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元毅
摘 要:李商隐无题诗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因而历来备受世人称道,但也最难解。其诗多朦胧而哀婉,深情却晦涩,由于诗歌无题,由于其悲苦的人生经历,由于其写法独特,为世人及读者赋予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文结合李商隐不幸的人生,对其无题诗中所蕴含的悲情意蕴与朦胧意境加以审美。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悲情意蕴;朦胧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01
正如刘熙载所提到的“李樊南深情绵邈”那般,李商隐的诗风的确深细而婉曲,在其所有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地当属其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典雅而华丽、韵律和谐而悲情凝重,真正做到了令人“目迷”与“耳乱”的地步。无题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抒写了真挚的爱情,并体现了深刻的悲情意蕴与朦胧美。悲情意蕴是他所有无题诗的统一基调,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值得细细推敲与深思。
一、悲情意蕴映照了诗人悲剧的一生
康德曾经提到:“审美意象是想象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形象”。当诗人创作时,通过自由发挥想象力,可以将自我人生感悟与内心情感融入艺术作品中。李商隐无题诗正如自身经历与体验的积淀一般,终其一生,坎坷而曲折。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如他诗中所提到的那样,“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但如此无可归、无可倚靠的他偏偏才华横溢,也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在他心中,自卑、自负的双重性格矛盾地存在着。25岁的李商隐高中进士,其原本无意于党朋之流,却被无辜卷入党争之中,自此一生抑郁,难以得志。再加上早期恋爱不得,中年又错失爱妻,导致一生屡屡徘徊于痛苦中。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使他精神备受打击,也致使其性格多愁而善感,抑郁而悲情。在46岁,虽胸有报国之志,却于悲愤之中寂寞逝去。在如此动荡之晚唐,坎坷的仕途,凄凉的家庭,悲苦的人生经历下,为他的诗歌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诗人深感仕途不顺与世态炎凉,反观自己的内心,对于生命中所存在的各种无解之情结,情绪难以捉摸及迷茫之际,只能够借助内心之幻象用以寄托自己内心的悲苦抑郁之情,只可以借助暗示与象征语,采用忧郁悲情之笔调,抒怀自我深深的惆怅,使内心难言之隐、惆怅之思尽情倾泄。
诗人何以创作如此独特的无题诗,正如“鬼才”李贺之真传,当自我诗歌难以超越李、杜等人,当普通才艺创造无法抒发内心复杂交织的情绪之时,只能够另辟蹊径,借以笔尖抒发内心悲情。正是如此的想法,成就了绝世无双的无题诗,也使李商隐享誉海内外。无题并非诗的题目,诗人为何不起题目,就其身世而言,可断言诗人创作时心境一定一场复杂,根本难以简单地采用“爱”、“恨”表达。更无法采用“喜”、“忧”加以概括,此种心境只有诗人才了解,亦或连他自己也难以厘清这复杂的心境,因此,难以利用一个合适的题目加以呈现,加之当时正值晚唐时期,动荡的时局与政治环境不允许诗人直抒胸臆,因此,干脆就采用无题这一诗名。命运无数次将诗人推向了绝境,若非如此,可能不会存在饱含凄美与悲情的无题诗,完全如此说:“李商隐的无题诗正是在书写其悲苦与不幸。”
二、李商隐无题诗之朦胧美
(一)意象之朦胧美
古诗创作中,设置意象可谓一种常用表现手法。“意象”常常是经过诗人苦心营造,并给予其相应情感的具体化了的事物。有时,诗人依据创作之需求,也可营造虚幻的意象,从而成为了诗歌表达意境的重要组成。在设置意象时,受诗人灵感的影响,使得意象呈现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就李商隐无题诗中,各种意象的运用可谓丰富,正是忽然间灵感的迸发,使他对时局亦或自我人生产生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感悟,并借以赋诗展现自我不甘流于世俗的傲世之性。各种意象的交织与集结,共同形成了特征相似、和谐统一的整体,也委婉地体现了诗人的爱情感悟。
(二)意境之朦胧美
作为古典文学独创概念之一,意境乃是我国古典诗歌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现,因而也成为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得以沿用。文学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并在盛唐时已全面形成,如著名诗人王昌龄、刘禹锡及晚唐诗人等十分注重于诗歌中营造独特的意境美。李商隐无题诗意境朦胧而深邃,“来是空言去绝踪”一句,首联寓意空言前来相会,一去便再无踪影,只待梦中相见,醒来惟有月照西楼,钟鸣萧瑟。诗人采用“空言”、“斜月”、“绝踪”、“钟声幽鸣”,虽看似具体实物,实则构建了朦胧迷离的意象,营造了凄苦、悲凉的意境。颔联对诗人忆梦中与心爱之人短会而远别,因悲极而抽泣,却早已泣不成声,为了表达思念感,在醒后仓促之间持笔疾书,带写完之际方知墨未研浓,为此深表愧疚与遗憾。颈联所述残烛照帐,仍觉余香残留,更添诗人的相思凄苦。颔颈两联以“残烛照帐”、“熏香犹存”等意象,营造了虚实交织的梦幻意境。尾联中,“刘郎”与“蓬山”,虽为虚拟意象,却也深刻传达了诗人在思念落空之后的悲苦之感。纵观诗人的无题诗,各种虚实相间的意象,营造了迷离、恍惚的朦胧意境美感,使人宛然看到了因思念而难以难眠、扼腕哀叹的男子。该诗总体基调虽悲苦,却也意境朦胧凄美,赋予读者广阔的审美空间,也给了无题诗真实而独特的艺术生命。
三、结语
作为我国朦胧美诗歌的开创者,李商隐的作品成就了古典诗歌关于朦胧审美的最佳境界,这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朦胧美只是李商隐无题诗审美的其中一种形式,不应、也不能够将其他审美取代。此外,李商隐无题诗虽然具有极高的朦胧艺术美,但仍无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而饱含悲情色彩。正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描述的那样,李商隐无题诗十分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 刘学锴,余恕诚. 李商隐诗[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 余恕诚. 唐诗风貌[M] .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