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误区及对策

2015-05-13 06:11杜玉梅
文理导航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对话阅读教学

杜玉梅

【摘 要】生本课堂提倡赋予学生话语权,但在阅读教学的对话活动中仍存在对话肤浅、琐碎、牵强等弊端,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倾心阅读、潜心思考的基础上,在进行自然而然的启发诱导中把握对话的方向,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生生间、师生间进行倾心、和谐、深层、有效的对话,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目的,让阅读课成为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阅读教学;对话;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标的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误区之一:研读缺失——对话肤浅﹑生硬

【案例描述】《“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第一课时初读环节对话片段。

师:同学们,文中的母亲﹑父亲对“我”的这首诗分别是怎么评价的?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师:对同一首诗,父亲﹑母亲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室里静了好一会儿,有几名学生怯生生地举起手。教师喜形于色,指名举手的学生回答。)

生:母亲很疼爱“我”。

生: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

师:说得对!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没有。

师:母亲赞扬“我”的目的是什么?父亲批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静了片刻后,一名学生举手。)

生:母亲赞扬“我”的诗是为了鼓励“我”。父亲批评“我”是不让我骄傲。

师:对呀,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反思】这样的教学情形我们在课堂上时常见到,学生粗略地读了一遍课文,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根本就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教师就急切地花很多的时间硬要学生对话。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课文中的形象、情感、意蕴就缺乏丰富的感悟,只能进行肤浅﹑生硬的对话。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对话形式丧失兴趣。这种对话缺乏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对创设生本课堂毫无意义。

误区之二:问答高频——对话琐碎、低效

对话作为一种认知的方式,它对学生获得新知,生成新的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可以从对话中获得新知,那么进行问答不就实践了对话教学理论吗?于是,课堂中就出现了类似这样连珠炮似的对话。

【案例描述】以下是《植物妈妈有办法》最后一节诗的教学片段。括号内为学生的回答。

师:植物妈妈只有这几种办法吗?(不是)

师: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有,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师:这些办法需要同学们平时怎么样?(仔细观察)

师:仔细观察才能怎么样?(得到知识)

师:如果不细心能不能得到?(不能)

师:你们是不是粗心的小朋友?(不是)你们能不能得到知识(能)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我们把这节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反思】这样高频出现的提问,实际上是老师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样的对话不仅让把文章的整体美消失殆尽,而且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语权受到严格的控制,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个性去倾听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达,更谈不上有创意地表达。这样完全背离了生本课堂提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理念。

那么改正这些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误区,使生本课堂实实在在地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策略一、深思熟读,让学生与文本倾心对话

学生与文本倾心对话是阅读课成功的基础,试想学生没有倾心阅读、潜心思考,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何以能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火花?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与文本产生共鸣。我们知道文学文本由: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组成的。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阅读实际上就是一个读者和作者“会面”的过程。学生只有先通过熟读文本的文学语言组织,沿着语言文字的“桥梁”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世界,和作者亲切地“会面”、对话,与文本亲密地接触和交融,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生成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才有力度。

策略二、启发诱导,让学生与多人和谐对话

1.生生对话,互动中唤醒

以生生对话方式代替高频问答。生生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要让学生在相互阐述和相互倾听中不断接纳别人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不断扩大原来的视界,从而促使琐碎、无效的对话走向深刻、全面、正确的对话,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梳理中达成自我建构和发展。

2.师生对话,唤醒中升华

用师生间和谐共进,情知相融的对话代替高频问答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对话中教师特别注意将自己当做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在不露痕迹的征询、提议中精心设计和组织对话方式,在自然而然的启发诱导中把握对话的方向,在满腔热忱的赞誉、鼓励中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总之,阅读课中的“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重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习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在阅读课中走出对话教学的误区,实现学生与文本、与自我、与他人、与自我的倾心对话,把握好对话的方向,语文生本课堂必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演绎精彩生命的美好舞台。

【参考文献】

[1]谌启标.论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7,(04)

[2]廖诗艳.对话: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学改革[J].教育导刊,2004年21期

[3]朱德全.王梅.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刘冬岩.对话理解—语言视野中的师生交往[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森达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对话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