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庆 叶渭川
摘 要: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问世以来,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在接受中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全面质量管理在大型企业进一步得到落实,但在
中小企业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分析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08-03
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毋庸置疑,全面质量管理已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实践已经证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受益、企业员工受益,更重要的是顾客受益、全民受益、国家受益[1]。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是社会重任,中小企业绝不例外。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当今在全世界为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而对组织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它并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实施纲领和细则,企业虽然说是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但却没法证明自身质量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为此,世界标准化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的实施,是世界质量管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实施六年之后,世界标准化组织总结经验并提出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这无疑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又一层深入的认识,也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动[2]。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密切相关。两者的指导思想一致,遵循相同的原则,基本要求也一样。两者不同之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ISO-9000族标准是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ISO-9000族标准更广。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
领导作用集中体现于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领导者。一个企业要想发展,没有好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领导作用就是要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构架,调动全员积极性与创造性,持续改进内部环境,有效、高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使顾客满意,也使企业得到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世上第一可宝贵的,只要人有,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领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体系所涉及的管理活动和过程,都离不开人,而且这些过程的实现亦非一个人所能完成。因为过程的质量取决于人的工作质量,取决于人的工作理念、意识、责任感和能力,只有人人充分参与,充分发扬负责、敬业精神,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3]。
2.关注顾客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的机会。社会将能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由此看出,企业发展完全依靠于订单,也就是依靠顾客。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视顾客为上帝,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围绕顾客而进行。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突出的特点。
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又一重要的特点。持续改进是企业必须具有的一种管理理念,应纳入企业的质量方针和战略,并在企业内建立统一的方法和制度来推进该项工作;持续改进是企业为适应生存和发展,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必须建立的一种机制,是凝聚职工合力的措施;持续改进是一种循环活动;持续改进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前进动力;持续改进,应吸收全员参与改进工作,为员工提供改进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应对改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
4.与供方互利和有益社会
现代高精尖产品,技术复杂、分工精细、涉及面广,产品的研制都需要协作配套厂家共同完成,即使是简单产品,也离不开外包(外购)供方。企业与外包(外购)供方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企业与供方“双赢”,才能确保本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与供方互利的基础上,必然有益社会,这是全面质量管理非常有意义的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都将产量、销售放到第一位,只注重产量、扩大销售规模,忽视对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有了变化,他们开始体会到产品质量对企业经营状况、成本控制、扩大再发展有一定关系。他们在困惑中寻找“良法”,开始涉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但不深入、不全面,具有很大片面性。
部分企业领导把提高产品质量只寄托于质量管理部门,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质量责任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与自身关系不大。以致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难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在缺少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的支持下,成为一句空谈[4]。
(二)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受规模及质量管理理念的限制,很难找到适合的质量管理人才,更谈不上猎取优秀的质量管理专家。他们虽知道当今的质量管理已进入新阶段,但对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全然不知;更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去改善管理,不懂得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因此,质量管理仍处于初级状态,即以最终检验为主,忽视预防;他们以为高质量的产品是检验出来的,未认识到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自已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又没有“高人”指点,他们沉迷于陈旧的方法之中难以自拔。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没有系统的认知,只知道要有好的产品质量,而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望;有些企业虽也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体系文件描述过于简单,以致各级人员、各部门职责不清,部门间难以协调。质量体系仅出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想法,但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缺少质量控制与改进,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针,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也制约了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有些中小企业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门面”,他们只知道没有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会影响承接任务,却没有把取“证”、保“证”看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出现“买证”装门面的腐败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四)缺乏质量管理投入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和设备资源投入。一些中小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销售和对外联络等方面,而用于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及检测仪器的配备方面。如:检验人员人手不足,产品批量大时连抽检都来不及进行就放过,检验工序形同虚设;检验员不经培训就上岗,检验技能明显不胜任;检验工具不适应检验基本需要,有的超差,有的空缺,有的甚至无法检验。试验设备就更加缺乏,如电子产品需要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连高低温试验设备也没有,怎么进行?完全依靠委外,往往因时间周期不满足而放弃这一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给产品留下隐患。
三、改进的对策
(一)把“理念”放在首位
人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点、概念与法则,称之为理念。理念是企业统一思想,开展一切行动的基础。质量理念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为提升服务品牌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提出的奋斗目标或行事规则;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根本;科学的质量理念是支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基石。从大的方面说“质量是兴国之道”,对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命脉”。
经人们多年总结,提出了一些被认可的质量理念,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产品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质量无小事,质量安全大如天”;“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服务的灵魂”;“过硬的质量是参与竞争的保证”;“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等等。许多知名企业,根据自身多年实践和总结,提出非常切合实际的质量理念,值得学习。
(二)引进“六能”高水平质量管理人才
质量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这门学问的人,去推进、去实施、去落实。“六能”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质量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及管理能力,即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能够合理设置质检岗位;能够评价企业数量检验程序;能够发现程序中的瑕疵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分析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效果,提供最高管理者决策;能够把新的先进的质量理念应用、贯彻于质量管理实践中。
企业可以引进质量管理人才,在公司长期工作,委以重任;也可以聘任有经验的专家或顾问,临时来企业工作或把关,并培养年轻的质量管理人员。
(三)建立完善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质量体系保驾护航,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头支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体现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即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使每个员工都对立良好的质量理念并付之于行动;二是体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不仅对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还要对所有管理(包括辅助过程和后勤支援)过程进行管理,并体现以预防为主、一切为了顾客的思想;三是要体现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即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目标,并相互密切配合,共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用一套完善、实用的文件来体现,即以文件(制度、办法、规定)形式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不论是体系的运行,还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改进,都要依据文件来实施。企业没有编制或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等于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因此,企业要培养熟悉本企业科研生产流程的骨干,才能编制一套简明、实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加强质量投入和管理创新
质量投入无非是两方面,一是人员,二是设备(包括基础设施)。这里说的人员,主要是专职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据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占全员人数的5%~10%左右。如投入的质量人员低于5%,就会影响企业发展,高于10%,可能过剩。具体配比数,还需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成熟度来决定。在基础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方面,也应根据企业的性质、产品特点来配比,以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和发展为宜。要做好投入工作,关键是企业法人和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理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是把新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主要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做出调整,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进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提高[5]。
企业管理创新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质量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本身涉及的面也很广,产品进货检验与试验、过程检验与试验、最终检验与试验,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等等,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经验和新方法,与时共进,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这是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的永恒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良好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全面质量管理是这些方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是顾客的需求,更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而质量就是利润的保障。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中小企业中实现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以及社会的监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文尧,张熙,陈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叶渭川,吉荣新.卓越绩效—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J].铁道技术监督,2010,(7):6-9.
[3] 沈新明,吴雪松.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精髓与实践[J].电子质量,2012,(12):45-48.
[4] 刘鹏举.浅析如何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7):74.
[5] 沈新明,叶渭川.基于“团结、求实、创新”理念的中小企业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9):1-4.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