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复习策略

2015-05-11 02:39史小燕
关键词:特征区域分析

史小燕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并把“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列入了考核目标之中。高考试题也充分反映了这一考核目标,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综合题中都会出现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区域地图。然而,大部分考生一提及区域地理,第一反应是感到“怕”、觉得“难”,区域地理已经成了考生解题拿高分的瓶颈。基于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学生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困难性,笔者特通过对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一、构建“心理地图” 准确区域定位

【试题重现】

例1:(2013年海南卷1~3题)

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

【试题分析】 本题根据经纬网、陆地轮廓和海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确定该区域位于纬度较高的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勘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因为该区域所处纬度位置较高,所以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低,会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的景象。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不在北极圈以内地区故没有极昼现象。而且此处纬度高不受台风影响。

【试题重现】

例2:(2012年四川卷第39(1)题)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区域定位能力及区域特征对农业地域分布的影响的理解。根据经纬网、河流湖泊形状以及山脉走向进行区域定位。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种植业主要分布于盆地周围的山麓地带;乙地位于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于藏南河谷地区。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上述几道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区域定位是信息解读、试题解答必经的一道坎。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区域位置都无法确定,接下去一系列问题解答可能就无从下手。所以,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跨过区域位置这道坎,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推理地理特征和成因。

那么如何根据区域地图进行准确定位呢?

【复习策略】

首先,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做到“手中无图,心中有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构建。

(一)引导学生熟悉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区域

通过经线和纬线进行区域定位是最为准确的定位方法。所以,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记住一些特殊经纬线经过的区域是关键。

(1)纬线:0°,南北回归线,30°N,40°N,南、北极圈等。

(2)经线:0°,30°E,60°E,90°E,120°E,120°W,90°W,60°W等。

(3)经纬线交汇点:(30°N,30°E)尼罗河入海口,埃及开罗附近;(60°N,60°E)大洲分界,乌拉尔山脉;(30°N,120°E)长江入海口附近;(30°N,90°W)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等等。

(二)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和走向

国家、地区、海峡、岛屿、半岛、三角洲都有自己的轮廓,河流、湖泊有自己的形状,山脉、河流、铁路也有自己的走向。例如,意大利半岛像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形等。因此,熟悉这些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和走向,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小尺度范围的区域图。

(三)让学生记住重要地理界线的位置

(1)世界地理: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界线、六大板块分界线、各大洲主要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例如,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大洲分界线,是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形区分界线。

(2)中国地理:三大自然区分界线、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地形区分界线、气候分界线等。例如,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等。所以,熟悉这些重要地理界线的位置,也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运用综合比较 描述区域特征

【试题重现】

例3:(2014年上海卷第44题)

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试题分析】 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河流中下游地区,得出土壤特征。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水稻的习性特征,可以得出水稻生产区的分布——气候暖湿,地形平坦。这些地区通常适合农业生产,所以人口与城市多在此分布,特别是河口三角洲。

例4:(2013年天津卷第13(2)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中的降水特征差异,一般可以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降水差异的原因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是影响气候的两大主要因素。a地接近3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显,b位于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影响大。endprint

解答2014年上海卷第44题,学生必须掌握中南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而要解答2013年天津卷第13(2)题,考生则须对两个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降水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此类高考题出题的意图,旨在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描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成了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

如何准确把握区域特征?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复习策略入手。

【复习策略】

(一)构建知识模式,描述区域特征

一般情况下,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经济特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定桩、扯线、结网”,综合分析区域各要素间的联系

区域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因此,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抓住区域最突出的特征,然后采用“定桩、扯线、结网”的方法进行记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对日本主要地理特征的分析,可抓住“岛国”这一主要地理特征,进行具体展开。如图所示。

(三)运用列表的方法,比较区域特征

课程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我们可以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既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异同点,也可以纵向比较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特征。

例如,横向比较东亚东、西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征等);纵向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三、建立问题模型 分析事物成因

【试题重现】

例5:(2013年北京卷第36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试题分析】 本题是以新西兰区域为载体,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系统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成因”的能力。(1)解:读图可知新西兰为岛国,远离世界大多数国家,调动知识可知新西兰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量大,根据图中国际机场和主要海港的分布可知新西兰对外运输中货运依靠水运,客运依靠航空。(2)解:根据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3)解: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对比南北二岛,机场、海港、陆路交通线均是北岛较多,北岛平原地形比例较大、纬度低热量充足,城市较为密集。(4)解: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附近地貌景观独特,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是度假疗养的好地方。

【复习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复习区域地理时,除了让学生熟悉区域位置、把握区域特征,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调动和运用系统地理知识阐释地理现象的成因,阐释地理特征、现象的成因。笔者认为,建立问题分析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法。

以分析沼泽形成的原因为例,可建立如下问题分析模型。

依据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建立各类问题分析模型,高效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一般来说,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1)自然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和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

(2)人为原因: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

分析时应注意把握主要原因:①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气候、昼夜长短、地势(空气密度)、坡向等;②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度)、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海陆位置、洋流、天气状况、下垫面、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③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④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支流、下渗等;⑤影响盐场形成的因素: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

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前提是要具备扎实的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两大板块,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才变得具体而生动。同样,只有具备扎实的区域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阐释各种地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和成因。

四、分析区域问题 关注区域发展

【试题重现】

例6:(2014年海南卷第26题)

图中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试题分析】 本题以我国新疆某一局部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根据新疆干旱的区域特征,思考耕地面积扩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应对措施,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复习策略】

区域发展中常见的问题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等,而不同区域情况千差万别,问题的解决措施又截然不同。那么如何才能在区域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这一类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思维导图,综合评价区域问题

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例,可以构建如下的思维导图。

(二)与时俱进,注重时事,关注热点区域

时事和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复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相关热点区域的关注,并分析焦点区域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例如:①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及降落——关注区域:甘肃酒泉及周围区域、内蒙古地区;②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关注区域:川、滇、藏地区;③西气东输二线贯通——关注区域: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工程沿线地区;④蓝色国土,维护主权——关注区域:钓鱼岛及周围海域;⑤“雪龙”号被困后成功脱困——关注区域:南极地区;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关注区域:西北太平洋;等等。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特征,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地分析该区域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得出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区域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和开发对策,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解剖,使我们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一定思路和方法,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学会用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抓住特征巧观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