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玲
关节置换术是运用特殊材料如高分子聚乙烯、金属等按照人体正常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制造关节假体,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植入体内取代患病关节,以达到正常关节的功能效果。它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10年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且绝大多数假体植入时间可长达20多年,也有伴随终生者。但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开展,除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外,也离不开科学的护理干预。我科对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1 对象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100例,其中,男28例,女72例,年龄55岁~78岁,所有病人均采用单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且手术顺利。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68.7岁±2.6岁;试验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66.3岁±3.3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病情及治疗方案、病情评估、住院指导、与医生共同进行围术期指导,同时落实日常交班、查房、监管制度。试验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护理内容以及监管模式上的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理念 护理是一项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提供服务的,旨在为病人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服务。这种护理理念更能体现护理工作的意义,更能满足病人的客观实际需求,并且确保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1.2.2 护理内容
1.2.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长期的关节功能丧失和疼痛的折磨,导致病人情绪不稳定。病人对手术期望值很高但对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存在担忧,责任护士应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倾诉自己的想法,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告知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②健康宣教。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鼓励病人多喝水,预防尿路感染;告知病人停止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防止出血;鼓励病人减肥,避免因肥胖导致出血、增加关节磨损等问题。③康复锻炼。指导病人深呼吸,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锻炼(术后当天即可开始,做下肢足背屈练习或手掌按压股四头肌,嘱病人按压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坚持每日3次,每次10min~15min)、踝泵动作(麻醉清醒后开始足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次2min~3min,每小时2次或3次)、足跟滑移屈膝练习(引流管拔掉后开始,仰卧使足底在床上向臀部滑动,同时使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并在此位置保持5s~10s,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觉疲劳为止)、伸膝抬高练习(下肢伸直如同股四头肌练习,将腿抬高床面约10cm,维持5s~10s慢慢放下,重复此动作直到大腿感到疲劳为止,也可以在坐位时做直腿抬高练习,通过收缩大腿的肌肉,使膝关节伸直并保持5s~10s)。
1.2.2.2 术后护理 术毕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术中情况,并给予术后去枕平卧6h、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术后24h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达48.2%,术后应给予平卧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屈曲15°、患肢穿弹力袜、向心性按摩患肢;麻醉清醒后尽早跟踝运动逐步进行术前指导练习过的相关康复锻炼;术后12h遵医嘱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或扭曲,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及量并记录,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关节康复器(CPM)为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有力保证,使用方法:从小角度(0°~30°)开始,逐步增加活动(每日增加10°),直到病人能耐受的程度,或在术后2周内达到90°;观察患肢肌力、感觉情况,预防各类并发症,确保术后患肢功能逐步恢复;与病人交流恢复情况及护理工作,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提高疗效。
1.2.3 监管模式 由护理部、科室、病区组成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病区及护理小组指定负责人,每月检查情况及病人反馈评分与奖金挂钩,针对值班情况、病区管理、病案管理、药品物品、操作技术、护理质量、病人反馈等项目,在按级例行抽查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逐级限时整改。将反复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常抓不懈,重点监管问题整改情况。同时采纳住院病人的意见,将病人的切实需求纳入护理要求,反映到周工作总结中,并予以切实回应。以上问题的发现、提出及整改解决均需记录在案,便于每月定期检查回顾并总结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整改。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其中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6项得分项目,还有1项为扣分项目,涉及是否需要助行器、伸直不全以及内外翻畸形等[1]。分数越高的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状态恢复越好。满分为100分,包括4个等级:85分及以上评定为优,70分~84分评定为良,60分~69分评定为中,60分以下为差。对两组病人在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 HSS评分中,优22例(44%),良10例(20%),中18例(36%);试验组 HSS评分中,优43例(86%),良5例(10%),中2例(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各阶段具体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各阶段评分比较分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这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是以关节软骨破坏以及骨赘增生为主的一种退行性疾病[2]。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患,消除症状、重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的方法[3]。病人普遍年龄偏大、理解及顺从能力较差,不利于开展围术期指导、提高疗效,这就对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全程护理干预通过升级护理管理模式、创新护理理念和改进护理方法全程干预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心理及行为,以个体化的方式满足病人需求,达到最佳护理标准。加强培训护理人员,促进护理干预的连续性、紧密性以及全程性,但病人理解及顺从能力差、术后疼痛等都将限制其康复锻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开始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其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并对病人进行疏导,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术后协助其被动锻炼并监督其主动锻炼,适时适量应用镇痛药,以取得病人配合,达到更好的术后疗效[4]。在以往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规范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护理质量控制流程,落实监查制度,不断讨论发现新问题,不断分析病人不满意的问题,强化管理意识,通过不断规范化的监查程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以达到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目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 Ciolac EG,Silva JM,Greve JM.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older women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linics(Sao Paulo),2015,70(1):7-13.
[2] Miki K,Hashimoto R,Shi K,etal.Opioid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postoperative persistent pai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J].Rheumatology(Oxford),2014,53(10):1723-1724.
[3] 盛治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的疗效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10):341-342.
[4] 肖秀霞,蓝勇明,黄满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1709-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