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发展的反思及对策

2015-05-11 13:08许蔚虹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德国职业

许蔚虹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现阶段的中职教育在很多方面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中职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和改进十分必要。德国作为工业发达的世界强国之一,其职业教育的成熟度相当高,通过借鉴其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提高中职教育水平。

一、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脱节;二是投入规模大,教学质量低;三是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四是政府推动不足。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受到更完善的教育;二是没有完善的产业学校,无法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制度化;三是学校资源单一,基本上靠政府拨款无法对教育资源做更多的投入;四是缺乏配套机制,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市场没有完善的结合起来。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1.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结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所谓“双元制”,就是根据相关法律,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主导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培训教育计划。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充分保证了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可以直接接触生产一线,边学理论,边实践工作,两者交替进行,从而使学生的工作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保障了职业学校能够及时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据统计,德国共有350个由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约有150至160万的青少年在接受职业培训教育,约占同龄人群的60%。

2.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帮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技能要求,德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为目标,积极注重学生适应企业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德国的职业教学中,德国教师不仅是从事理论教学,而且还需要设计一系列具体目标,带领学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独立承担责任,并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也充分激发了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以上就是所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个教学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教师把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控制反馈、评估总结等六个方面,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我们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核心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有效的目标方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案,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目标。

3.企业参与的重要作用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从学生接受培训开始直至毕业、就业,企业的参与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前,学生先要同企业签订合同,约定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权利义务,确定培训主体关系,建立学习培训乃至毕业从业的法定机制。其次,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由各州政府财政承担大约15%,而参与培训的企业承担大约85%的费用。最后,教育培训阶段,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第一年为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按专业结合部分产品生产和车间生产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工学交替中一般每周4天在企业、1天在学校。无论时间和场所都是以企业培训为主。这种“双元制”教育形式,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还是培训教育的实施者,当然也是职业培训的最大受益者。通过法律制约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为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4.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简要地说,就是行会监管、考核分离、过程监督、标准监控。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是其职业教育富有持久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根本保障。

①行会对职业教育行使监督职责。德国行会门类齐全,布局科学、覆盖广泛,有关包括手工业、工业、农业、商业、保险业等各行业在内的、根据产业发展分布于各州的81个行会组织,分别对应着各相关行业企业,联结着各相应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这些行会对职业教育进行监督和考核验收,对各种职业和职业培训场所、教师资格等进行审查,对培训计划进行管理,对培训合同进行登记、更改或注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管作用。

②培训与考核相分离制度严谨。培训在校企、考核在行会,训、考分离,行会通过其设立的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受训者进行理论和实际技能的考核以及证书的核发工作。

③质量标准控制规范有力。在德国职业领域“行会标准”即“国家标准”,其规定了所有职业培训结束后,每人只能参加一次预考、两次正式考核,且两次正式考核没有通过则终生不能重学这一专业。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从制度上规范保证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5.富有质量保证的职教师资队伍

严格的教师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法规,使得德国的职教师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德国职业学校重视对学校教师的再培训,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作为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个教师每年一般至少有一周的时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培训,这种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提高和改善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建议

尽管中德两国的国情不同、教育发展现状不同,但教育理念和目标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德国中职教育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发。我认为职业教育应当从提升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资源、改善实训条件、建设名师团队等方面入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健全法律规范,为中职教育保驾护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1969年德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就培训机构、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行会对职业教育的监督管理职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又颁布了《职业培训促进法》《培训条件》及《青年劳动者保护法》等,这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鉴于此,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得以健康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通过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法,才能够促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职业培训的事业中,也能够推动更多的社会组织积极加入到职业教育,只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持续投入到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才能推动培训就业的良性发展。

2.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全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特别需要注重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例如研发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此外通过行为导向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及时调整考核方式,平衡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权重比值。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特别是要改善实训条件,将传统教室和实训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工学一体化。特别强调的是,名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日常的考核外,对教师的再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

3.积极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经过德国职业教育长期实践和检验的成熟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职业学校积极倡导,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全力配合,分中长短期逐步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例如在开始阶段,可采取巡回讲座或演示的方式,也可以将讲课内容制作成电子版软件进行推广。

4.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四种职业能力,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老师讲解、学生独立学习、学生小组学习、学生报告、展示工作成果、头脑风暴法、企业实践、现场观摩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行动中训练能力。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对教学资料、内容和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都会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成果。因此,只有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所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如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必须自行开发课程所需的“项目课题”和“案例”;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参考资源。

5.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广泛的实训基地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国情不同,但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加强校企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有不少职业学校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但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争取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尤其是要让当地政府机构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计划,比如税收优惠、企业优先享受推广计划等,鼓励企业多参与职业培训事业,只有在这种良性的环境中,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也会让企业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责编 陈颖)

猜你喜欢
教学法德国职业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新中国科技6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