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玺
摘 要:在《运输管理》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涵盖运输业务的理论基本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实际解决物流企业现实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从应用层次上本科院校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运输管理》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由过去的重知识轻实践转向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具备自身特色的同时,课程建设应当具有层析性。通过探讨财经类高校《运输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建设框架,提出了对《运输管理》理论、实验及创新应用的“三点一线”贯通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运输管理 课程建设 财经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32-02
在《运输管理》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涵盖运输业务的理论基本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实际解决物流企业现实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从应用层次上本科院校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运输管理》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由过去的重知识轻实践转向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探讨如何结合理论、实践及创新应用的“三点一线”贯通式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寻找适合财经类院校特色的运输管理课程建设思路,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地方物流人才发挥出一定的现实作用。
1 《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物流学导论》是其前修课程,后续课程有《物流系统规划》《第三方物流》等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缺乏特色
首先,在课程层次上,是否要深入业务环节实务,或偏重对整个运输环节运营的策略,对于本科教学,既要区别于高职高专的业务实务又要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和层次上差异较大,比如,是否涉及运费计算、是否涉及运输战略、运输合同等。
其次,从整个课程体系设置来看,运输管理作为专业基础课,奠定了学生对整个运输环节的认识,那么后续的课程就应该在本专业的定位下,延续深入开设基于行业运输业务、运输政策、运输决策领域的课程。但是,目前本专业在类似后续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是缺失的。
1.2 教学方法上仍然以講授教学为主
课程的教学多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虽然任课教师不断地跟踪运输市场的发展动态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且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引入一定的案例分析,但教学方法仍然不够多样化。学生们只能在课堂上听听具体的操作流程,没机会也没有条件进行实践,对实际运输操作的重点内容掌握的不够透彻,应用能力较差。
1.3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该课程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和课时较少,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从课堂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实践应用技能薄弱。此外,实验相关运输的软件体系配套工作尚不足,财经类高校虽然一般均购置有运输管理软件,但软件更多的是停留在验证、演示阶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与分析的软件不多,还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 理论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
在《运输管理》课程培养目标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流运输业务知识与管理理论,其次结合实验、实践(实训)等环节提升对理论学习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结合后续的“运输管理实训”和物流大赛及企业实践,构成“运输管理”课程体系螺旋线,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调整之后的课程的内容在此培养目标下,进行了以下调整。
第一,考虑到在前期课程“物流学导论”和同期课程中相关内容的重叠,在导论环节减少重复内容的同时,采用引导式教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问题引导的方法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分析运输方式,并结合课堂讨论,为运输方案比较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财经类专业特点,在原有内容层次上引入了运输公共政策,如国际水运条例、铁路运输法规、航空运输法规等内容。通过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运输政策对运输业务的影响,进而调动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水路、铁路、航空运输实务部分,结合业务流转过程,进行单证的学习。通过对单证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各项运输流转业务环节,在此基础上开展单证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第四,在运输业务部分,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每个环节均涉及到了运费计算内容。通过运费计算环节的练习与掌握,为综合运输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第五,在综合运输章节,分组开展项目式综合实验。让学生对运输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运用前几章所学内容分析业务流程、线路、运费,同时结合各运输方式特性,对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初步通过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用创新水平。
第六,拓展了承运人管理部分的教学方式。本部分属于扩展内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预留问题,学生查资料,课堂探讨等环节,让学生对该方面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带着思考主动获取知识。
3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我们对运输管理实验环节内容与后续课程体系进行了联系与调整。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通过实验环节来完成课程的相关实验,包括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阶段;二是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方式,开展综合模拟实践,如开设运输管理实训环节,主要围绕线路优化和物流沙盘模拟,模拟仿真物流企业运输运营环节;三是实践环节,包括利用实践周,开展企业调研或专业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这样就形成了以实验环节、模拟实践环节和后续实践环节的实践教学阶梯。
3.1 实验环节设计
包括两个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
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结合课程内某个环节的教学需要,针对运输管理中的水路、公路、铁路运输流程,开设独立环节的验证性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理论的掌握。
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运输流程,并能够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运输业务的主要流程,还可以在课程中后期安排综合性实验。可以进行情景模拟,以某物流企业为背景,设置其运输货物的品种与线路要求,模拟物流企业运输过程。学生进行分组承担实验任务,综合比较各种运输方式,并最终完成运输方案的设计。
3.2 模拟实践环节设计
模拟性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所设模拟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运输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和管理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服务、运输、物流等相关知识,培养財经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总体运营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及职业素质。
模拟实践环节目前以《运输管理》独立实训环节开展,模拟实训课程内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物流沙盘模拟。可以以物流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结合角色虚拟方法,围绕学校实验室硬软件条件和物流企业沙盘进行模拟实践。具体可以开设的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物流沙盘运营为依据,分析运营思路、制定决策过程。
第二,模拟物流大赛设计。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一项非营利活动。由于每届大赛所选案例包含了企业真实的数据,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企业的物流过程,可以为学生锻炼其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在本模拟环节中,我们可以根据案例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运输管理课程自主确定设计的领域和方向。设计内容可以下在几个方面展开: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物流系统重组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等。模拟实践中的优秀方案还可以为后续参加大赛奠定基础。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也为将来参加物流大赛提供了相关的经验积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实践环节设计
课程实践环节,可以围绕实践周活动,通过学生调研或企业实习方式开展。如企业调研、参与企业实践方式。结合网络资料鼓励学生在企业实地调查并将形成的调查和分析报告进行交流讨论,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这样不但让学生直接接触了物流企业运作,而且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学以致用,提高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能力。
4 结语
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传授理论知识和发展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相统一,不断寻求更加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新的教学方法。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完善运输管理教学思路;另一方面,重视拓展实验、实践与应用环节,才能不断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白晓娟.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9):72-73.
[2] 贾海成.中挪物流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27-128.
[3] 许刚.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9):29-31.
[4] 刘永悦.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3(12):49-50.
[5] 许敏.基于物流实验室的《运输管理》课程教改模式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福建高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