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华 鲁辉
摘 要:阜阳剪纸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其发展中融合了我国南北剪纸的风格,又受淮河沿岸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建国的大背景下,阜阳剪纸正在向产业化迈进。
关键词:阜阳剪纸;民俗文;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99-02
我国最为出名的“剪纸之乡”之一就是安徽阜阳地区,剪纸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一艺术形式在阜阳农村地区每当民俗节日或者婚嫁,丧事时都能看到,阜阳剪纸被作为一种祈求人们美好愿望实现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一、阜阳剪纸的艺术风格
阜阳剪纸题材多种多样,多以喜庆吉祥、家庭安康、儿孙满堂、风调雨顺等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阜阳剪纸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性,它融合了我国南北地区的其他剪纸艺术形式,线条虚实结合,刚毅中又不乏秀美,粗狂中蕴含巧妙,这是阜阳剪纸独有的艺术风格。
(一)工艺特点
1.阴阳交替,虚实变化
中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方文化差异也很大,北方的剪纸略显粗犷,南方的剪纸细腻娟秀,有小桥流水之美。阜阳剪纸融合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细腻,刚柔并济。阜阳剪纸艺人善于处理画中黑与白的对比,面与线的结合,形成刚中寓柔的艺术效果。剪人物时,在强调整体刻画的同时,也注重衣服纹样的装饰。阜阳剪纸根据粗线和细线的不同特性,分为阴剪和阳剪。阴剪就是镂空的剪法,里面的部分取出后形成美丽的花纹,这被叫做“线线相断”;阳剪得方法就是以粗线来描绘形象,有种粗矿之美,这被叫“线线相连”。这两种方法最后形成的图案结构就被叫做“千刀不落,万线不断”。如阜阳剪纸代表性大师程建礼的作品《小大姐抱猫咪》属于阳剪,整体造型流畅而又连贯。而剪纸作品《喜瓶》则是 典型的阴剪花纹,使用阴剪剪法使花瓶出现镂空感,内部的喜鹊图案和外部的花卉图案相结合,粗线细线交替使用,使其有着良好的层次感。这种虚与实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人思想中的阴阳结合和动静关系的传统审美特点。
2.色彩丰富,绚丽多姿
阜阳剪纸的色彩形式多种多样,有表现纯色的如红纸剪出的作品,有表丧事的白纸作品,有进行填色的形式和染色的形式,还有一些借鉴了早期西洋绘画的艺术形式,它们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尤其是近年新开拓的彩色剪纸,不仅丰富了剪纸形式,拓展了使用用途,而且使作品呈现当代特征。阜阳剪纸艺人程建礼的早年作品《指公骂婆》就体现了浓郁的风俗人情,造型以面形为主,单色就凸显其粗狂传统的特色。更多现代剪纸艺人的作品在线条清丽细腻、构图丰满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的色彩,更显剪纸艺术的丰富性和时代感。
(二)图案特点
1.多用曲线形
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圆是圆满的象征,因此曲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阜阳剪纸常用曲线造型表现喜庆吉祥的题材,表达的是喜悦、生命美好、家庭圆满与幸福意愿。阜阳剪纸的女性剪纸艺人用曲线表达生动和善良的意愿,使阜阳剪纸自然贴切,作品气息浪漫飘逸。
2.构图饱满,追求圆满
阜阳剪纸图案构图饱满,追求完美、圆满的艺术形式。程建礼的作品《伏虎》,构思巧妙,立意鲜明,表现了皖北大地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画面上手持双斧的童子怒目圆睁,站在老虎头上,将虎身一分为二;老虎臀部形同两座大山,童子手持开山斧,往两旁猛推,似有降龙伏虎劈山开道之势。画面线条细腻丰满,构图完整,图形大小分布有序、疏密得当。人物与虎之间的空间穿插,生动别致。人物衣纹、虎身的花纹和周边的装饰纹样互相呼应,画面自由、饱满、生动活泼。阜阳剪纸《凤凰牡丹》作品是两个凤凰围绕牡丹的构图形式,该剪纸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体现了其喜庆的主题。牡丹花刻剪精到,层层烘托中心图案,凤凰在周边流转,整体呈现活泼的动势,粗细线结合,对比鲜明。
3.复合图形,互相渗透
一个图形和另一个图形的重叠渗透就是复合图形,这种造型方式表现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奇特的艺术形象和美学趣味。阜阳剪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当然也延续下来了这种传统风格。根据创作的需要,阜阳剪纸会把原本没有联系的事物复合在一起,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如程建礼的《麒麟仙子》作品就是使人形与麒麟形在腰部复合,虽造型怪异但体现了淳朴的民风。
二、阜阳剪纸的风格成因及与阜阳的风俗习惯
(一)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对阜阳剪纸风格形成的影响
阜阳地区是上古时期淮河流域文明中心区域,农耕文化发达。淮河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人们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很敏感,非常担心洪水的肆虐,期望风调雨顺,家庭安康。阜阳地区属于淮河文化的范围,是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而儒家、墨家、法家和农本思想均渗透进了阜阳人民的生活之中,给这里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区域人文生态底蕴丰厚,融合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诞生的阜阳剪纸文化更是有着“博彩百家”的艺术特性。
(二)阜阳剪纸与阜阳的风俗习惯
阜阳剪纸的作者们大都是阜阳本地的艺人,他们的作品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们通常喜欢以简洁的构图、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风土人情。在传统节日、婚事丧事、祝寿等方面,人们惯以剪纸来美化和装饰,如窗花与灯花等;或把它绣成鞋花、袜底花等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剪纸作品《八个和尚图》就是表示阜阳俗语“八个和尚头对头,明天出来红日头”意思,祈祷好的天气到来。阜阳剪纸还有崇拜鬼神的寓意在其中,用大红色的纸剪出某种图案,贴在家中,希望灾难早些过去。剪纸作品《麒麟送子》表现出当地人民对生殖繁衍的朴素认知。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当然更是阜阳剪纸表现的对象,如阜阳本地的“赶集”、“舞龙”等民间活动都会成为剪纸艺人的剪纸题材。阜阳剪纸艺人们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剪纸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阜阳剪纸长卷作品《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此作品是由20多名阜阳剪纸艺术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的,由《喜迎奥运》、《传统美德》、《民族大团结》三个部分来组成,长达223米,高达1米,总共的面积达到了2008平方尺。画卷上的剪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0大字,包含了表示中华56个民族团结结合的内容,还展示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画卷结尾的部分是长达10米的中国龙图案。这个画卷是阜阳剪纸的代表作,而且它还是迄今为止全世界第一个剪纸艺术画卷,是阜阳剪纸发展史上的有一个高峰。
三、阜阳剪纸的发展路径
(一)培养传承人,创新表现形式
阜阳剪纸的传承人大部分是朴实的农民,生活困难,很多年岁已高,而且对剪纸艺术主要是传承,而不是创新。2008年阜阳剪纸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颍州区也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荣誉称号,这对阜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意义重大。怎样使阜阳剪纸这一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要让阜阳剪纸不断取得新突破,就应当培养既有专业创作水平又掌握剪纸艺术理论的剪纸艺术大师。目前阜阳剪纸的传承人注册了多家阜阳剪纸公司,这使阜阳剪纸文化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新开发的精品包括以本地著名历史人物为背景的《江淮风韵》精装画册,以颖州西湖的历史为素材的《走进颖泉——印象古西湖》和反映特色安徽风土人情的《美好安徽》精品礼盒。这些作品都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礼品和城市名片,被运用在城市交流活动中。而市场也更加多见阜阳剪纸文化的身影,工艺品、日用品甚至旅游纪念品都印有阜阳剪纸的标志,如阜阳特色食品枕头馍、老雁馍的包装上都运用到了阜阳剪纸的图形。
(二)培育文化品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商品服务让品牌与品牌形象越来越具有核心竞争力。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能够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提升。因此要让我们的文化品牌市场化、国际化,就必须在不断变革的文化体制中打造属于自己特有的产业形象,使自己在品牌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阜阳剪纸如何成为优质的文化品牌是亟待思考的命题。首先要整顿市场,真正以传承人企业为中心,打击假冒伪劣,防止其对文化市场的侵蚀。规范商标,严格市场监督。其次,政府、高校、企业要联合起来,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展演形式、品牌广告、创新包装设计、文化推介等多元举措提升阜阳剪纸的知名度。扶持文化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把阜阳剪纸做大做强。阜阳剪纸这一品牌的开发要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相衔接,同时与国际接轨,提高阜阳剪纸的国际知名度。总之,在信息时代,只有与时俱进,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艺术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之上有很多沦为流水线般的商品,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艺术性。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阜阳剪纸必须保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并时时创新,才能延续这一传统的民族艺术。阜阳剪纸艺术只有基于其文化的传承,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才能日益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鲍家虎.剪纸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黄会林.中国艺术传统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季龙.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5〕陈思达.孙子兵法与品牌战略[M].南京:广告大观杂志社,2002.
〔6〕王家民,等.包装造型设计的文化亲和力[J].包装工程,2005,(6).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