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2015-05-13 02:45杜传来李先保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应用型

杜传来++李先保

摘 要: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具体探索,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 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039-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1年9月获批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学校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以培养面向食品企业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着重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其中,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结合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的探索,分析了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为应用型大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中针对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所做的具体探索

(1)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项目为依托,制定企业培养目标及企业培养环节实施方案,强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在食品专业工程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自卓越计划项目立项实施以来,学校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学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校专业标准,并多次深入到生产一线与行业、企业专家广泛交流,认真研究制订了企业培养目标及企业培养环节的实施方案。不少于1年的企业培养方案主要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内容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贯穿本科全过程,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职业道德观念[3]。

为此,我们从已建立的20多家实习就业基地中优选了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益益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共4家做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进行重点建设,食品类型涵盖了肉制品、小麦面粉及面制品、糯米粉及其深加工食品及乳制品等,校企双方进一步密切联系,制订了产学研合作实施“卓越计划”协议,不断探索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2)转变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各种实习制度,以制度规范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及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将实习放在课内学习之后的次要位置,再加上考研、找工作等也影响到他们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缺乏明确的行动方向,面对着新的环境,多数同学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感到无所适从,只是走马观花,很难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4]。

为此,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树立了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成功之本”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积极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我们制订有“安徽科技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规范我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制定有“安徽科技学院课程实习管理规定”、“安徽科技学院生产实习管理规定”和“安徽科技学院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各项实习制度,确保实习工作的有效运行。

(3)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校内外实习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与企业对接,我们依托校内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的良好条件,强化了实习实训,对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均设置了教学实习周, 重点是对关键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单独考核,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精心选择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把经验丰富、关心教育的专业人才聘为实习班主任及指导老师,学生每周完成实习周志(包括心得体会、作业等)并上交企业委派班主任批阅。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一实习小组利用多媒体汇报实习情况并答辩,考核须生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让学生在企业完成顶岗或轮岗实习任务之外,接受与在校时近似的严格管理和评价考核体系。

(4)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大学生实习积极性。

奖惩制度是激发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它本身也是对在校学生实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为此,我们依据考核办法,并结合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实绩,对于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给予表扬并提供一定的奖励,对在实习过程中不按照职业规范进行操作造成一定后果,或者请假达到一定期限,甚至旷工或擅自离开实习岗位的同学,实习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合格,不予正常毕业,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另外找时间弥补,并随时接受学校的检查督促,所产生的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其性质等同于理论课程考试未通过须进行重修。通过建立奖惩制度,使实习生在起点上就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在校学生在实习期就树立起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endprint

(5)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建立灵活的多元化实习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但其功能的发挥和运行的主体主要又在学校学生。因此,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是校外实习基地要发展的保障,双方要在规范、公开的合作协议下进行,并在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下开展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是校企双方的共同职责。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我们在与企业合作中,不断创新合作形式,采取了一些较为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比如多元化、分阶段实习模式的建立。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了生产实习型、产教结合型、参观学习型及试用工作型等不同模式[3]。1年的企业实训采用“见习”、“顶岗”、“轮岗”、“岗位锻炼”、“岗位能力验收”等模式,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地完成综合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实践与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人数和时间上,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考研同学我们安排实习时间避开考前紧张的复习阶段(第七学期)而选择在第四学期及考研后进行,等等。

(6)推行“双导师”制实习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资源,整合学校教师、企业专家两支队伍,成立专职的实践教学责任机构,形成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学生派驻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期间,学校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两名导师指导,一名为本校教师,另一名为企业工程师,“双导师”的指导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和工程项目中,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也可以弥补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短板。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共同编写教学资料,在项目研发、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6]。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发现了许多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和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企业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认为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是负担,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单位数量逐渐减少,接受实习生人数和实习锻炼的岗位也逐年减少[4]。很多企业即使同意接纳,也主要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性,认知性不强,使得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实习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选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多元化选择,现阶段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所以效果很不理想,更谈不上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了。

(2)学校对实习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不规范。

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学校对实习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管理也相对松懈,实习结束仅以实习考核表和实习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无法对一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准确的评价。为此,规范学生实习管理,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是引导学生主动实习,切实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3)高校自身力量单薄,实习制度不健全,远未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有序格局。

大学生实习制度不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简单的对口实习任务,也不依赖于人际关系或者是个人的随机行为,而是涉及大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家庭、政府的一种规范、系统的常规化制度行为。国外高校的大学生实习生制度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受益的一种人力资源配置制度[9]。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更需要企业合作和政府支持。政府要对为大学生实习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10],以政策为引领,鼓励企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4)“双师型”教师缺乏,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教师指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的优劣,这是实习关键的一环。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他们大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组织协调能力[4]。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但往往也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或者缺少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师所应具备素质。

(5)企业接受实习的岗位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值相差悬殊。

目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基本上是带有劳动锻炼的一种形式,企业往往是以生产任务安排学生实习,在与专业知识结合方面不可能考虑太多。比如,企业一般都是将学生首先安排在原料初加工、包装、搬运等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的岗位实习,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说是现实与期望值差之千里。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同学以前从没有干过体力活,如此繁重的实习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差,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11]。

3 今后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当前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下列建议和对策,以适应社会当今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1)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发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多动力,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导向功能,并完善相关制度。政府要对为大学生实习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大学生实习协调领导小组,协调政府、学校、企业和其他涉及大学生实习的部门关系,打通各种各种障碍,确保实习基地发挥其应有功能[10]。

(2)进一步加大对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规模,开拓务实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结合,加强学术和科技交流,力争做到同发展共促进,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endprint

(3)转变办学理念,建立和健全基地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和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优化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4)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大学生实习积极性,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设立实习专项补贴基金[12]给予表彰和奖励,为实习基地建设注入了动力,使实习基地建设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海峰.食品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242-243.

[2] 杨爱丽.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35-37.

[3] 王辰,高梦祥,严奉伟,等.从产学研合作教育角度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7):86-88.

[4] 冯巧,李辉,赵亚奇.工程类本科专业实习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4(1):48-50.

[5] 赵丽艳,余平,王维坚,等.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吉林商学院学报,2013,29(5):120-122.

[6] 曾祥燕,谭建新,赵良忠.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185-186.

[7] 杨桂花,马骏驰,高玉凯.关于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6):149-151.

[8] 王蕊,陆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2):71-72.

[9] 刘敏.国外大学生实习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112-115.

[10] 陈冰.实用型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安排:中欧比较[J].市场论坛,2013(5):63-65.

[11] 王宗善,邹丽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0-153.

[12] 魏德才.论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制度创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1):165-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