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
摘要: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仅限于书面语,包括书面阅读和写作,口语和听力则比较差,这不仅是英语学习方式的问题,还与英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70-02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能够听懂和正确地表达,必须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鉴于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创新性课程和课程建设的创新性工程,它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平台。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英语听说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现状
1 英语听说能力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观念当中,尊老爱幼、谦虚诚恳、含蓄内敛、热情细心等是我们的文化美德,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则在文化上体现为民主平等、张扬个性、爽朗直接、尊重隐私等。这些文化心态反映在语言上,就会产生不同的听说理解。比如在称呼上,中国人对上或长者不能直呼其名,体现的是一种尊人贬己,而西方则直呼其名,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观念。在寒暄语言中,中国人一般用常见的客套话打招呼,如,“吃了?”“去哪?”等等,不是真正地问到底吃了没有,只是一种客套话。而西方打招呼更直接,如“Good morning”,甚至简单地说声“Hello”。在邀请语言上,中国人一般反复邀请,以示诚意,西方则在邀请时说明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在恭维语言中,中国人一般显得比较含蓄,比较谦虚,西方人则喜欢接受赞扬并表示感谢。在特定字词的使用上,也往往体现出这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的长幼尊卑观念比较深,如“老爷爷”“老先生”“老寿星”,西方语言文化中老则意味着衰老,十分忌讳这个字,常用其他词表示,如home for a-dults(养老院)、Elder Hostel(老人团)等。
2 英语的听说能力受母语思维的限制
在我们进行英语听说交际的过程中,由于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在语言习惯上,往往用母语的思维去表达或者倾听,导致了语言交际的失败。很多学生在听英语句子时,习惯用汉语在心中逐词逐句的翻译,这样速度就慢了,同时英语和汉语在句式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会造成理解错误。学生的缺陷在于不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受制于母语干扰太大。在语言习惯上同样也是如此,比如Lily的母亲病了,中国朋友往往这样安慰她:Lily,don't worry.It doesn't matter.中国朋友在这里受制于母语思维,用“没关系”来安慰,却给Lily造成她根本不在乎Lily母亲生病的感觉。根据英语思维我们应该这样说“I am sorry to hear that”。
3 英语听说能力在俚语运用时的艰难
俚语(slang)是最能生动表现出时代心声的语言,即便是有高深学问的人,在使用俚语能使谈话更有效时,往往也会使用。真正经常和老外打交道,感觉英语俚语还是非常有用,你可以不会用或者用不好,但如果看到了或听到了,不明白它的意思,那同样影响交流的,因为有些英语俚语太常见了,每个词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举两个例子:
(1)Be in the air将要发生的事情
The feeling or idea that something new is about to happen oris going to change
Example:From the arguments going on at the meeting,itseems that a change in policy is in the air.
(2)Clear the air消除误会
To settle a dispute and restore good relations
Example:We had a meeting with the workers,and I think weve cleared the air now.
可以说俚语一直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难点,不说咱们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区别,就是同是英语语言的使用者,英国人和美国人在相互沟通上也会出现问题。如:
(1)ground floor在英国是“第一层”,first floor则是美国所说的second floor(二楼)。
(2)call up sb.服兵役。打电话则用ring sb.Up。
二、英语听说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提升措施
1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用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因此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而且更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和学习者,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以丰厚的语言功底影响和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的知识面广,从大的方面来说,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伦理、道德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说,涉及到日常用语、专业名词、俗语、谚语、俚语等。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适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需求,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
2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点的分析或对难句的释义上,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语法知识基础好,但却缺乏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渐进的、自然联系式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采用孤立的、集中说教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当作基础,把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作为目标。在教学的文化信息渠道上,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拓宽信息来源,比如通过英文阅读、大众媒体、调查分析、学术交流、异域实践等,同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听说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听说实践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步骤。
3 利用英文电影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多读英文报刊,确实这样也是深入学习文化和提高听说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来说,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读”,电影中的口语比较丰富,这是书面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对于学生听力的提高也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播放英文电影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英文电影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是属于图文音影俱全的多媒体语言教学,在效果上来说,生动形象、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英文电影是标准的语音,学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汲取西方的文化,掌握地道的语言,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减少听说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从而对跨文化交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多媒体为我们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工具,对于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多媒体当作录音机,应该强调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机整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切合教学实际的课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材和外部世界的对接。心理学知识表明,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听说能力,就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与母语是英语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对话和文化碰撞。我们也可以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化礼仪、口语舞台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5 建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经常讲优化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特别是对于学生听说交际能力来说,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广阔的舞台。第二课堂把学生作为中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开放、灵活、广泛的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我们要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在固定的地点开展英语角活动,可以成立大学生英语协会,定期开展交流和表演活动,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英语节目的播放,可以建立英语影剧社团,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者英文故事表演,当然也可以举办英语文化节,开展英语歌曲、戏剧、朗诵等表演。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将英语的听说能力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涉及到了语言、文化等各个层面,如何通过文化的渗透进而突破文化差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