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悦,夏哲远,黄 榕,殷婷婷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个体在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或创伤性应激事件后出现的一组有特征性且持续存在的症状群[1]。与其他疾病相比,烧伤导致个体外貌改变给护士带来的恶性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更加直接明显[2]。由于需要长时间、零距离地照护病人,护士对创伤性应激源具有不可回避性,救护严重烧伤病人居于护士工作创伤性事件的第4位[3],因此烧伤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了解烧伤科护士发生PTSD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0月—11月选取厦门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工作年限≥1年;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近1年发生重大生活事件;②患有严重的全身病变或精神病史。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7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97.01%。65名研究对象中,男4人,女61人;年龄21岁~44岁 (29.45岁±6.74岁);婚姻状况:未婚27人,已婚37人,离异1人;工作年限1年~28年 (6.64年±5.29年);职称:护士19人,护师25人,主管护师及以上21人;学历:中专7人,专科32人,本科24人,硕士研究生2人。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在征得调查科室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发放问卷并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填写说明,要求匿名填写,当场回收。采用的问卷包括: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内容。②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该量表于1991年编制,包括17个条目:重新体验(5个条目),回避/麻木(7个条目)及警觉性增高(5个条目)[4,5]。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7分~37分表示无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8分~49分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CL-C总分≥50分为PTSD筛查阳性。各条目症状评分≥3分者为阳性;3个症状群中,以重新体验症状≥1条阳性者判为阳性,回避麻木症状≥3条阳性者判为阳性,高警觉症状≥2条阳性者判为阳性。PCL-C总诊断PTSD的灵敏度为82%~90%,本研究中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0.88,0.86,0.91。③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该量表于1986年编制,量表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其中情感耗竭9个条目,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并且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得分越高表示情感耗竭水平越高;去人格化5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去人格化水平越高;低成就感8个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低说明个人成就感越高。本研究中,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0.77,0.89,0.85[6]。④组织支持感量表(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该量表由陈志霞[7]编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包含情感性支持维度(10个条目)和工具性支持维度(3个条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总分为13分~65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感受到的来自医院的组织支持越高。本研究中,总量表及2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0.86,0.9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CL-C量表得分及PTSD检出情况 PCL-C总分范围为19分~69分,其中17人PCL-C总分≥38分,各症状群阳性检出情况见表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5个条目依次是:救治伤员的情景、伤员的伤情仿佛又出现在脑海中(重新体验症状,阳性检出率49.23%);想起过去一段的工作经历时,会感到局促不安(重新体验症状,阳性检出率41.54%);自己变得很警觉、没有安全感(警觉性增高症状,阳性检出率32.31%);感觉自己比以前更易受惊(警觉性增高症状,阳性检出率29.23%);救护烧伤伤员的经历会引起反复发生的记忆(重新体验症状,阳性检出率24.62%)。
表1 PCL-C各维度得分及PTSD检出情况(n=65)
2.2 PCL-C量表得分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PCL-C量表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分
2.3 职业倦怠得分情况 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6.14分±7.05分、6.89分±3.29分、32.35分±6.31分。与杭州护士的职业倦怠常模[8](n=1 320)相比,调查对象的情感耗竭维度得分高于杭州常模(t=2.902,P<0.05),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P>0.0 5),低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杭州常模(t=3.097,P<0.05)。
2.4 组织支持得分情况 组织支持总分及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分别为39.43分±8.92分、8.86分±2.87分、31.92分±6.76分。
2.5 组织支持感、职业倦怠与PCL-C的相关性分析
组织支持感中,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组织支持总体及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提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组织支持感、职业倦怠与PCL-C的相关性分析(r值)
2.6 PCL-C量表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职业倦怠各维度、组织支持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情感耗竭、情感性支持、低成就感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表4 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1 烧伤科护士PTSD发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PCL-C3大症候群中,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重新体验症候群。可见,即使未直接经历灾难事件,但由于临床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零距离接触伤员,烧伤伤员异常的体貌、开放的伤口以及各种渗液引起的强烈视觉、听觉刺激使得他们长期暴露于应激中,也会激起护士的创伤应激感。此外,严重烧伤造成的外貌损毁与身体畸形均可引起病人强烈的精神症状,而以女性为主的护士群体也容易在照护中将病人的痛苦转移给自己而承担了“替代心理创伤”的角色,出现重新体验症状。
3.2 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由表2可知,不同工作年限、职称护士PCL-C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在6年~10年、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理人员PCL-C得分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烧伤护理集伤口护理、重症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于一身,对护士专业要求较高,工作年限为6年~10年、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理人员是伤员救护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繁重的救护及部分领导工作;而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也使得他们承受的压力较大,应激障碍表现明显。Perrin等[9]的研究指出,PTSD发生的可能性会随着暴露在应激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烧伤科护士由于不间断的高强度工作以及长时间接触视觉感官的强烈刺激,成为PTSD发生的高危人群。这就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救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休假,避免长期接触应激源,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
此外,有文献报道,女性[10]以及离异[1]是 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由于男性研究对象只有4人,离异者也仅有1人,因而未能发现PTSD发生的性别与婚姻状况的差异。Chang等[11]研究指出学历也是PTSD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的PCL-C得分虽低于中专、专科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今后可开展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3.3 职业倦怠对PTSD的影响 本调查显示,烧伤科护士的情感耗竭、低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杭州护士职业倦怠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可知,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与低成就感两维度进入回归方程,提示职业倦怠感是护理人员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护士肩负的救护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易出现工作疲溃感,加之烧伤伤员的康复过程漫长,尤其是重度烧伤伤员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明显疗效,面对伤员巨大的痛苦和损伤而无法给予救助,可能会造成护士出现悲观、无力感,甚至工作成就感下降。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烧伤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及早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帮助护士调整心态,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以减少应激障碍对护士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3.4 组织支持感对PTSD的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无相关性外,组织支持及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情感性支持进入回归方程,提示与工具性支持相比,情感性支持的作用更为明显,与PTSD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来自组织的高情感性支持是降低PTSD发生的重要因素。多数烧伤病人伤情发生突然且严重复杂,需要护理人员连续坚守救护一线,使得他们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相对减少,因此医院作为组织支持的重要来源能否给予护士足够的关怀、肯定其在救护中的工作价值、提高其工作成就感都将对减轻护士的应激障碍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倾听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压力,通过鼓励、安慰、解决问题等方法帮助他们获取正性支持力量,减少压力带来的消极反应。
[1] Xu J,Song X.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survivors of the Wenchuan emthquake l year after: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Comp Psychiatry,2011,52(4):431-437.
[2] 宋海楠,马燕兰,王淑君,等.烧伤科初级职称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48-249.
[3] 邢月梅.临沂市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0:1.
[4] 杨晓云,杨宏爱,刘启贵,等.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的效度、信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6-9.
[5] Dobie DJ,Kivlahan DR,Maynard C,etal.Screen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veterans affairs 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J].Gen Hosp Psychiatry,2002,24(6):367-374.
[6]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7-219.
[7] 陈志霞.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及其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1.
[8] 骆宏,叶志弘,秦建芬.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6(6):601-602.
[9] Perrin MA,DiGrande L,Wheeler K,etal.Differences in PTSD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world trade center disaster rescue and recovery workers[J].Am J Psychiatry,2007,164(9):1385-1394.
[10] Cann V,Tedeschi DC.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posttrau matic growth:A Meta-ananlysis[J].Psychology of Wemon Quarterly,2012,34(1):110-120.
[11] Chang CM,Lee LC,Connor KM,etal.Modification effects of coping on post-traumatic morbidity among earthquake rescuers[J].Psychiatry Research,2008,158(2):16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