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东,李志坚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以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图书馆服务,是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服务的延伸与补充[1],二者都使用数字手段处理、存储、传输信息,服务内容相似,只是使用方式有别。前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而后者多使用PC访问。移动图书馆仍以其移动性、便携性、实时性等特征而逐渐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与喜爱。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商业公司都纷纷开展了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其中,功能结构设计是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决定了后期所采用的服务模式、技术路线,以及建设成本和周期。但从国内已上线运行的移动图书馆及相关研究来看,功能结构普遍存在业务同质化[2]116、服务模式及内容单一[3]的问题,其功能结构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移动服务平台的构建上。如:郑成铭(2011)以福州大学为例,在对师生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手机短信服务、短信以外的移动服务、移动社区服务三种形式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并根据用户角色设置了不同的功能[4];魏群义(2012)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开展的相关移动服务进行总结和归纳,将服务分为信息通报、业务与查询、阅读与服务、个性化定制等四类[5];邓珊妮(2013)将前端分为短信平台、WAP平台两个子系统,实现书刊续借、借阅信息查询、证件挂失、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等功能[6];刘松柏(2013)提出移动图书馆的功能结构应包含统一检索平台、用户管理功能、图书馆辅助管理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等四个部分,并分析了服务平台的构建难点[7];梁欣(2013)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包括非网络的常规服务平台、短信平台与WAP网站服务平台、客户端应用服务平台等4大功能模块的服务模式框架,实现馆藏信息查询、续借等基础服务,以及位置定位、二维码服务、流媒体等深层次服务[8]。上述研究依据设计目标、读者需求及软硬件条件限制,提出了不同的移动图书馆的功能结构设计,但部分设计未能突出“移动”的优势,功能单一,而部分设计虽然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不具备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图书馆功能结构的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参考有关读者需求调研的结论及实践经验,设计了移动图书馆的一般功能结构,并从软件设计的视野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特点及其设计策略。
功能结构是应用软件包含的功能模块及其逻辑关系的总和,设计中一般使用功能结构图来表示。功能结构设计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前期环节,也是决定服务模式、技术路线、建设成本的关键因素。读者需求、移动设备的性能档次、无线网络的性能及使用成本是移动图书馆功能取舍的依据,也是影响功能结构设计的因素。(1)读者需求是功能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根本目标正是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需要,因此功能结构设计必须将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例如,是否应包含移动导航、手机支付、语音咨询等功能,必须以读者需求为依据来判断,绝不能因为是新兴的技术而盲目决定。一个脱离实际需求的移动图书馆,即使设计新颖、技术先进、界面漂亮,也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可。(2)移动设备是连接读者与移动图书馆的中介,其持有率、性能档次也是功能结构设计的一个依据。常见的移动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移动互联网设备(MID)、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其中,手机、平板电脑是读者持有率较高的两类设备,但性能高低不等。在设计功能结构之前,图书馆应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读者持有的设备类型、操作系统、性能参数等信息。如果大部分读者持有的是低端手机,就不宜设计交互性较强或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的服务,如:手写批注、移动导航、移动支付等。(3)无线网络是移动图书馆资源传输的载体,其使用状况也将影响功能的取舍。目前可供选择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移动通信网络,如2.5G(GPRS)、3G、4G;二是无线局域网(WLAN,也称为Wi-Fi)。如果大多数读者使用GPRS移动通信网络(2.5G),因其数据传输速率仅为30-80kbps,并且资费昂贵,不适合传输大数据量的资源,则不宜设计诸如语音参考咨询、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如果大多数读者没有开通上网功能,如以老年人居多的读者群,则只能依靠短消息实现诸如一些简单的业务,如新书推荐、到期提醒、借阅查询等。
刘绍荣[9]等以河北师范大学师生为对象,基于读者信息行为编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读者最希望获得的服务依次是:办理续借、图书导航、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办理预约、问题咨询、馆际互借、向图书馆推荐资源、在线留言等;闰文轩[10]等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武汉纺织大学师生的信息行为进行了抽样调查,读者希望通过移动图书馆办理的个人业务依次是:办理续借、办理预约、借书证挂失、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向图书馆推荐资源、问题咨询、图书导航、在线留言和个性化服务等;张爱科[11]、魏群义[2]114则分别以“211工程”院校、“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调研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现状,结果显示:图书预约通知、催还通知、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是普遍开通的功能。
参考上述文献中有关读者需求的研究结论,结合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等要素的影响,移动图书馆的一般功能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移动图书馆一般功能结构
该功能结构图描述了移动图书馆可能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全部实现,建设单位应根据读者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功能模块予以实现。
从需求分析角度看,信息动态模块主要实现资讯发布,包括新闻公告、书目推荐、图书捐赠、借阅指南等子模块,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实现其中的部分子模块。新闻公告子模块主要发布图书馆新闻、学术活动、讲座、读者活动等公告;书目推荐包括新书推荐、热门书目推荐等信息;图书捐赠主要介绍捐赠流程及联系方式;借阅指南包括图书馆概况、开闭馆时间、馆藏分布、图书架位分布、阅览座位分布等帮助信息。从设计策略角度看,信息动态模块涉及的交互操作不多,数据以文本信息为主,对移动终端性能及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读者可以使用开通了上网功能的普通手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使用本功能。在服务模式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Web App模式,且大部分内容可以设计为静态页面,以提高响应速度、节省流量。服务模式是移动服务的具体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有SMS(短消息)、Native App(本地应用)、Web App(Web应用)、Hybrid App(混合应用)等四种主流服务模式。SMS服务模式下,读者以短信的方式接收推送的图书资讯,或完成简单的查询、续借操作;Native App模式需要读者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运行移动图书馆App;而Web App只需要读者启动移动浏览器,输入移动图书馆网址即可使用各项服务;Hybrid App则混合使用了Native App、Web App两种模式,同样需要读者安装客户端App。
OPAC检索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切入口[12],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模块,也是建设的重点内容。完善的OPAC服务整合了馆藏纸质文献、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学术光盘、随书光盘、古籍、缩微品、视听资料等资源[12]40,实现了一条命令检索全部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在检索方式上,OPAC服务支持多途径、多条件检索,如:按题名、关键词、ISBN、作者等条件检索,同时还可限定语种类别、文献类型、出版日期、馆藏地、数据源等。在大多数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中已内置OPAC功能模块,如INNOPAC、HORIZON、UNICORN、江苏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2000)、深图朗思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ILAS系统等。但多数内置的OPAC只适合通过PC终端访问[13],因此建设的重点在于移动化原系统,使其适合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访问。移动化策略包括结果页面的简单转换与元数据转换两类。简单转换主要通过HTML5、JavaScript、CSS3等UI前端技术,直接将查询结果页面转换为适宜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的页面。元数据转换则通过将查询结果解析为设备无关的XML文档,再通过XSLT技术转换为适宜在移动终端上呈现的页面。服务模式优先选择Web App或Hybrid App。OPAC检索的核心是数据库查询,数据以文本信息为主且数据量不大,但涉及大量交互操作,需要读者输入关键词、设置查询条件,不适宜使用SMS服务模式。因为逻辑运算主要由服务端完成,客户端只是简单地显示查询结果,所以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要求不高,在一般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均可以使用。但需要读者熟悉使用流程,正确设置限定条件,因此,人机界面设计应尽量简洁、友好,及时提供帮助、引导信息。
借阅服务模块主要实现图书馆借阅类业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指定日期范围内的借阅记录,快速办理续借、预借、取消预借等业务。借阅服务同样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模块,也是读者最期望使用的功能之一,在建设中应重点实现。借阅服务模块涉及大量业务操作,服务端需要根据操作指令完成业务逻辑处理,然后将操作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以业务操作指令为主,虽然数据量不大,但交互性较强,读者需要频繁地进行导航、选择、文本输入等操作。服务模式可以选择Web App、Native App、Hybrid App。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MS服务模式,读者只需要根据约定的指令编写短信并发送到服务号码即可完成操作。对移动设备的整体性能要求不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只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低端手机均可。
提醒服务模块主要推送读者订阅的各类信息,是图书馆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理念的体现,同样也是读者最期望使用的功能之一。提醒服务包括预约到书提醒、借阅到期提醒、借阅超期催还、热点资讯推送四个子模块,提供了在预约图书到馆、借阅图书即将到期及超期但尚未归还时发送提醒信息的功能,还可以主动推送读者定制的各类资讯,如:图书馆新闻、讲座及活动通知、新书推荐等。提醒服务的业务逻辑主要是在服务端实现,通过轮询数据库,一旦触发条件匹配则自动推送信息至客户端App或发送短信到读者所登记的手机上。数据以文本为主,内容简单、数据量较小,涉及的交互操作不多。服务模式以SMS最佳,其次是Native App或Hybrid App,但不能使用Web App。因为出于安全考虑,Web App不允许直接调用底层函数和本地资源,无法实时接收推送的消息。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只是简单地接收、显示信息,因此对性能要求不高,读者可以使用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来使用该功能。
互动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交互最强的模块,包括图书馆博客(Blog)、参考咨询、建议留言等子模块。建议留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的机会,也为图书馆完善服务提供了依据;参考咨询为读者提供检索建议和指导,解答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图书馆博客则集资讯发布、建议留言、参考咨询于一体,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资讯、收集意见和建议、解答读者疑问。本组模块可以有效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需要读者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大量交互操作,对读者的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特点,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实现部分子模块。服务模式可以选择Web App、Native App、Hybrid App。其中,以Web App最佳,不仅具有易部署、易更新的优点,还可以借助jQuery Mobile等前端开发框架优化人机交互界面,提升读者的使用体验。为了增强友好性,互动服务模块要求界面精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内容,因此数据以图文声像为主,数据量较大。同时,移动终端需要处理、呈现多媒体数据,对设备的物理性能有一定要求,如CPU主频、运行内存足够高,屏幕尺寸尽可能大。
我的图书馆主要提供读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定制及个人阅读服务等功能,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个人信息子模块提供对读者基本资料、系统登录密码的维护操作;证件挂失主要为遗失借阅证的读者提供快速挂失处理,挂失后可继续使用移动图书馆的部分功能,但不能在柜台办理借阅业务;我的定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资讯推送、服务提醒等信息类定制,以及换肤、栏目、天气预报等功能类定制;我的收藏提供文献、资源收藏功能,并可实现桌面、手机同步更新;我的评论提供书评服务,读者可以就所阅读的图书或文章发表评论并向其他读者推荐;我的笔记则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记录阅读心得体会,借助云存储技术可实现“跨屏穿越”,在各类设备上阅读、修改、同步更新笔记内容。交互性强是本组模块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我的收藏、我的评论、我的笔记等几个子模块涉及大量交互操作,因此设计的关键在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优化。服务模式可以选择Web App、Native App、Hybrid App,其中以Hybrid App最佳。Hybrid App混合使用了前两种模式,对个人信息管理、证件挂失、个性化定制等业务逻辑简单但可能频繁更新的模块可采用Web App模式;而对于我的评论、我的笔记等功能模块则宜采用Native App,通过调用本地资源及底层函数可以创建漂亮、精美的界面,构建强大、灵活的人机交互。采用Hybrid App服务模式,要求读者在可以自由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使用本功能,并且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移动特色服务模块包括移动阅读、移动定位、二维码扫描、手机支付、移动视频点播及其他服务子模块,是移动图书馆特有的、区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移动阅读主要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在线阅读服务,但由于版权、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大多数移动图书馆都没有提供[2]115;移动导航通过GPS或WLAN定位获取读者的地理位置并显示在图书馆地图上,从而为读者指示书刊的大致位置[14]27;二维码扫描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图书信息的方式,读者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即可以获取书名、作者、索取号、馆藏情况等相关信息[14]27;移动支付通过绑定银行卡或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便读者快速支付超期罚款、赔款等在图书馆中产生的费用[14]27;移动视频点播借助流媒体技术提供在线观看公开课、学术讲座等视频的服务;其他服务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天气预报、语音图书馆、RSS订阅、视频导航等。移动特色服务模块虽然功能新颖,体现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理念,但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版权限制、数据转换、网络安全等问题,在使用中对移动设备的性能、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读者操作技能都有较高要求。图书馆可以根据网络基础设施、读者特征、建设资金等实际情况,选择实现部分模块。移动特色服务模块下的几个功能子模块都需要调用本地资源和底层函数才能实现,因此只能选择Hybrid App或Native App服务模式,需要设计、开发客户端App,有一定技术难度,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读者需要在性能较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下载、安装App,部分模块还需要3G/4G移动通信网络或无线网络(Wi-Fi)的支撑以传输多媒体数据。
上文详细分析了移动图书馆各个功能模块的需求及设计策略,表1从无线网络带宽要求、移动设备性能要求、读者应用技能要求、最佳服务模式等四个角度对上述模块进行了比较,其中“可选性”指明了移动图书馆是否必须包含该模块。
表1移动图书馆功能模块特征比较
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读者需求、读者持有的移动设备类型及性能档次、无线网络状况、读者应用意识及技能、建设资金及周期等要素,选择部分模块形成移动图书馆的功能结构,但不宜贪图“大而全”,而应遵循“最优化”原则,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随着无线校园网络的投入运行,某高校图书馆拟在已建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进一步建设移动图书馆,以方便师生使用各项服务。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建设目标如下:实现图书检索、续借、预借等几项读者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支持普通手机(内置浏览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访问;与数字图书馆系统共享数据;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
依据建设目标,移动图书馆功能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其中,后台管理、提醒服务模块由数字图书馆提供,不再单独设计、开发。
图2功能结构图
根据表1,服务模式选用Web App,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环境下,使用jQuery Mobile框架开发,运行效果如图3所示。
图3运行效果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在促进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移动图书馆的功能结构设计必须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综合权衡、系统设计,只有实用且好用的产品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与接受,也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02:92-98,112.
[2]魏群义,侯桂楠,霍然,黄娟.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01:114-117.
[3]殷长庆.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9:58-61.
[4]郑成铭,詹庆东.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设想——以福州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04:30-34.
[5]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01:80-85.
[6]邓珊妮.移动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2013,04:119-121.
[7]刘松柏,姜海峰,李书宁.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难点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04:79-83.
[8]梁欣,过仕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09:58-64.
[9]刘绍荣,潘瑞雪.基于读者信息行为的移动图书馆功能分析——以河北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试用问卷调查结果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15-18.
[10]闫文轩,王金秀.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移动图书馆功能需求分析[J].情报探索,2013,10:122-123,126.
[11]张爱科.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状况调查与分析——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情报探索,2012,12:35-38.
[12]赵凤丽.我国图书馆OPAC功能及其资源整合现状分析[J].图书馆界,2006,04:39-42.
[13]刘松柏,姜海峰,李书宁.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难点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04:79-83.
[14]黄思玉.3G时代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及发展趋势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0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