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高学问

2015-05-14 00:47应君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一段距离案例测量

应君君

案例1《功》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三幅图:

1.人沿水平方向上拉小车,并使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2.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

3.马拉木头沿斜面走了一段路程。

师:以上展示的三幅图片中各说明了什么事情?

生:人拉车,车移动了一段距离;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高了;马拉木头,木头在斜面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师:那第一幅图片小车受到了什么?

生:人对它拉的力。

师:是的,你还能从其他方面来具体详细的陈述吗?

生1:……

生2:……

生3:还是走了一段距离。

师:再仔细观察,在这三幅图片中有什么相同的或者是共同的地方。

生: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还移动了一段距离。

师:那么移动的一段距离和力有什么关系吗?

生:……

案例2《时间的测量》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请班上一位学生朗读。

师:这篇文章读的怎样?

生1:很好。

生2:很熟练。

师:听完这优美的朗诵,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生1:时间飞逝。

生2:光阴似箭。

生3:一寸光阴一寸金。

师:同学们讲的对不对?

生:(异口同声)对的。

师:文章中所描写的该物有怎样的特点?

生1:来无影去无踪

生2:飘渺不定,抓不着,看不到。

师:讲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的。

师:刚才我记下我们班同学朗诵时的几个时间分别是10﹕45,10﹕46,1分钟,请问这三个相同吗?

生:不同。

师:怎么个不同法?

生:一片沉默。

师:时刻表示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间隔表示事物发展持续的长短。所以上面写着的前两个是表示时刻,后面一个表示时间间隔。

师:展示练习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的部分内容判断时刻和时间间隔。

师:同学们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

生1:烧香。

生2:滴水。

生3:日晷,影子、闹钟、手表、摆钟、原子钟。

师:展现一系列的这些图片。

师:那么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

分析与讨论:

“学起源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反问,最容易诱发学生的求学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是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知识的冲突,让他们感到自己原有的不 足,从而激发学生疑惑、疑虑、好奇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创设问题的关键在于设疑。然而不少老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所创设的疑问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使教学的效果大大折扣,学生的积极性渐渐下降。主要原 因有以下几种。

1.提问目的不够明确,“填空式”的提问过多,有时候不知所云,学生当然也无法回答。如案例一中,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显然是一头雾水了,怎么回答。该老师因为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自己预设的意愿,从而不得不反复提问学生,学生到跟猜谜语似的,弄得课堂上下都心慌。结果显然只能浪费时间,消退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样案例二中老师提问的指向不明且跳跃太大,学生当然沉默而不能回答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压力和难度系数。

2.形式主义,为设疑而设疑。用过多,过杂,过碎的问题贯穿课堂,使科学课堂由课改前的“满堂灌”到现在的“满堂问”,问题无法切中要害,仅仅只关注学生能说而无法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思,问题失去了一定的启发性,在课堂就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也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会有不少的下降。如案例二中是题了不少的问题,但过多的都是些“碎问”的,自然就迎来“碎答”。“对不对呀,好不好呀”之类的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趣。时间测量的引出以及时间单位的引出等提问过于平淡,好无新奇。问题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而没有深化到内容的含义或内涵中来,比如时间的测量工具中老师提问有哪些测量工具学生讲完后就直接播放图片展示测量工具,而后直接跳出时间单位。这中间应该可以进行追问,让学生感悟事物的发展是经历一个长期的缓慢的不断改进的过程好比计时器的发展。

其实在很多教学中,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不良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深入探究或是毫无情感的激发,浅尝而止,长期如此会导致思维受限制。

3.教师所提的问题与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所偏移。如案例二中,对于时间的测量工具的介绍中可以直接引出实验室的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以及其特点,而时间的单位中可以适当的加些练习得以巩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知识的重复性和老师提问的重复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现象虽不是问题的全部,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产生和谐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老师对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设疑没有明确深入的领会,误以为在课堂上只要提出问题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有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积极性。

反思:问题的创设要照顾到两头

一是学生。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如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有技巧的设疑;在学生感到很困惑,难以理解,而且找不着思路的时候,教师能设置一些恰当的疑问,效果将会很好;学生碰易错的地方,教师可设置一些疑问,提醒学生,让学生从错解中反思,通过这些疑问,学生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忽略了一些条件,此时问题自然得到正解。

二是教材。对于教学中教材的纲目、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老师要非常的清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要精心设计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慢慢地展拓思维,一步步地进入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逐渐被攻破。这样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一段距离案例测量
哲理漫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亮亮该怎么做?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理解功会“做”功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