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曦
摘要:以调查新疆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现状为着眼点,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特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力图探究新疆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真实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新疆各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师范类英语教学,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英语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44-03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制定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把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这对培养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类院校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受本地区教育资源和外语学科特征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特殊性。在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及其对高等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的要求,深入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现状,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英语专业师资的现状和结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外语学习中母语、汉语、英语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对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特殊模式以及制定相应的外语教育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新疆四所师范类院校(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英语师范专业342名在校生和28名在职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从16-41岁以上;民族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族、蒙古族等在内的8个少数民族;学历包括从专科到博士学历;教师职称包括从初级到高级等3类;教龄从5年以下至16年以上。在选定社会变量后,我们对隶属四所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人数进行分层抽样。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学生问卷基于曹志希等设计的“岳西地区英语(师范类)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基于芮燕萍设计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的问卷,并根据调查实际情况修改制成的。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70份,回收率94.3%,符合统计要求。全部调查数据采用“社会科学设计配套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为本研究的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定性分析则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对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力争全面、深入、细致地反映新疆师范类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专业师范生毕业流向
近些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南北疆偏远地区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大,各高校已大力推进英语师范专业的发展。尤其对于南疆地区,当地各高校也重视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求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优秀英语教师,以促进南疆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根据新疆师范大学2011、2012及2013年三届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尽管师范类英语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大部分主要从事英语基础教育方面的工作,而选择到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的英语师范毕业生相对较少。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自外国语学院成立以来,就为新疆培养了3 000余名教师。另一方面,新疆师范大学已成为新疆地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通过对新疆地区南、北疆中小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的英语师范生在数量上占了主导地位,也为新疆地区的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英语专业化发展中师范生基本情况
通过对新疆四所师范院校的在校英语专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英语师范生从质量上离中坚力量标准差距甚远,主要原因是在校英语师范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不足,职业规划不明确,专业基础不扎实,运用能力弱等。因此当前在校英语师范生的能力和技能应受到关注。
1 英语师范生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英语师范生所掌握的师范生技能欠缺,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与社会需求脱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参加教师技能的培训活动和比赛非常重要,但从来没有自主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活动或者比赛的比例高达81.9%,只参加过1-2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3.8%,而参加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1%。
2 专业基础不扎实,运用能力弱
调查数据显示,基础扎实且善于运用的仅占3.2%,其次是基础扎实但欠缺运用能力的,占总人数的28.7%,基础一般但擅长运用的占了19.1%,几乎48.9%的师范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一般且欠缺运用能力。这些数据说明英语师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总体情况堪忧。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自己本专业的元语言知识,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与跨语言文化交流关系密切的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语言优势与未来的从业选择有机地衔接,使自己在保留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更具竞争力。
3 职业规划不明晰,危机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英语师范生对其职业规划的情况得知,53%的学生表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27%的学生只有大致的目标,方向不大明确,对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模糊;而仍然有20%的学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的思考与定位。
(三)英语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基本情况
1 教师自我发展与教学实践
根据教师的自我反馈,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间、学术交流以及自我学习中都展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88.6%,92.8%,89.3%)。目前,教师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聆听国内外语界专家学者的报告、接触外语教学的各种新理念、观摩专家和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师范教学等学术活动,使得广大英语教师受益匪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以外的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状态。
2 教师的反思意识与教学实践
对教学进行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给予反思的实践往往是教学行为上的变革。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反思态度、认识以及对职业的认同均给出肯定的回答(96.4%,96.4%,96.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反思意识,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访谈结果也表明,通过反思有助于教师整理思路,调整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科发展并为教学实践做准备。
3 课程设置与专业化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73.3%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然而,当问到目前的课程设置对将来工作能力的作用时,只有69.5%同学认为当前课程设置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作用。这虽然说明我区师范英语专业多年来一直沿用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更要认识到,更多的学生对当前课程设置的作用的态度却不尽如人意,30.2%学生认为当前的课程对工作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此外,学生们希望加强英语专业的课程,把口译(63.2%)、科研方法(34.3%)、到中学观摩(30.2%)、科技常识(26.8%)、新闻学(20.3%)作为自己最需要增长的知识。
四、建议及启示
(一)强化英语师范生的自觉意识
在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应注重自身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如加强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积极主动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深化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利用模拟课堂来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只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教师才能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此不断进行方针性指导。
(二)培养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这种现象的存在对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提高英语师范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英语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已成为专业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科研意识淡薄、创造能力水平不高以及教学反思和合作意识不强等。因此,教师应加强英语师范生实践教学、重视创新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并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调查,指导学生撰写教育调查报告等,让学生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课程研究能力。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