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五灯”系列禅籍禅师收录异文类型
李 旭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五灯会元》被认为是集“五灯”之大成之作,经比照发现,其在删减篇幅的同时,造成了许多内容的遗漏。其中失收内容包含:某禅师全部内容、某禅师部分内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等。将“五灯”系列禅录汇校,其大量的异文补充可使禅录文献资料更加完整、全面。
“五灯”;异文;互校;类型
李旭.“五灯”系列禅籍禅师收录异文类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132-134.
Li Xu. “Wu Deng” series of zen books and masters variant typ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2):132-134.
“五灯”系列禅录包括《景德传灯录》①本文参考版本为(宋)道元编《景德传灯录》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51 册,由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5年出版。、《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②《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参考版本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卍新纂续藏经》。五种,《景德传灯录》因成书年代在“五灯”中最早,在《五灯会元》③本文参考版本为(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本《五灯会元》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形成之前便多有流传,因此在宗教学、语言文献学的研究中受到较多的关注。而元明以来,因众人认为《五灯会元》为汇集本,为“五灯”系列的集大成之作,删削了“五灯”系列禅录中的重复内容,导致“五灯”系列禅录(除《景德传灯录》外)其它“四灯”的单行本流传不广,在研究方面所受关注不多。
近年来,经过雷汉卿先生等比照“五灯”系列禅录,发现仅仅以《五灯会元》为禅录研究对象,会遗漏许多语言、文献方面的问题,因此雷汉卿先生曾于2010年提出“文本互参法”[1],即利用禅籍文本相互比较,雷先生重点提出利用“文本互参法”可以发现文本的校点问题、词语使用的雅俗及讹错等问题,对于正确解读文献大有裨益。除校点、词语方面的差异,“五灯”系列禅录中的禅师未为《五灯会元》所收,这些材料的补充和整理,是汇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五灯会元》未收的“五灯”系列异文材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五灯会元》未收、独见于“五灯”其中“一灯”的禅师。
有大量的禅师未被《五灯会元》收录,其中部分禅师独见于“五灯”其中“一灯”中。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僧那禅师无221a无无无无潭州延寿和尚无396c无无无无桂州寿宁禅院惠灵禅师无无774无无无永康军景德院真禅师无无846无无无潭州兴化慈明禅师无无无75/378无无秀州禅悦知相禅师无无无342无无枣山光仁禅师无无无无777无庐山归宗慧超禅师无无无无891无舒州天柱修静禅师无无无无无116福州石松祖天禅师无无无无无197
以上所提到的皆是见于“五灯”其中“一灯”的禅师。另外,还有整个禅师法嗣未见于《五灯会元》中,只见于“五灯”中的某一灯中。如婺州智者山嗣如禅师法嗣只见于《建中靖国续灯录》包括婺州华藏虚外禅师婺州净土可嵩禅师婺州承天澄月禅师婺州宝林文慧禅师(未见机缘语句)。福州先双峰禅师法嗣只见于《联灯会要》中。
(二)《五灯会元》未收录,其它灯录仅记录名号的禅师。
一种为“五灯”系列灯录中只有“一灯”收录了禅师名号。其一为整个法嗣的禅师只有名号被收录,并无机缘语,如前兴善惟政禅师法嗣见于《景德传灯录》目录卷四之下,衡州定心、敬爱寺志真禅师皆无机缘语录不录。再如婺州宝林文慧禅师法嗣中禅师名号仅见于《建中靖国续灯录》中。其二如某一法嗣中部分禅师只有名号被收录,如庆元府香山净渊禅师、严州南山文则禅师、衢州超化灵晓禅师、处州寿宁介通禅师见于《嘉泰普灯录》目录中的法云大通善本禅师法嗣中。如庐山崇胜御禅师、吉州西峰豁禅师仅名号见于《天圣广灯录》目录中。
灯录仅记录禅师名号的现象在《联灯会要》中并不常见。《景德传灯录》中较多。
(三)《五灯会元》外几种禅录互校。
此指《五灯会元》未收,而禅师出现于其它几个灯录中,相互对校有利于对灯录文献的整理。列举如下表: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福州古田灵峰道诚禅师无无885357无无桂州寿宁院善义禅师无无85959无无舒州甘露法眼禅师无无无135947无襄州广德第二世延和尚无396b无无无44郢州兴阳山清剖禅师无无849无无63复州干明禅院机聦禅师无无850无无64舒州龙门山仁永禅师无无813无883无庐山开先心印禅师无无无248/374无100
(四)“诸方广语”仅见于《景德传灯录》和《嘉泰普灯录》中。
“诸方广语”见于《景德传灯录》和《嘉泰普灯录》中,有对《五灯会元》有所收录禅师的补充,也有的是对自己已收录禅师的补充。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荷泽神会禅师102245a/广语437b无无无无江西马祖道一禅师128245c/广语440a65147无无药山惟俨禅师256311b/广语440b无无738无仁王钦禅师359无无无无339/广语340泐潭真净文禅师无无无无无广语345
“诸方广语”的异文内容对禅录起互校作用,同时,有部分内容未为禅籍收录,恰恰又对词语的解释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雷汉卿先生释“担板禅和”为“担板者只能看见一面,比喻看法片面,固执一端”[2]曾引到《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五《诸方广语》:“……又有一般担板禅和,不明回互之机,只认个平实语句。但见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板头只是板头,拄杖只是拄杖……”这段对“担板禅和”的特征阐述较明显的例子在佛禅文献中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广语”等异文材料对禅宗语言文献研究是有着一定作用的。
(五)赞颂偈诗仅见于《景德传灯录》中。
《景德传灯录》中存在着赞颂偈诗,可为《五灯会元》提供未收禅师的具体内容,可补充《五灯会元》已收禅师的内容,同时,有助于“五灯”系列禅录互校。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无449a无无无无志公和尚十二时颂十二首无450a无无933无志公和尚十四科颂无450c无无934无归宗策真禅师597417a/451c无无无无
(六)铭记箴歌仅见于《景德传灯录》中。
《景德传灯录》中存在着铭记箴歌,有的补充《五灯会元》未收的禅师,有的是对《五灯会元》所收禅师的补充,有的是“五灯”系列禅录可以互校。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傅大士心王铭无456下无无932无杭州五云和尚坐禅箴无459c无无无无丹霞和尚习珠吟二首261310b/463b无无742无
(七)拈古、颂古、偈颂门仅见于《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中。
“拈古”是以散文的形式举出古人的公案以点化参禅的学人。“颂古”是以韵文的形式举出古人的公案点化参禅的学人。“偈颂”是以三字至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个偈子。拈古、颂古、偈颂门出现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中。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雪窦重显禅师993无无62/拈360/颂374/偈400894无净因惟岳禅师无无无235/拈372/颂384/偈398无语见续灯白云守端禅师1232无无210/颂379669拈362/颂381/偈409
(八) “杂著”独见于《嘉泰普灯录》中。
《嘉泰普灯录》中还收录了一些禅师的杂著,这些杂著有的补充禅籍未收的禅师,有的可以对禅籍已录禅师的内容进行对校。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吴山师子端禅师无无无无无睡辞425/放牛歌426/易说426法昌倚遇禅师1022无无10790360/颂379/偈407/寄(答)徐龙图歌426龙门佛眼远禅师无无无无无坐禅铭427
(九)《嘉泰普灯录》对《建中靖国续灯录》的承袭。
《嘉泰普灯录》部分目录内容只记录了禅师的名号,正文并没有记录禅师的具体内容,只是在目录的禅师名号下标注了“语见续灯”以标明此禅师在《建中靖国续灯录》中有见。此包含《五灯会元》已收禅师与未收禅师两种情况。如:
禅师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北禅智贤禅师998无无71893语见续灯长芦应夫禅师1039无无147无语见续灯瑞岩子鸿禅师1042无无162/371916语见续灯净因惟岳禅师无无无372/384/398无语见续灯
由此可见,《嘉泰普灯录》在成书的过程中,对《建中靖国续灯录》多有参照,此与《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中所录“……臣顷侍净慈佛行禅师道昌一日指《续灯录》喟然谓臣曰:‘三草二木之不同,及其受润则一也。’彼之云‘润’者,即此之披照也……”[3]相验证。
由上述可知,《五灯会元》虽为学术界公认的集大成之作,然而在“五灯”中,还有大量的禅师未为《五灯会元》所收,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某禅师独见于“五灯”中的某一部灯录;(2)某禅师《五灯会元》未作任何收录,其它灯录仅记录名号,无具体内容;(3)《五灯会元》未收录,“五灯”系列中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灯录收录;(4)《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另辟“诸方广语”一章,对“五灯”系列收录的禅师内容进行补充,有部分禅师内容仅见于某一部灯录的“广语”中;(5)《景德传灯录》中专辟章节记录了部分禅师赞颂诗偈及补充《五灯会元》的内容;(6)《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中的“拈古、颂古、偈颂”等对《五灯会元》的禅师内容有补充作用;(7)《嘉泰普灯录》中收录了部分禅师的杂著,充实了“五灯”系列禅录的内容。
以上内容可对《五灯会元》直接补充:禅师名号的增添丰富“五灯”法嗣体系,为以后结合“五灯”外的灯录辑录提供待补充的法嗣框架;“五灯”系列中其它几灯的相互对校,对勘正“五灯”系列材料也有直接作用,同时,以拈古、偈颂等内容为参证,有助于公案的理解。此外,《嘉泰普灯录》对《建中靖国续灯录》有一定的承袭,这在“五灯”系列异文研究中是要引起注意的。
除此之外,正如周世泉先生所呼吁[4],禅录大量的异文中还存在着宋代文人与高僧之间的酬唱赠答等,对此进行整理,有利于禅宗与中国文人文化的深度研究,以为我国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1] 雷汉卿.禅籍方俗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0:35.
[2] 雷汉卿.禅籍口语同义词略说[C]//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89.
[3] 雷庵正受.嘉泰普灯录[M]//卍新纂续藏经(第 79 册).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1993:2.
[4] 周世泉,吴小龙.郭清照.本寂与曹洞宗的最后形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1.
“Wu Deng” Series of Zen Books and Masters Variant Types
LI Xu
(FacultyofChineseandLaw,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Zen quotation mainly focuses on “ Wu Deng Hui Yuan” and “Jingde Chuandeng Lu”. And the attention about “ Wu Deng” series of Zen quotation is not much in the circulation or academic research since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y because the content of Zen quotation is more or less the same. By contrast,“ Wu Deng Hui Yuan” truncates the same chapter and causes omission of many contents, including the part of the contents ,the wide language, twist, praise and so on. So, a large number of variants supplement can make Zen books more comprehensive.
Wu Deng; variant; intercalibration; type
2014-12-10
江西省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青原行思系禅宗资料汇校与语言文献研究(14YY22)”;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法嗣文献辑录研究(SK11)”;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曹洞宗禅籍话语分析(DHBW201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 旭(1985—),女,辽宁锦州人,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禅宗语言文献研究。
B946.5
A
1674-3512(2015)02-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