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人造蛋在香港超市开卖了。这款名为“Just Mayo”的“鸡蛋”装在玻璃瓶中,看起来像普通的蛋黄酱,但它的主要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虽然颇具颠覆性,但人造蛋还是大受欢迎,一上市就引发香港消费者抢购,货架几乎被清空。按照计划,人造蛋不久将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新上市的人造蛋是美国汉普顿克里克食品公司推出的,数月前李嘉诚投资了这家人造蛋公司。
而数十年后的某一天,你来到超市采购食品,或许还将买到产于某某实验室的牛肉。从人造蛋到人造牛肉再到3D打印肉,人造食品可谓正方兴未艾,并很可能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
上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未来想吃鸡胸肉或鸡翅时,不必大费周折养鸡,只要把肉品分别放在适当器皿里培养就可以。
80年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教授,将丘吉尔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实验室内培育出“试管牛肉”,这个项目得到了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100万美元的投资。
与素鸡素鸭素鱼不同,波斯特研发的人造牛肉,确实是用牛的肌肉组织干细胞培育出来的。研究人员先将分离出的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随着细胞不断分裂,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三周后再将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合成大约一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据统计,每一克“肉”大约由500万个干细胞组成。此外,由于人造牛肉是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因此没有保质期,冷藏储存即可。
2013年8月,波斯特带领研究人员在新闻发布会展示世界第一个“试管汉堡”。这个汉堡内的牛肉饼是用人造牛肉加工而成的。工作人员用干细胞培育出的“肉丝”做成一个个“肉丸”,慢慢凑够一个汉堡肉饼的量,烹饪的时候,就像制作普通肉饼那样,加入蛋粉、面包屑和各种调料。不过,这个“试管汉堡”十分昂贵,造价约32.84万美元。
在发布会上,两名志愿者有幸试吃了这个“天价汉堡”。试吃者表示,“试管汉堡”和普通汉堡基本没有区别,“就像是在吃没有脂肪的瘦肉一样”。
其后,随着研究人员对肉丝培育方法的改良和营养液的更新换代,人造汉堡的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每个人造汉堡的成本为13美元。
“试管牛肉”、合成鸡蛋之外,3D打印食品最近因李嘉诚的1000万美元投资成为热点。李嘉诚投资的美国Modern Meadow生物3D打印公司,可以打印出我们每天吃的猪肉、牛肉以及皮革。
这家美国公司的3D打印,与已有的技术有很大差别。已有的3D打印技术,虽可打印出鸡肉、猪肉、牛肉、土豆、意大利面、草莓等,但其材料还是来自养殖场和屠宰场的传统意义的猪肉牛肉。所谓3D打印是先把这真实的肉打成肉糜,相当于为打印机准备好了打印油墨,专用的食品黏合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辅料,另外可以配搭调料若干作为小量油墨,都装在打印墨盒中待用。
然后,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控制电脑编程,设计出心仪的形状,电脑给3D打印机发号施令,打印机就一层又一层地挤压出肉片,二维的层被黏合剂黏结成三维的食物形态,打印结果就是味道与肉糜味道相差无几的3D肉。这样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软的3D打印肉,目标消费人群是老年人,入口即化,易咀嚼,好吞咽,味道比肉糜强多了。
而李嘉诚投资的人造肉则是完全不同的,其肉类培养的过程与荷兰实验室的相似——配制营养液来喂养细胞,最初的细胞是从牛或猪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可以从一个变到无穷多,三个星期细胞数目就能超过百万个。众多的细胞合成短短的细细的肉丝,肉丝再累积成肉块。
接下来的则是用3D打印技术打印肉。Modern Meadow预计,在原型阶段,将能够打印出2cm×1cm×0.5mm见方的肉片。
人造肉恐怕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首先它是没有脂肪的精瘦肉,风味打了折扣,吃到嘴里也缺少舌尖和牙齿啃咬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这种人造肉的价格同样昂贵,生产成本一公斤合计1万美元。即使嫁接3D打印的概念和技术,也还不能克服这些瓶颈。
那么李嘉诚为何要投资?有专家分析说,这是因为实验室里打印牛肉,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这属于李嘉诚的长线投资。
谈到制造人造鸡蛋的初衷,公司创始人乔希·泰特里克表示,是因为在非洲参加一个减贫项目时,目睹了那里食物短缺的严重性。
人造食品让人们看到了解决粮食短缺的新路径。
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粮食总量达12亿吨,这等于在赤道上用粮食铺成一条宽17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全球人口在2020年将增至80亿,到2050年将突破90亿,届时粮食产量需提升50%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而科技的发展,使人造食品从理论上可以为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出力。正如波斯特所说,之所以研制人造牛肉,正是因为目前的畜牧业已经无法满足世界人口对肉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仅如此,人造食品甚至可以被赋予被模仿食品不具有的营养元素。例如,人造米以杂粮、瓜果蔬菜、魔芋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不仅可以成为普通大米的替代品,还拥有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成分,在营养价值上更胜一筹。
支持基因改造食物
●基因改造食物是安全的,目前有医学证据证明有害
●基因改造食物有传统食物所不具备的特性,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增加产量,解决人口爆炸、粮食不足的问题
●通过传入抗虫害基因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通过传入抗旱基因,可以减少灌溉用水
●加入营养基因,增加水稻中缺乏的维他命A和元素铁,可提高其营养,这对以水稻为主食的亚洲人是有好处的
反对基因改造食物
●目前对基因改造食物进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暂时无法有效评估人类长期进食基因改造食物的风险
●基因改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对整体食物链带来的危害未明,例如可能生产新的毒素、新的病虫等
●扰乱生态平衡法则,违反自然规律,隔阻生物多元化,使物种消失速度恶化,甚至会令植物、昆虫、鸟类和土壤生物濒临绝种
●改造生物的基因,可能会传播到传统生物中,并导致传统生物的基因被污染
●基因改造和基因进化不同。基因进化属自然淘汰,但基因改造则属人为,可能会被自然界排斥,甚至反噬
人造食品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
世界银行前首席环境顾问罗伯特·古德兰曾提到了很少被人注意的数据:从1960年开始,牲畜数量已翻了六番,在2010年已接近600亿头;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现在用于放牧,三分之一的可耕地被用于生产饲料;五分之一的亚马逊雨林已被毁,主要用于牲畜和饲料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则指出: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超过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
除了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研制人造食品也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分析称,与传统肉类相比,实验室所培育的人造肉可以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45%的能源消耗,99%的土地占用以及96%的水资源消耗。此外,从一头动物取得干细胞所能制成的人造肉,比屠宰一头动物所得肉量多100万倍。
然而,人造食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是目前最大的难题。看看转基因食品带来的争议,就可以明白为何不少消费者对掺杂了“人类智慧”的食品谈虎色变。例如,人造蛋黄酱摆上超市后,一些主妇就表示鸡蛋就该是鸡生的,人工制作的食品显然不能和天然食品相提并论,因此不会给家人吃人造蛋。
尽管争议不少,且人造牛肉之类的人造食品要真正实现商业化,需要多少钱还是未知数,但波斯特坚信,到了工业化生产阶段人造肉一定会与天然肉等价或者更便宜。不少科学家也相信10到20年后,人造牛肉汉堡将会在超市出售。
而众多巨头正是因为看好人造食品的前景纷纷投资,比如比尔·盖茨、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李嘉诚和谢尔盖·布林。布林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表示自己一直在寻找一种“一旦成功就能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波斯特的作品让他看到了希望。“世界需要一种新的生产肉类的途径,未来可能发生三件事情,其中一个是让我们所有人变成素食主义者。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高。第二个是我们忽视这种人造肉,继续破坏环境。第三个是我们乖乖接受这种人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