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美丽与毁灭》中一个片段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翻译过程中存在对原文本的选择、对原文本的理解和对翻译策略的操纵。同时也发现,只有翻译操纵符合了目的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目的语文本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才能更好满足时代需求并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美丽与毁灭》;目的理论;操纵
作者简介:沈阳(1982-),男,汉族,籍贯:湖北孝感,MTI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2
一、前言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9.24-1940.12.21)是一名美国作家,其小说成为“爵士时代”的作品范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完成了四部小说:《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伟大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他的作品大都关注青年和前程以及所处时代的绝望。
国外对于菲茨杰拉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达到高潮并持续到90年代。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著名的《伟大的盖茨比》,还包括早先被忽略的一些作品,比如《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和《末代大亨的情缘》。
然而,国内对于菲茨杰拉德的研究起步要晚的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才在中国大陆出现。从被彻底否定、到被接受、再到被认可,它经历了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其中,《美丽与毁灭》在2014年以前大陆鲜有研究,这部小说目前唯一的中文全译本是由吴文娟女士翻译并在2010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与《伟大的盖茨比》不同的是,《美丽与毁灭》不仅关注了爱情,还关注了婚姻,这在当今中国是两个广为瞩目的话题。
因此,为了帮助国人更好的认识婚姻的真谛以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持一份宁静,值得对菲茨杰拉德的《美丽与毁灭》及其中译本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对该小说两个中译文片段进行对比,分析翻译中存在的操纵。
二、目的理论和操纵理论
汉斯·弗米尔在其老师凯瑟琳娜·莱斯提出的目的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在翻译理论和实践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克里斯汀娜·诺德又增加了忠实的原则。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更指出,目标语的翻译应该符合所有特殊环境和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译者、发起人、接收人及诸如时间、地点和中介等条件。这些功能翻译学派的学者的观点被称为目的论,该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理论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它可能是为了谋生,也可能是为了引导读者,还可能出于特殊目的;连贯原则是指语内连贯,目标语文本要能被受众理解,只有被受众理解的翻译才能被称为成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指语际连贯,即源语的理解和目标语的目的决定了忠实的程度和形式。该理论认为,忠实原则要符合连贯原则,而这两者都应符合目的原则。(李文革, 2004:139-140)
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了操纵理论,他认为,“翻译是对原文本的改写”,“改写就是操纵”。(Lefevere, 2010:preface)所有翻译,不论其意图如何,都反映了某特定社会中以某特定方式表现出来的对文学的某种操纵。所有翻译都始终受到三种因素的操纵: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意识形态层面的操纵包括对翻译选材的操纵、对文本解读的操纵以及对翻译策略的操纵。诗学层面的操纵主要指译者受社会主流诗学影响,会根据自己的美学倾向解读源语文化。赞助人层面的操纵则更多关注译文是否满足了赞助人或译入语读者的社会文化等需求,以及是否达到了某种社会或商业等目的。
三、两个中文片段翻译的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就从目的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去分析《美丽与毁灭》两个中文片段翻译中的操纵体现。
(一)片段原文及两个中文片段翻译
为方便比较分析,以下列出《美丽与毁灭》中一个片段的原文和两个中文译文:
(1) Passing through the dining-room, which, as Anthony took only breakfast at home, was merely a magnificent potentiality, and down a comparatively long hall, one came to the heart and core of the apartment--Anthony's bedroom and bath. (Fitzgerld, 1995)
(2) 沿着餐室往内走到底(安东尼一天三餐只有早餐在餐室吃,以至此处的装潢仍有待发挥),是一个格局相对狭长的厅室,这里是公寓的核心——安东尼的卧房和浴室。(吴文娟, 2010:9)
(3) 这个奢华的餐厅原本可以举办盛大的交际晚宴,只可惜安东尼没有让它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他每天只在这吃顿早饭。穿过这个地方,沿着一条相对狭长的走廊,就来到这处寓所的中心和核心部位——安东尼的卧室和浴室。这里可以窥察到男主人最私密的生活习惯,也最能体现男主人的物质诉求和精神品味。我究竟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这就是我心目中想要的那位男子么?她将在这里找到答案。(沈 阳, 2014)1
(二)目的原则下的操纵
首先,《美丽与毁灭》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时间如此之晚,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中苏关系和激励中国人民向苏联人民学习,中国从苏联引入、介绍并翻译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当时,西方作家的文学作品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前是不能随意翻译出版的,更不用说在那个年代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作家代表和鼓吹者的菲茨杰拉德了。
然而,随着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欣赏水平和精神诉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少数的学者和出版社冒着一定的风险开始研究、翻译并出版一些西方文学作品。比如,1983年由巫宁坤教授翻译的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中译本就被允许出版发行(张琰,2013:3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美国梦的破灭。反观菲茨杰拉德的《美丽与毁灭》,就没有那么幸运,它甚至被刻意的忽略了。
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并相继主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2上海世博会,中国变得更加繁荣、自信和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更多的西方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向国人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西方世界,《美丽与毁灭》的中文全译本也得以最终面世。
不难看到,每一个时期的翻译目的都不尽相同,在翻译的选材上就存在操纵。
(三)连贯原则下的操纵
然后,本文将从连贯原则的角度对两个中文译文进行比较,并就对原文理解存在的差异展开讨论。
在源语文本中,作者菲茨杰拉德描述了小说男主人公安东尼的寓所,视角的转换从餐厅到卧室再到浴室。它体现了安东尼的优渥生活,而男主人公的经济状况将决定着其是否能赢得女主人公的芳心以及是否能满足女主人公家人的需求。对作者而言,这部分相当重要,因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自传色彩非常浓厚,他常在小说中描述自己的生活,这点在他1930年的一封信中可以得到证实,他说《美丽与毁灭》中的一切都是真的(李宗慧, 1993:123)。
在吴文娟女士的译文中,我们或许可以从其精炼的描述中探析其对原文的理解。她似乎认为国人都能意识到餐厅和浴室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性。但此处,“装潢仍有待发挥”这一表达在中文里好像不太容易被受众理解。
在读了沈的译文后,或许能感受到他对原文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一个考虑是,也许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对西方家庭的餐厅和浴室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庭的餐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而浴室有时就成了洗手间的代名词。但在西方文化中,家庭的餐厅不仅是烹饪和享用美食的地方,也是构筑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间关系的场所,有强烈的社会特性。同样的,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浴室是人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劳累后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人们对浴室相当看重。他的另一个考虑是,既然菲茨杰拉德想通过介绍安东尼的餐厅和浴室来表现男主人公或者说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财富和地位,那么就有必要在翻译中使这一含义明确易懂。
基于上述考虑,沈的译文增加了对餐厅和浴室的描述和解释,以达到既满足作者愿望又保持语内连贯的目的,使译文更容易被受众理解。
可以看到,为了语内连贯,不同的译者根据自身的美学倾向对源语文化作出了不同的解读,这属于诗学层面的操纵。
(四)忠实原则下的操纵
接着,本文将从忠实原则的角度去比较两个中文译文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讨论目标语在被受众接受的同时是否也保持了源语风格。
很明显,在所举例句中,吴文娟女士所采用的是异化策略,其译文保持着源语的结构和风味,但有一点不那么容易被接受。相对的,沈的译文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但却丢失了部分的源语形式。沈所采用的是归化策略,将源语文本处理成一种更容易被目标语受众所接受的形式。
故而,如果说吴的译文忠实于源语形式,那么沈的译文则忠实于源语的意义,由译者操纵、决定的翻译策略无疑都服务于忠实原则并最终服务于目的原则。
四、小结
简而言之,本文通过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美丽与毁灭》中一个片段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翻译过程中存在对原文本的选择、对原文本的理解和对翻译策略的操纵。同时也发现,只有翻译操纵符合了目的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目的语文本才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才能更好满足时代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想指出的是,不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如何,我们都不应忘却他本人对其妻子的忠诚和作为丈夫的担当。
注释:
[1]来自于本文作者在2014年11月间的一次翻译练笔。
参考文献:
[1]F. Scott Fitzgerld.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M].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5.
[2]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3]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李宗慧,冀一志,颜 怡编译. 了不起的菲茨杰拉德[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5](美)菲茨杰拉德著,吴文娟译. 美丽与毁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6]张 琰. 解读近20年中国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