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地域广袤、自然资源能丰富。其中稀土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由于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导致其在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就目前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来看,产业结构问题、技术开发问题都十分严重,导致稀土矿产资源在我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本文就当前我国稀土资源产销的现状展开分析,就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就其保护性开发战略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保护性开发战略
0.引言
稀土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稀土资源能否得到高效的利用,是否能够被高效的转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进步,从而使得我国获得独有的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稀土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将稀土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是我国稀土产业所要突破的发展瓶颈。
1.当前我国稀土资源产销现状
1.1我国稀土生产概况
我国是国际上唯一一个可以大量供应不同品种与品级稀土的国家,在国际稀土交易市场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江西省所占据的稀土资源量位于全国第一。
1.2我国外商投资稀土状况
国家对外资企业投资稀土行业有着严格的规定,严禁外商在中国境内成为稀土矿山企业。外商可以采用合资或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稀土分类项目。中外合资、合作所建立的稀土项目只要涉及到矿山的资产方面则无法进入合资范围。关于稀土开采、冶炼等业务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需要国家部门批准。
2.当前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资源严重浪费
在开采过程中的利用率低的现状已经导致我国稀土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无证开采、乱采乱挖等行为大大降低了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我国部分稀土资源省事无序开发,恶性竞争严重,不仅造成了稀土资源的浪费,还破坏了生态环境[1]。
2.2产业集中度低下,重组步伐缓慢
我国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拥有稀土资源的当地企业已经开展了稀土资源开放工作。其中不乏一些开采技术落后,开采水平有限,管理模式落后的小企业,导致大量珍贵的稀土资源流失。我国稀土企业联合重组的进程十分缓慢,稀土产业中小企业过多,严重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中程度较低,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整体规模效应,缺乏行业竞争[2]。
2.3过度开采,廉价出口竞争
我国稀土资源的蕴藏量较大,在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将稀土资源以廉价的成本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稀土产业竞争混乱,红大于求,企业互相压价严重,走私贱卖的情况不在少数。稀土分离技术在各种小规模企业中滥用,导致大量稀土资源浪费。过度开采、盲目竞争、廉价出口等行为使得稀土资源的效益被严重压制。
3.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性开发战略
3.1促进行业的重组与整合
稀土产业可以通过资产置换、重组、煎饼等方式来实现行业的重组与整合,从而显著提升稀土产业的集中程度,改善目前小、散、乱的情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国将进一步减少稀土冶炼企业的数量,将其控制在20家左右。并且给予政策优惠与资源扶持,来帮助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帮助大企业扩大规模,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全国范围培养出极具特色的产品,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资源企业[3]。
3.2建立完善的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国家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与保护。战略资源储备制度需要着秉持着强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的目的,提升稀土资源的谈判能力。当国际稀土价格较低时进行保护存储,避免稀土外流;当国际稀土资源价格能够满足国家与企业利益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投放市场。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实现稀土储备的轮换,还能够充分发挥稀土资源的经济储备效益,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战略资源储备制度还应该着眼于南方与北方的稀土开采,规划矿区作为战略储备地,严禁开采。选择这种将稀土资源分为矿产储备与地域储备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类型矿产储存量的平衡,最终实现南北区域的协调发展[14]。
3.3加大产业投入,促进资源回收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稀土产业的资本投入,给稀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可以成立稀土科技研究项目小组,增加开发专项资源投入,提升我国利用稀土资源的水平与技术[5]。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地方政府也可以成立稀土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开展优先贷款、提升授信额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合作。为了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可以提升稀土冶炼工艺,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稀土冶炼生产成本,提升稀土以及其伴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根源上降低环境污染。
4.结束语
稀土资源是我国拥有的资源优势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然而通过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开放利用现状可以得知虽然我国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然而在稀土资源的开放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稀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将稀土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卫 , 张永奇 , 李红卫.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 2011, (03):134-137.
[2]郜兆典 , 潘贝红 , 刘炳胜.对桂东南钛铁矿床共生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J].南方国土资源, 2013, (03):40-41.
[3]国土资源部发布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J].稀土信息, 2014, (02):17-18.
[4]陈健 , 吴楠.世界稀土资源现状分析与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01):74-77.
[5]崔东文.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3, (02):14-19.
作者简介:汪生金(1976.5—),男,汉族,湖北,研究生,武汉纺织大学,研究领域:资源经济、服务外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