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林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人文关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会、建设读书环境、开展亲子读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堂的同时,着眼于课外,以赏、品、背、评等多种学习方式作为纽带,让学生全方位地触摸言语,感受言语,实践言语,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与兴趣。
一、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性质,立足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它必须注重感情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课外阅读决不仅是语文课之外的事情,倘若课上没有对学生语感的熏陶,不能激发学生对名家名篇的热爱、想往之情,又怎能单纯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呢?走进语文届泰斗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不妨看出,贾老师扎实按照“读好课题——读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读好对话——说好故事”的思路培养学生读好、读懂文本进行导读。整堂课没有用多媒体,没有眼花缭乱的环节,也没有外加的“渗透”,对于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定青松不放松”,让学生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可谓简约、朴实、高效,举重若轻,大雪无痕。
然而,当前的一些语文课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将原本生情并茂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硬是不顾作者的初衷、学生的审美赏析特点,从中挑出所谓的重点段、句让学生反复说体会、讨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说,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有的就一个比喻句就可以生出若干种习题让学生训练。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少有机会在课上朗读课文,还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单独朗读过课文。这样把以美文鉴赏、朗读品味、感悟升华的语文课堂教学搞成知识点分析,重点段落诵读课,弄得学生索然无味,自然也就失去学习语文乃至读书的兴趣。
二、更新教育观念,增加人文关怀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办学风气的影响,许多家长、学校将成绩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视小升初择校率为学校的名片,而家长更是把升入重点中学作为初战告捷。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成为共同的使命。为了保成绩,追排名,学校成为学习训练场。教师需要应对月考、单元检测、逐级质量监控,俨然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无暇研读教材,更没有任何创造空间。学生则成为应对题海战、考试的机器人。许多家长则沦为陪读,丧失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色彩,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怡情益智的课外阅读黯然失色。
三、变生硬、频繁的质量监控为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语文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是无处不在的。笔者身在一线,切肤之痛地感到语文教师的无奈。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学主管进一步把更新教育观念落到实处,把单纯而又频繁的考试、质量监控转化为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姑且不谈考卷出得水平如何,频繁的测试不仅挤占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给学生、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语文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教育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正应验了我们许多中文系的本科生写不出像样的论文的现象。由此看来,考得好,其语文也未必真正学得扎实。倒是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启读书的大门,引领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比如故事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名篇诵读、演讲比赛、童话故事续写、评选读书小状元等。有了空间,有了引领,学生势必有选择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自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阅读上来。
四、开展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是我国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概念,它是国际儿童阅读潮流推动的结果。其定义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大致环节是:选书——阅读——讨论(延伸活动)。比如,就《绿野仙踪》一书而言,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选择的人物结合成相应的读书小组,找出该人物的特点及相关证据。如:围绕小胆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胆狮真的胆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再比如你认为书中的奥兹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认为他很虚伪,是个善于伪装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还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因为他毕竟达成了大家的心愿……讨论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他们继续研读文本的动力。由此看来,班级读书会确实能够改变语文课堂的低效率状况,它促使教师跨越一本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语文、对阅读保持兴趣。
五、建设读书环境,净化学生心灵
“选择读书犹如选择人生”。儿童正是打基础的时期,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因此要为儿童创建读书的环境使他们有书读,有好书读,有好心情读书。为此,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走廊。实行同学捐书,按期轮换图书的办法,同时设立相应的图书管理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被图书所包围,这样势必使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为儒雅人生奠基。
六、开展亲子读书活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有了前边一系列的观念转变和减负工作,亲子读书就成为可能。亲子读书首先鼓励家庭拥有一定的藏书量,学校可开展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同读一位名人或大作家的书,进而延伸到评选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等活动,牵动家长捧起书本,与孩子共同成长,不失为一种陶冶他们情操,增强其交流能力的途径。
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人只有一生,但读书可以让你拥有两生、三生。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协同努力,为学生读书创造一切条件,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让读书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