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秘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519085)
在法语中,“soi”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汇,词性为重读人称代词,很难用英语、汉语或他语言精准地对译出来。根据法语词典的解释,“soi”是属于重读人称代词,放在介词后使用,它用于代替不确定的个人。比如:l'image que l'on donne de soi est souvent différente de ce que l'on est。译文:人给别人的形象常常有别于他本身。从例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同时具备个体性和泛指性的代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这两种特点呢?
根据此代词在课文中的出现情况,很多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认为,既然“soi”可以翻译为个体自己本身,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它对等为英语里的“oneself”?但是“oneself”真正可以对等的词却是“soi-même”,而不是“soi”。同时,“soi”和“lui”都是表示第三人称单数,又该怎么区分?以上困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收这个单词的时候,似是而非,既清楚又模糊。为了便于对教学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二外法语教学班(随机抽取3 个班级,共126 人)学生第一次讲解“soi”之后进行课堂调查,问题设定如下:
当遇到必须要用代词表示个体本身的语境下,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来表达?
A.可以准确掌握“soi”的使用,该用就用。
B.倾向于使用其他代词或名词来替代“soi”,以避免出错。
C.把“soi”和其他代词都试一下,觉得哪个顺眼或更熟悉,就选用哪个。
D.对“soi”和其他代词都不熟悉,放弃表达。
学生的选择分布情况如下:
选项A B C D人数33 39 37 17比例26% 31% 29% 14%
结果显示,仅接近1/4 的学生能在第一次详细讲解后完全了解“soi”。而60%的学生对于“soi”的使用情况认识模糊,其中31%对于其他代词的使用比使用“soi”更有信心,而29%的学生试图用随机的感觉来选择,14%的学生放弃在其他代词和“soi”之间选择。到底用不用,什么时候用和怎样用这个代词,他们表示没有明确的使用概念。
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此对课本和语法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之后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支撑下,对“soi”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因目前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志清主编的《新大学法语》(2011年版本),因此以《新大学法语》作为分析的一个载体,课本上“soi”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册第四单元重读人称代词的介绍之后,并且在注意事项中附带呈现的:“代词on 的重读人称代词形式是soi,如:On rentre chez soi.”“soi”是与“on”绑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
第二次是在第二册第四单元以小专题出现:“soi 是第三人称单数重读人称代词,指人或事物,用法与其他重读人称代词相同,与泛指人称代词对应使用。常见的泛指代词有:on,chacun,personne.”接着,三个泛指代词各举一个与“soi”配套使用的句子。这次,是在第二学期,学生对语法有一定熟悉度后,加入了更多的绑定的代词。但是,比第一次介绍多了一个概念,也就是“泛指代词”。与第一次相比,对与“soi”配套的“on”给出了正式的身份。
另外,法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法语》(马晓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第14 课里介绍如下:“法语中还有一个使用频率较低的重读人称代词soi。它一般用于以泛指代词做主语的句子里。”
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国内主要的教材都是以“soi”与“on”等泛指代词关联,来对“soi”进行解释。只是专业课本里,更加具体地对“soi”与“on”所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了定位。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全新法语语法》(2010年版),也就是《巴黎索邦大学语法教程》的中文翻译版本,是法国人编著的,里面的人称代词篇章的第二部分就是重读人称代词专题,里面对“soi”只字未提。同样,在中法合编的《最新法语语法练习与指导》(初级)中,重读人称代词所在的第19 章里,没有讲到“soi”。
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毛意忠的《法语现代语法》(2010年版),在第五章重读人称代词一小节中,把“soi”归类为第三人称,自反词形。没有给出例句。
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法国人编译的语法书里认为“soi”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不高,而在书中不对其进行提出并讲解。国内的语法中,倾向于提到“soi”,但是并不一次性或详细地对其进行讲解。
而根据网络和其他搜索手段得到的“soi”,基本照搬了以上类似的句子。学生在第一次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并没有很好地对其进行理解消化,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篇幅过于简约,词句不具体。二是概念较抽象,“soi”并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定义。
目前对“soi”的讲解方式主要有2 种:
(1)方式方法一:与“泛指代词”关联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在讲解泛指代词这个部分后,再引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了解泛指代词,就没有办法了解“soi”。而根据《新大学法语》,泛指代词没有出现在第一册,而“soi”所属的重读人称代词却是第一册初期就要讲到了。那么根据专业课本《法语》第一册,泛指人称代词“on”的讲解是在第11 课,重读人称代词“soi”是在第14 课。这种就是结合教材的版本,比《新大学法语》的版本更适合这个语法点的讲解。
(2)方式二:英法对比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模式中,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对比分析理论中,对比分析也称对比语言学,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来确定其相同点和相异点。第二种方式就属于对比分析[1]。根据语法书《法语现代语法》中的“soi”是第三人称,自反词性而产生的[2]。通常在讲解中,使用英语和法语中结构与意义的对应:
myself=moi-même
Yourself=toi-même
Himself=lui-même
Herself=elle-même
Ourselves=nous-même
Yourselves=vous-même
Themselves=eux-même/elles-même
最后提示学生,英语里的“oneself”也需要一个对应的强调自身的词,而符合这个意义的词只有这个第三人称的“soi”所构成的“soi-même”。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对熟悉英语的学生使用,学生接受起来速度比第一种快。原因是英语和法语同属于印欧语系,相对英语来说,法语是比较接近的语族。而中文是属于汉藏语系,与法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跨度上,用英语来比对法语会更加容易理解。国内的大学生第一外语绝大部分是英语,而且从中学就开始学习,熟悉度相当高,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但是根据课堂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两种方法都出现了对“soi”的使用模糊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根据以上教材和教学的具体展示,可以发现教材和教学方法没有完全地融合。如果是使用《新大学法语》,它的课本呈现是方式一的走向。但是方式一必须要先按照《法语1》的语法展示顺序才好用。但是书本提前出现了陌生词汇“泛指代词”,教师在课堂对“on”又要再做解释,比较繁冗。如果不想让学生觉得太复杂,还要再学一个“泛指代词”才行,方式二这时候也要用上了。因此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又会回到“soi”其实是单数的人称那种概念上。这样信息并没有正确地被学生接受到。当然,如果花很长时间做一个专门的讲解是可以讲清楚的,但是那意味着,这个知识点占用的课堂时间并没有完全符合大纲的要求。结合上文,已列举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完全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和课堂的时间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这个知识点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那么,是否更完整、更有效的方式来对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呢?
认知语言学是近三十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年春由R.Dirven 组织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3]93。
根据郭鸿教授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要点分析: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3]93。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结合的符号体系。对比语言学家们有两种可能:或走出语言本体,在观察到的语言现象中寻找“外部”理由,抑或是从语言现象中推断出认知规律[4]2。那么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认知对“soi”更准确地理解呢?
对词汇的动态研究就是把词汇研究和语言的运作规律、社会演变和上下文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看词汇的内部现象[4]133。Marie-Francoise Mortureurx 的专著《词汇学:是语言还是话语》(La lexicologie:entre langue et discours)在这个方向被广泛引用。根据她的观点,语言的词汇和话语的词汇是通过工具这个属性把交际的人和场景联系起来的,也就是搞清楚字典上的词语和即定话语中的词的用法。每个词语都有其对应的语境,但是也有其固定的运作规律。
根据目前外语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交际教学法,教学的四个阶段中可完好地融合认知语言学和对词汇动态的研究:
A.预热阶段。借助开放式的简单问题,导入主题。比如“soi”在学过的课文和习题,或者课外的语法书中,出现在哪些情况下?这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认知。
B.系统化阶段。辨认学生们提到的情况和大致的句子结构。这部分可以具体化和细化学生的认知。
C.应用阶段。认知的完善和深化在这个阶段完成。
研究根据《罗贝尔法汉词典》所提供的词义解释,“soi”有四种主要的用法,分别有如下对应语境:
(1)lui,elle,eux:il faut avoir confiance en soi.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Si l'on parle de soi,il faut etre modeste.当人们谈到自己时,应该谦虚。
(2)On:On va chacun chez soi et on s'appellera en arrivant.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到家后互相打电话。
(3)Nous:Dans cette entreprise,c'est chacun pour soi.在这个企业里,人人为自己。
(4)Soi-même:Cela va de soi.这是理所当然的。/ Ce n'est pas une faute en soi.这不是本身的错误[5]。
萨皮尔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6]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词汇和实际的交际环境结合起来,将每句话所在的语境进行分类和比较。并指出,在1,2,3,4 不同的语境下,“soi”被安排了不同的作用,而在不同的句子现象中,它所充当的成分也一直在变动。同时,也有相似点的总结。
D.测试阶段。这个阶段是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含义变化的掌握度。在课后的小练习中,加入更多的开放式习题,引导学生通过法语,而不是通过中文意思的直接翻译或者英语的对比来记忆。尽量地尝试在法语语境下,给予学生更多的会话机会和把握使用词汇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中“soi”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合学校目前所提供的教材与语法书的知识安排,试图寻找更全面和避免低效率教学效果的方法。在借鉴了认知语言学与对词汇的动态研究的词汇意义的传输方法,对此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笔者认为,首先,词汇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信息的传递,它更具备语言的延展性;其次,需要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将其带入语境;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尽量把知识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使之与课本目录的安排更好地结合。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调整知识点出现的顺序。最后,笔者所思考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的学生,文中提到的三种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希望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找到最合适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法。
[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1.
[2]毛意忠.法语现代语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83.
[3]郭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秀丽.当代法国语言学研究动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5]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罗贝尔法汉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50.
[6]爱德华·萨皮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