿景”(以阿富汗为中心,通过国际合作,构立一个由亲美的、市场化的和世俗的国家构成的地缘政治带)。第三,放弃强力“民主改造中东”计划,实施“巧实力”外交。在“阿拉伯之春”中,美国“巧实力”外交效果凸显,在利比亚战争中,当多国部队向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之后不久,美国出于多种考虑,决定退出直接参与空袭行动,并提出把空袭行动的指挥权提交给北约。美国没有派遣地面部队,没有充当“带头大哥”的角色,也没有耗费多少财力,而是利用其国内矛盾,通过支持反政府武装、鼓动盟友对利进行武装打击的方式颠覆了卡扎菲政权,实现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⑥
二、俄罗斯:地缘合作主导下的经济外交
冷战时期,中东是苏联和美国博弈的重要战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缺乏战略的考虑,几乎成为西方中东政策的旁观者。普京执政后,确立了外交政策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不再追求超级大国的目标,同时又对外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普京所说:“我们毗邻中东,中东的局势关系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不能袖手旁观。”⑦相对叶利钦时代,普京的中东政策更为积极。
第一,政治支持,军事合作,拉进与临近的中东国家的关系。美国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和对中亚的军事渗透,令俄罗斯腹地感到了威胁,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普京特别注重发展与伊朗的关系。2005年,俄罗斯向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原料和出售了29套道尔一M1型防空导弹系统。2007年10月,普京同伊朗总统内贾德以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会晤,表达了对伊朗的支持。⑧俄罗斯同时还与叙利亚达成协议,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基地。⑨第二,经济外交全方位深化。俄罗斯与中东国家进行了频繁的军事贸易。2001年俄罗斯与伊朗签订了购买军事武器的协议,在此后的几年中,向伊朗出售了导弹、飞机等大量武器装备。2006年,叙利亚同俄罗斯签署了购买2架伊尔96-300、4架图-204飞机的协议。2007年,俄罗斯与沙特和卡塔尔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大力加强与中东石油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强化经济外交的又一表现。2007年2月,普京访问沙特,经过协商,双方同意通过一个联合委员会来协调石油价格。此外,俄同埃及和土耳其也都加强了经贸合作。⑩第三,积极而有度地对热点问题加强斡旋。2000年9月,俄外长伊万诺夫在会见内塔尼亚胡时表示,以巴双方所有政治力量应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克制和冷静,促使局势正常化并恢复和谈。2001年12月,普京致信阿拉法特,呼吁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恢复政治对话。2006年1月,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致使中东和谈陷入新危机,俄罗斯又进行了斡旋,但同时又避免过深卷入中东乱局。{11}endprint
梅德韦杰夫从大的方向上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加强了与中东国家的经贸联系,加大武器军火的出售。2009年,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一项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2010年,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售了81枚制导导弹,向埃及出售了440枚便携式防空导弹。{12}同时,对中东事务的主导进一步增强,2009年6月,与埃及签署了战略伙伴条约。“阿拉伯之春”发生后,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海外势力强加于中东特定形式的民主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过,相对于普京,梅德韦杰夫对西方的政治理念有着更多的认同,并试图尽量减少与西方国家的对立。俄罗斯在联合国投票时赞成制裁伊朗。利比亚危机发生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立场相左,称普京将西方国家对的黎波里的打击与十字军东征联系在一起是“不能令人接受”的,{13}并在利比亚内战的后期公开宣称“卡扎菲必须下台”。俄罗斯在联合国针对叙利亚的决议中投下了否决票,表现出俄在涉及地缘利益时强硬的姿态。
三、欧盟:“发展至上”战略
中东对欧洲来说是地理上的是近邻,历史上,又有诸多殖民时代留下的经济和文化连接。21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的加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逐渐成熟,其“发展至上”的中东外交战略也日趋明晰。
第一,推动中东发展,求得自身安全。欧盟认为,中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即“发展-安全关联”(development security nexus)问题。{14}所以,采取经济援助和贸易为主的综合性手段,帮助中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解除安全威胁的途径。欧盟是目前全球对中东地区的经济援助是最多的实体。1995年以来,欧盟每年向以色列周边的四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埃及、约旦、叙利亚、巴勒斯坦)提供间接援助6.3亿欧元。{15}第二,促进欧洲与中东合作的机制化。2008年7月,在法国主导下,欧盟27个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沿岸非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在巴黎举行地中海首脑会议,地中海联盟正式成立。{16}这是1995年启动的“巴塞罗那进程”继承和发展,从此,涵盖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中东部分主要国家的一个区域性合作的新实体出现。第三,缓慢推动政治改革,低调推广民主价值观。2008年,地中海联盟首次峰会中提出:“地中海联盟是因和平、民主、繁荣……而联合起来的新国际组织。”但与美国花费重金,运用武力的方式不同,欧盟“输出民主”在方式上宣示多于行动,未将各类援助同民主、人权问题挂钩,甚至对政治现状持一种实际默认的态度,依靠各国强权人物来维护己方的利益。{17}但“发展至上”战略并未完全收到预期成效,中东的政治体制僵化、贪污腐败风行、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积累成了“阿拉伯之春”的因素之一,影响了欧盟的安全与经济复苏,其中东政策也发生了调整。法国力图为“地中海联盟”计划扫清障碍,成为在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行动的急先锋。{18}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没有改变欧盟对中东战略的总体方向,但一些政策调整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扩大经济援助、加强参与力度、加快推进民主进程、将人权问题与援助紧密挂钩等。{19}
四、中国:适度介入,全面交往
对于中国来说,中东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是国际政治中重要的合作伙伴,是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还是重要的商品劳务出口和工程承包市场。与中东密切相关的“三股极端势力”,正对中国西部边疆稳定的构成潜在威胁。中东问题是联合国框架内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在其中,中国获得了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呈全面发展态势。冷战结束以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和中东地区局势,根据“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中国对相距遥远的中东地区采取了“整体超脱、局部参与”的外交战略,{20}尽量不介入,不与美国对抗。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中东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不过这种调整不是通过某种形式上明确宣示,而是通过一系列行动缓慢地显示出来的,我们可以将这概括为“适度介入,全面交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入的态度更主动,旗帜更鲜明,但有分寸,有选择。在阿富汗战争中,中国对联合国1373、1377号决议投了赞成票,并说服巴基斯坦对美国军队提供支持,在金融、海关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参与反恐;在伊拉克战争中,中国坚持对伊拉克武器核查,但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反动战争;在巴以和谈方面提出了自己系统的主张;在伊朗核问题上参与大国间的博弈。在利比亚危机发生后,在制裁利比亚的联合国决议中投赞成票,而在建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决议中投弃权票,但是欧美在将建立禁飞区的行动转变成战争后,中国两次对安理会的叙利亚问题决议案行使否决权。{21}2002年11月,王世杰被任命为为首任中东问题特使,中国与中东就热点问题建立了经常性沟通交流机制。2006年至2012年,中国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3000多人次,{22}并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第三,对中东事务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2006年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了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和谐中东”的战略构想,并进行了阐释:”继续加强对话协商,通过政治手段处理冲突;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积极鼓励发展合作。”{23}“和谐中东”与美国“改造中东”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了中国中东政策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进取性。第四,全面交往,深化合作。中国是世界政治大国中唯一与中东所有国家及冲突各方都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东政治关系全面深化,与埃及、沙特等大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摒弃对不结盟政策的僵化理解,充分构建起一系列与政府间组织新的合作机制。2004年,成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4年7月,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24}2005年,伊朗正式被上海合作组织接纳为观察员。与中东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和往来全面发展,民间交往更加频繁。2000至2011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双边货物贸易额由101.1亿美元上涨至1337.2亿美元,年均增长31.9%。{25}双边交往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商品贸易和劳务输出扩大到能源合作、技术合作、相互投资等。在人文领域,民间交流日益扩大,如在埃及建立埃及中国大学,中国也在中东很多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中国赴麦加朝圣的穆斯林人数在逐年增多。endprint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初,以中、美、俄、欧为代表的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都对自己的中东的战略和政策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对中东地区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体上看,中国的中东政策趋向越来越积极,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注 释:
①陶文钊.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研究[J].美国研究,2008,(4).
②周舟.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4).
③New York Times, July 14, 2008. Barack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http:/ / www. Nytimes com/2009/01/20/us/politics/20text-obama. html.
④凤凰网.奥巴马的“中东新政”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615/789834.shtml.
⑤中新网.驻伊美军举行撤军降旗仪式.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2-16/3535991.shtml.
⑥张业亮,王石山.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2011,(5).
⑦人民网.重在参与的俄罗斯中东外交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152717.html.
⑧⑩{12}{13}申林.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演变[J].西伯利亚研究,2012,(1).
⑨李延长.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及其特点浅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11}新浪网.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哈马斯领导人前往莫斯科访问http://news.sina.com.cn/w/2006-02-11/02298175240s.shtml.
{14}张春.“发展-安全关联”:中美欧对非政策比较[J].欧洲研究,2009,(3).
{15}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 &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 The Unions Position and Role”,http://europa /eu /int /comm/externalrelations /mepp /index. htm,2011-12-08.
{16}新华网.地中海联盟宣告成立,巴黎成为中东外交舞台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7/14/content_8541330.htm.
{17}{19}倪海宁.欧盟的中东-北非战略调整刍议[J].欧洲研究,2011,(5).
{18}冯仲平.“法国现象”新变化[N].人民日报,2011-4-19.
{20}张加保.和平崛起视野下的中国对中东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
{21}新华网.历数新中国历史上8次行使否决权,该出手时就出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2/07/c_111496509_8.htm.
{22}中新网.中国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启程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6-19/3974844.shtml.
{23}人民网.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4322140.html.
{24}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N].人民日报,2004-7-7.
{25}中国与中东贸易新发展.国际商报网http://green.shangbao.net.cn/i/132439.html.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威廉科尔曼.全球秩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时延春.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3〕李红杰.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东政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