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徐簪
摘 要:随着对城市化研究的深入,有关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6000余人口的渔村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的中国挂历集散中心、印刷城、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礼品城,被著有"中国农民第一城"之称,其发展建设历程也成为当代城市化建设的模范。龙港农民城建设实践对现代农民城建设有什么启示?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龙港;农民城;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66-02
尽管近年来城乡发展水平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教育体系不完善、农民传统观念陈旧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城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比之下,龙港农民城的建设却十分成功,为现代城乡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研究龙港农民城建设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当今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龙港农民城的概况及其发展背景
(一)龙港农民城基本概况
位于温州南部的龙港镇是浙江省经济强镇,东临东海,北靠平阳县鳌江镇,南为江南平原。在1984年建镇之初,便推行民营经济、户籍管理制以及土地有偿制度改革,并取得很大成就,于2004年荣获“中国挂历集散中心”、“材料印刷交易中心”、“印刷城”以及“中国礼品城”美誉,实现了农民城向产业城的转变。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在工业方面,其支柱型产业主要包括纺织、印刷、塑编以及礼品等。农副业也获得很大的成就,水果蔬菜基地达3000多亩,水产养殖园达3700亩,每年水产品的产量都在8500吨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龙港农民城的现代化历程也成为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且向现代化城市进军的典型代表。
(二)龙港农民城的发展背景分析
龙港农民城取得如此成就并非偶然,其与龙港的地理位置、龙港农民的意识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着密切关系。从龙港地理位置分析,它是人流及货流的主要集散地,并是周围经济发达区内主要的联系枢纽。其公路连接104国道,航道连通诸多区镇,外海航线也与长江内河流域以及沿海的港口城市相连通,这为龙港农民城的整体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龙港农民意识分析,在改革开放以后,龙港的农民更倾向于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生活,如交通便利、高效生产、信息灵通以及文化娱乐设施多样化等都是他们向往的。然而受城市管理体制的约束,农民无法随意迁居城市。正因如此,龙港农民在在政策牵引下开始规划筹建农民城市,以此满足农民需求以及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家政策看,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许多富民政策都为龙港农民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家庭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形成许多集销售、生产与运输为一体的具有商品经济特征的农民专业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由此分析,在地理位置优越、龙港农民意识的转变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使龙港农民城发展具有了一定必然性[1]。
二、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市场体系的完善
从龙港的企业性质看,主要有私营企业与股份合作企业两种,而市场活跃度主要受其产品与原材料的销售情况影响,这也是龙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形下,政府部门为龙港农民城建设进行政策性调整,允许国家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及烟草以外的生产生活资料进行自主经营。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给予政策扶持,在用地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龙港农民城五条专业街及十大专业市场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同时,在龙港农民城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也成为其直接推动力,相关部门据此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在用地性质、用途上适度放宽,这为整体城镇规划及建设提供了保障。另外,针对龙港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龙港镇也积极探索发挥信用社及银行的作用,并构建了民间融资组织机制以及农村股份合作基金。截至目前,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许多专业银行以及民家金融组织等已成为龙港城的金融市场的主角。定位准确(构建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便利的交通纽带地位,政策的有力扶持,催生出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与机制,使龙港农民城建设有了必要的保障[2]。
(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施,促进了龙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且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推行的背景下,投资环境及“三通一平”建设都了资金保障,使龙港农民城实现了由投资到收益到回收再投资的良性循环,为龙港农民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三)农民就业及创业的鼓励政策
在龙港农民城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就业于创业问题也是重要考量内容。对此龙港地区采取三项有利措施:第一,改变传统集中经营模式及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乡、村,鼓励其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创办联户企业或家庭企业,以此推动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第二,农民可直接进镇落户,并在就业于创业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第三,改变传统“三就地”的方针政策,企业需联系各地业务,进行对外市场的开拓。鼓励推销员或个体经商人员成为客户与生产者的主要中介人,以促进龙港农民城远程贸易的发展[4]。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龙港农民城建设过程中构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具体体现在住宅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粮食、产品与燃料的供应制度方面。在住宅制度方面,龙港为解决住房问题,对独立建房进行限制,而提倡商品房或集资联建房,以便在节约财政资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城建资金,解决住房难问题。在就业制度方面,龙港注重自谋职业、自我生存与发展模式,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安置费,鼓励其自谋职业。其次,鼓励进城农民投资开商店或兴办家庭工厂,以此解决就业难题。最后,鼓励规模较大的工厂及技术资本雄厚的农民搬迁到龙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医疗保健方面,龙港农民城推行卫生保健网络,采用医疗费承包等政策,规定医院实行微利经营。在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5]。
(五)教育体制的完善
龙港农民城自建设之初,便将发展教育置于核心地位,政府大约将一半的财政经费用于教育事业。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还鼓励社会各界的捐资办学,倡导私人办教育。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解决龙港农民城教育资金短缺问题,这为龙港农民城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经费保障[6]。
三、龙港农民城建设对现今城乡建设的启示
(一)城市建设体制的完善
分析当前的城市化建设,其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不足以及低工资制等。在城市建设资金方面,目前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当财政面临困难时,城市建设也会出现停滞,生活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城市拥堵或环境污染等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另外大部分进城的农民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很难谋得高工资待遇,对这些人群的救济需政府承担,为政府带来极大财政压力。在此问题上,龙港农民城在建设资金方面主要通过迁入的居民自主筹资解决。同时居民也可按市场价格进行所有商品的经营,无需国家提供任何生活补助。龙港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以征收房地产税的形式增加政府收入,以此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城市建设体制与其中城市生活供应及就业体制等的结合,这样才可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7]。
(二)“离土离乡”政策的实行
对现阶段农民实行离土离乡政策并非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一样,采用剥夺土地的方式将农民转为工人。而需利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落户办厂,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从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看,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与向城市转移劳动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城市实行相应的控制政策外,还需努力构建农民城,耕地由种田能手负责,而其他人从事商品经营或开设工厂。政府可在农民生产过程中在技术及管理方面予以相应的指导,以确保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对于农业,应引导他们向机械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是现代化城乡建设的典范。尤其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教育体制以及对农民采取的鼓励政策等方面,都有值得总结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有借鉴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李其铁.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1994,(2):28-31.
〔2〕邱向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刘德承.民营经济推动下的农村城镇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孟晓晨.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温州龙港农民城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2,(1):51-55.
〔5〕朱康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转型——转型期温州农村社会发展考察[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1):44-51.
〔6〕朱康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交错产业群落的演进——对龙港“农民城”的个案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3,(5):62-67.
〔7〕朱康对.来自底层的革命——从龙港农民城看温州模式城市化中的市民社会成长[J].战略与管理,2013,(6):93-104.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