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万向农,周蔚,张茜,黄建平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 昌 3 30030)
对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可进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内毒素检测。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水平、预后,指导临床使用更合理抗菌方案,也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应用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检测对象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入院患者。其中急性胆管炎患者35例;烧伤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36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
1.2 方法 用无热原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待检患者静脉血2ml以上,立即送检,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原理,鲎试验微生物检测系统ELx808型上检测,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鲎试验微生物检测系统、鲎试验及配套质控品,由厦门鲎试剂实验厂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所用器皿均去除外源性的细菌内毒素,不宜用搪瓷、不锈钢类器具,因铁、铝离子均可降低内毒素活性,产生假阴性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结果见表1、表2。
表1 各组血浆内毒素测定阳性率统计
表2 各组血浆内毒素测定水平(±s)
表2 各组血浆内毒素测定水平(±s)
组别 例数 内毒素水平(Eu/ml)急性胆管炎组烧伤组肝硬化组对照组35 32 36 60 0.2853±0.0967 0.4358±0.0891 0.3043±0.0837 0.0512±0.0206
2.2 以血浆内毒素水平0.1Eu/ml标准临界值。样本内毒素含量≥0.1Eu/ml时,表明该样本有细菌内毒素存在,但并不表示该样本一定存在革兰阴性菌活菌。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浊度法是根据内毒素与鲎试剂反应在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体外实验方法,具有快速、简捷、定量准确等优点[1],克服了凝胶法主观人为判断等因素影响,结果准确。国内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血液内毒素的测定,方法已比较成熟[2]。
正常人体中检测不到或仅有极低水平的内毒素。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大量内毒素,在全身炎症反应等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肠道内毒素通过损伤的肠道黏膜易位入门静脉至体循环,产生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主要成分,已证实它是介导脓毒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3]。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属临床医学急症[4]。入侵到人体内脏和体循环的细菌或细菌代谢产物包括内毒素可被肝脏网状内皮吞噬系统破坏。当肝脏功能受损,特别是在肝内瘀滞胆红素、胆汁酸时,枯否细胞吞噬灭活内毒素功能受到明显抑制[5]。肝硬化时内毒素血症发生率甚高[6]。急性胆管炎时胆道压力增高,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坏死,胆汁中革兰阴性菌裂解释放出的内毒素可经肝细胞屏障直接进入肝血流而导致内毒素血症。
烧伤后常伴有感染,尤其是大面积严重烧伤,感染后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引发内毒素血症。
各种疾病都有比较高的检出率(见表1、表2),由此提示定量检测人血浆中内毒素水平有助于明确病情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也会诱导细菌类毒素的释放,严重时将导致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和级联放大效应,造成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受损害[7]。因此判断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通过鲎试验检测细菌内毒素,作为选择使用更合理抗菌药物方案,针对性用药,防止二重感染。
临床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血培养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不存在细菌感染,而血浆内毒素测定不受体内细菌存活,抗生素的使用等影响,方法简便、快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1]狄亚敏,沈娟,王燕,等.动态浊度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2):142-144.
[2]徐修礼,詹远长,张建芳,等.尿液内毒素定量测定快速诊断革兰阴性菌尿路感染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0):929-930.
[3]Trent MS,Stead CM,Tran AX,et al.Diversity of endotoxin and its impact on pathogenesis[J].J Endotoxin Res,2006,12(4):205-223.
[4]乔亚峰,叶振东,张国雄,等.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36-144.
[5]彭科军,池萍,曹英浩,等.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2):1149-1151.
[6]张艳,雷鸣,孙庆芳.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内皮素-1和-氧化氮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实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572-2575.
[7]郭毅斌,郑江,曹红卫,等.蜂毒肽MP-1体外拮抗内毒素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2):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