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2015-05-11 13:17吕鸿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职业

吕鸿伟

2010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一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二是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校企合作制度;三是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力度;四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发展空间。《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要求职业教育转变自身的发展,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谋划。职业教育的任务、特点、规律,要求我们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事实证明,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要重点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其中对于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可大有作为。《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升级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二是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经营型人才,建立一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达到1800万人;三是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职业教育要适应《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途径是“做中学,学中做”,即理论联系实际,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的周期。同时,只有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使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学校才能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

2.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

校企合作既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才能克服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才能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开发课程、选编教材等,才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与企业、行业协调互动,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实习手段也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3.互利双赢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解除了“企业招工难,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对接、按需培养”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是推进企业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弥补实习实训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训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可以与学校进行新产品研发,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工学结合,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融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提升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及职业道德,为今后有效就业打下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学校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和设施交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建立起满足企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个体生涯全程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不断拓展合作层面,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思路,形成多种符合学校教学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合作模式。

一是学生就业合作模式。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二是顶岗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然后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相应岗位操作标准和要求,通过技能提升训练,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接着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实际劳动,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动力。

三是订单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四是参观和见习模式。学校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生产基地作坊参观、见习,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五是组建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开发教材、评估教学质量。如嵩县于2012年成立了嵩县职教集团,把县城内现有的嵩县中专、洛阳中医药学校、昌琳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洛阳畜牧中专等5所学校重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又新增了采矿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职教集团采取开放式管理、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阳光工程培训等合作创新模式,对更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因此,集团化办学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六是专业建设合作模式。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方式,更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由企业负责提供专业教学设备,双方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共同培训师资,为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加快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的持续动力。职业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行业和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