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

2015-05-12 06:59:54蔡伟郭秀娟毛艳辉
科教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环境互动机制创新能力

蔡伟 郭秀娟 毛艳辉

摘 要 文章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提出新常态下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4.005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CAI Wei, GUO Xiujuan, MAO Yan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016)

Abstract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were discussed,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mach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system, proposed model and strategy under the new normal univers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environment; interactive mechanism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作为支撑和保障,同时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创新能力。

国外研究集中在创新成功的环境因素及制度保障等案例研究方面。创新能力不仅由资源决定,还与诸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等因素有关。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与研究制度、教育制度和技术转移制度相关。目前,相关研究结论并不成熟,不同研究者得到的结论存在分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国内研究集中在高校科技创新的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方面,大多将区域创新环境作为创新能力的一个指标进行分析。单独分析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对深层次影响机制缺乏解释性研究。

本文挖掘高校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之间的反馈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为有关部门调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高校创新的运行机制

1.1 运行机制——创新投入是高校创新的前提

创新需要投入,需要经费支持。无论是地方科技经费还是R&D经费,宁波市每年均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人均科技经费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比较靠前,充足的科技经费是高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的前提。

1.2 动力机制——创新人才是高校创新的关键

截至2013底,宁波市有本科高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高校数量在同类城市中排名靠前,但高水平的、有影响力的高校偏少。全市现有高校教师7996人,其中高级职称3116人,具有博士学历1768人,硕士学历4127人。宁波无论是人才资源总量还是专业技术人数都逐年增加,但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还是很欠缺。

1.3 保障机制——创新制度是高校创新的保障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宁波市将创新作为“一号工程”,制定了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构建了区域人才开发战略。宁波工程学院也陆续制定和修订管理政策,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对获批的科研项目提供配套经费,对高水平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在创新进程的管理指导、研究条件的保障,科研设备的使用、研究人员的时间保证,教师业绩的考核等方面研究人员创造一系列的条件。

1.4 提升机制——创新文化是高校创新的温床

文化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是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晶。区域创新文化感染下的宁波工程学院建工学院,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在城建、道路、桥梁及工程管理等主战场积极发展开展创新。参与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公路大桥以及舟山连岛工程,形成了成套工程技术。

2 高校创新影响创新环境发展的运行机制

高校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集聚了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高层次的科研设备和高水平的创新活动等要素,其科技产出促进区域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政策制度以及创新文化的发展,可以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环境。

2.1 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可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转型,由外向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升级。

2.2 科技创新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科研基础设施是推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科融合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研成果的物质保障。一方面,高校创新成果可以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而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支撑高校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部分科技成果可以直接提高科研基础设施的性能,保证持续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活动。

2.3 科技创新促进政策制度的完善

创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政策壁垒和体制阻隔。高校科技创新为先导,完善高校组织体系设置、创新行为规范、激励考评制度,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束缚。高校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企业、高新区乃至所在区域,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给真正想创新、能创造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提供机会和舞台,从而充分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

2.4 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氛围的营造

科技改变生活,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从舆论导向、宣传倾向、价值取向出发,鼓励探索尝试的创新精神,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立公平竞争的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热情、规范创新行为、唱响创新立业的主旋律,通过科技创新不断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氛围。

3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

在高校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耦合系统中,内因与外因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决定了高校要开展创新,科技人员在职称聘任、级别评聘、聘期考核全过程受到创新成果的约束。另一方面,专业领域发展、企业实际需要以及政府强制管制等外在因素也激励高校科技人员的创新行为。

高校科技人员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创新的压力,迫使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在行业实际需求的推动和促进下,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实践,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氛围的营造,进而推动区域创新环境的完善,而区域创新环境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及科技人才的引进,进而实现了“高校科技创新—创新成果应用—区域创新环境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4 高校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协同发展策略

4.1 增强科研经费投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利用政府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的同时,鼓励科技人员多争取纵向项目,获取研发经费资助。同时,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获取横向经费,融资双赢,直接面向企业需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近年来,校友捐赠也成为拓宽研发经费的另一渠道。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地域特点,凝练学科方向,组建适应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培训、访学、进修、企业挂职,拓宽教师创新视野,提升教师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3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进行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实施“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模式,发挥各方专长、资源互补。

4.4 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高校考核体系内,科技人员的专业发展与纵向课题、论文数量和级别紧密相关,而与企业合作明显偏弱,服务地方意识不强。政府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及结题制度,要求研发成果需和企业技术真实对接。高校建立科学规范的激励评价制度,鼓励科技人员服务地方,激励专利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地方还需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宣传和舆论,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201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编号:R2014G014)

参考文献

[1] 周珂,时艳强,曾杨.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6):69-77.

[2] 韩彰,李三喜,陈彦超.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现代教育管理,2012(2):48-51.

[3] 蔡伟,蔡可键,巩学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促进节能人才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14(5):115-116.

[4]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经济问题,2013(3):42-45.

猜你喜欢
创新环境互动机制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0:31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苏北经济行稳致远发展研究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1:01:42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6:54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17期)2016-10-12 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