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发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
纵观历史,汉藏民族间的官方正式交往始于唐朝。[1]唐朝汉地文化传入吐蕃,其渊源应开始于唐代与吐蕃的两次和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以及后期唐蕃互遣使者相互交往将唐代的汉地文化如政治制度、医药、技术等传入吐蕃,大大加速了吐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步伐。西藏拉萨现存的为数众多明显带有唐代汉地文化艺术特色的建筑物,便是这一历史的有力佐证。
拉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拉萨”,最早见于公元806年赞普赤德松赞时所立的《噶迥寺碑》,上面说:“圣神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2]。所以说,“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一千二百多年了。“拉萨”,藏文意为“神地”或“圣地”。古代称之为“吉雪”“吉仲”“昂雪”“热萨”“拉旦”,兴起于吐蕃早期,统称为“前藏”地区。该地曾经为苏毗部落的领地。
公元633年前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把都城从“泽当”迁往逻些(现在的拉萨市区),并在此修筑了寺院、宫殿、水利设施、道路等,奠定了拉萨古城的最早城市形态。公元641年,尼泊尔赤尊公主、唐文成公主进藏后,在拉萨先后修建了大昭寺(见图1)[3]、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在大昭寺修建成之后,为了纪念众多山羊驮土建寺的功绩,寺院因此取名为“惹萨垂朗祖拉康”,其意为“山羊驮土神变经堂”。大昭寺是拉萨最早的建筑,因此就以“惹萨”命名这座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佛教兴起之后,“惹萨”便成了佛教圣地,“惹萨”的意思是“羊土城”。在《西藏王统记》中对“绕萨”的记载是:“(445)绕萨:译音山羊土,古译“逻些”或“罗婆”,即大昭寺的古称。传说初修建此庙时,自山羊背土填湖,因此得名。”[4]55汉文史籍把“惹萨”译为“逻娑”“逻些城”。对于“逻些城”的记载,在《旧唐书》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粳稻,有青稞麦……小麦、荞麦。畜多犛牛……金银铜锡。其人或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其国都城号为逻些城。”[5]5220在《旧五代史》中也有相关“逻些城”的记载:“吐蕃,本汉西羌之地,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讹为吐蕃……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廓都城,号逻些城。”[6]1839《唐会要》中对“逻娑川”的描述是:“吐蕃者。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种也。不知有国之所由。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子曰樊尼。国灭之后。西奔于羌中。建国。为众所怀。故姓窣勃野。或云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历魏及隋。隔阔诸羌。未通中国。号其王为赞普。自中国出鄯城五百里。过乌海。入吐谷浑部落。弥多弥苏毗及白兰等国。至吐蕃界。其国风雨雷电。每隔日有之。……其君长或居拔布川。或居逻婆川。”[7]1729
图1 拉萨大昭寺
后来人们便把以大昭寺为核心的城市视为圣地,约定俗成地称之为“拉萨”。拉萨便慢慢取代之前其他的名称,并掀起了拉萨城市建设史上第一个浪潮,拉萨城市的雏形逐步形成。
汉地文化在唐代汉藏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成公主输入吐蕃的众多汉地技术,对改善古代藏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文成公主为唐皇室女,她精通文学、历算和汉地堪舆学等,在海内外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因此各国君主都非常想迎娶文成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了把汉地的文化、技术和教法等引入吐蕃,使吐蕃的文化和经济更加繁荣,所以也想迎娶文成公主。公元641年,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并派遣江夏王李道宗带着释迦牟尼像和历史、历算、医药、四书、五经等书籍,数万匹绸缎以及工匠技术人员、乐队前往送行。[8]178-179《吐蕃王朝世系明鉴》对文成公主出嫁的描述是这样的:“唐王以释迩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作为公主的嫁仓。又给了多种烹饪的食物,各种饮料,金鞍玉髻,狮子、凤凰、树木、宝器等花饰的锦缎垫被,卜盆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论著四种。……又携带了芜著种子,以车载释迩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9]由此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携带了书籍经典,还将当时内地若干技术精湛的工匠带进了吐蕃,因此得到了吐蕃人民的赞扬。
直到现在,西藏很多地区仍然流传着赞颂文成公主的民歌,其中还提到了文成公主带工匠入藏的内容。例如《公主不辞劳苦》,歌曲是这样的:“从遥远的内地,文成公主不辞劳累,带来的工匠真多呀,共有五千五百名,对繁荣西藏的工艺啊,打开了昌盛的大门。”[10]所以说,文成公主为传播汉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当时吐蕃工匠技术的迅速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1.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影响
文成公主对吐蕃早期的拉萨城市规划建设和对吐蕃佛教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吐蕃政权时期,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开始在拉萨河谷平原营建都城。据说文成公主在修筑大昭寺时卜算,说是当地的地形是一个仰卧的罗刹女魔状(见图2),认为要消灭魔患、镇住地煞、积攒功德,要修筑四方魇胜寺庙。她提出在罗刹女魔的左右臂、胯、肘、膝、手掌、脚掌等处建十二座寺院,来镇住魔女。文成公主还认为,如果没时间兴建十二座寺院,就必须在此地方打入地钉,以保吐蕃平安。并用白山羊驮土填卧塘湖,并在上面修筑大昭寺来镇罗刹女魔的心脏。此后,吐蕃变成具有了所有吉祥和功德的地方。
关于文成公主对拉萨的早期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在《西藏王统记》中有所体现。“复次,赤草王纪知汉妮通晓星算之学,乃遣伦布噶前往溯过。复令侍婢,携金沙一升,往询其修建佛宇何处最善,请代为推算。汉妇公主遂展出八十种博庸数理及五行算图,详为推算有如是等:‘知有雪藏土为女魔仰卧之相,卧塘湖即魔女心血,三山为其心窍之脉络,此地乃纯位于魔女之心上,应填平此湖,其上建修神庙。此处尚有恶道之门,绕木齐下有龙神宫殿,当迎觉阿保安住于此,即能镇伏。’”[4]78文中的“八十种博庸数理及五行算图”是文成公主利用汉地堪舆学思想规划拉萨的一个缩影,虽然看起来有唯心思想的成份,但经过千年的考验,拉萨古城整体布局以及重要建筑物的区位选择是正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汉地文化对拉萨以及对吐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并且也是非常成功的。
2.对拉萨寺庙及其他建筑的影响
图2 罗刹女仰卧图[11]
另外一个例证是汉地寺庙建筑对拉萨寺庙建筑的影响。在《西藏王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筑墙四昼夜,木工六昼夜,盖顶两昼夜……即将绕萨下殿,全部修造完毕。又于四门画坛城图,令喇嘛等喜悦。殿柱画金刚撅形,令咒师喜悦。四角画万字(卍)纹,令苯教徒喜悦,又画网格纹,令藏民喜悦。凡所许人之风规,皆实践诺言,故护法龙王、药叉、罗刹等无不欢喜。又此四喜神变殿堂之门,皆令向于西方尼婆罗地。所余上殿,赤尊更自尼地召来精巧工匠续为修造之(原注:拉萨上殿及绕木齐寺庙仅延至十二个月,亦即齐完成。)斯时汉妃亦自汉地召来木工及塑匠甚多,修建甲达绕木齐寺庙,庙门皆向于东方焉。”[4]85《红史》中对此上述史料是这样解释的,文中说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大昭寺时,请文成公主察看地形,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各派了一批工匠艺人帮助修建。文成公主在拉萨古城北部建小昭寺,小昭寺的门面向内地。[8]178-179
这里的“汉妃”指的就是文成公主,从“木工及塑匠甚多”这句话中也能反映出当时文成公主所带的汉地工匠是相当多的。“绕木齐”是指小昭寺。“甲达”有多种意思,有“汉建”的意思,因此寺最初是由文成公主所带来的汉地工匠修建的。还有“汉式”的意思,因为当初建造的神殿是仿自汉地寺庙建筑的原因。
据传,拉萨古城的八廓街也是由文成公主主持营建的。文成公主根据星相和五行说,在夜里观看天象,拨通观察地形之后,在大昭寺周围开始建造住宅、客栈、商店等建筑。日后,八廓街又向外延伸出八条放射状街道,构成了拉萨古城的基本格局。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和亲,开启了汉藏之间交流的第二次高潮,汉地工匠等大量进入吐蕃。史籍中关于金城公主对拉萨古城的建设鲜有,但从金城公主带到吐蕃的大量工匠及汉地的书籍和其他物品,就可以推断金城公主对拉萨城市建设也是非常巨大的。在《红史》中有这样的记载:“(153)金城公主(?—739),……最初赞普赤德祖丹的儿子江查拉本迎娶金城公主,她未到西藏之前江查拉本逝世,故金城公主就和赞普赤德祖丹成亲,赞普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儿子。金城公主是在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准备与吐蕃赞普赤德祖丹之子江查拉本联姻的。吐蕃派遣香多日拉金等人前往迎娶,唐中宗曾将数万匹绸缎及杂技、乐队、工匠、技人、医书、《左传》等汉籍送到吐蕃。”[8]186唐中宗亲自到郊外给金城公主送行,“帝念主幼,赐锦增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12]6081金城公主的和亲对促进汉地与吐蕃之间交流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
金城公主进藏之后,唐蕃之间经常相互派遣使者,相互赠送礼物。古代的众多历史文献真实地记载了金城公主和亲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各种交流。除因金城公主和亲而带来的汉藏文化交流的繁荣之外,双方之间因其他因素也时常互派使臣。从公元634年到846年期间,双方使节来往一百余次,一般每年通使一次,有些年份往来两次甚至三到四次。当吐蕃频繁向唐朝遣使进贡的同时,唐朝往往也是以相当多的礼品回赠于吐蕃。因此可以说,金城公主之后,唐蕃之间的往来在汉地与西藏的交流史上抒写了非常重要的篇章,汉地文化对吐蕃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当时所带去的汉地文化对当时的吐蕃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有许多唐朝的汉地技艺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在拉萨至今仍有明显带有唐代汉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存世,除上面陈述的如大、小昭寺等建筑的装饰等之外,还有很多建筑显然是受到了唐代汉地文化的深刻影响。
总之,汉藏民族间交流源远流长。唐代汉藏文化尤其是文成公主对拉萨城市规划的贡献,体现了顺其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拉萨作为吐蕃时期的一个重要的都城,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对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历代赞普从西藏各地调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特别是在唐朝期间,从大唐请来大批工匠艺人。由此可以看出,吐蕃时期的拉萨古城建设依赖于汉地的技术,它与藏地文化相结合,相辅相成,在古代藏族及其周边民族共同努力下,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拉萨古城。
[1]吴明娣.唐朝工艺美术对吐蕃的输入及其影响[J].装饰,2002(7):56-58.
[2]李侃桢.拉萨城市演变与城市规划[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3]拉萨大昭寺[EB/OL].(2013-08-11)[2015-01-03].http://baike.baidu.com/picture/28306/28306/0/e1bf87250f918e74 34a80f92#aid=0&pic=bf096b63f6246b6012e1aea8eaf81a4c 500fa27a.
[4]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5]刘昫.旧唐书·吐蕃上:卷 196[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薛居正.旧五代史·外国列传:卷 138[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王溥.唐会要·吐蕃:卷 97[M].北京:中华书局,1955.
[8]蔡巴·贡噶多吉.东噶·洛桑赤列,校注.红史[M].陈庆英,周润年,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9]琐南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明鉴[M]//北京大学历史系.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1973.
[10]毛继增.藏汉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影响[M]//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11]罗刹女仰卧图[EB/OL].(2014-08-09)[2014-12-3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30/19/14083033_4 36936450.shtm l.
[12]欧阳修.新唐书·吐蕃传上:卷 216[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廖东凡.拉萨掌故[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14]柳陞褀.拉萨旧事(1944-1949)[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15]苟灵.拉萨概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