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当代视野下的豫剧

2015-05-09 05:00李红梅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困惑豫剧

李红梅

摘  要: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浸润和影响。本文现当代文学对豫剧的影响,从现当代文学的视野角度分析了当前豫剧发展面临的困惑,希望能够对于推进豫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豫剧;现当代文学;影响;困惑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01

一、引言

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喜爱该戏剧的群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我国台湾岛地区。豫剧最初被称为河南梆子,缘起于民间艺术,形成于乾隆时期,因发源地河南简称豫,因此,建国后被称为“豫剧”。豫剧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浸润和影响,豫剧中不少优秀的作品都来源于我国优秀文学作品,如豫剧花木兰取材于我国北方民歌《木兰辞》,《十五贯》取材于明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之十五贯戏言巧成祸等。可以说,豫剧的发展是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没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繁盛就不会有豫剧的繁荣,即使到了今天,豫剧的发展仍然深受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二、现当代文学对豫剧的影响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为豫剧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建国后,豫剧大师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唱法进行了深入改进,使得豫剧逐渐成为了当时全国风靡一时的戏剧品种,与豫剧走向全国相衬,一些豫剧表演艺术家和创作家也对豫剧的表演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编,主要表现就是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生活的剧目。而这些剧目中的大多数都来源于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如豫剧《春桃》,就是改编于现代文学家许地山的同名小说《春桃》,《小二黑结婚》则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同名作品等。此外,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改编还表现在对其他剧作品的改编。如《武则天》、《虎符》是对郭沫若话剧剧本的改编,豫剧《白毛女》是对同名歌剧《白毛女》的改编等等。通过对这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丰富了现代豫剧的创作内容,开拓了豫剧的新里程。

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借鉴上。虽然豫剧和文学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二者之间并非毫无共通之处,现代豫剧就大量借鉴了现当代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如现当代文学在叙述样式上有插叙、倒叙等,可以起到补充叙述、增设悬念的作用。现代豫剧在表现手法上就吸收了这一表达方式,如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中,就插入叙述了当年魏秋兰救助常有福这一戏剧情节,从而丰富了剧情,渲染了气氛。又如象征手法是现代象征主义文学作品的特有表现手法,但这一元素也被引入到了豫剧的表演形式中,如豫剧《窦娥冤》中,用黑的幕布做背景,象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采用单调的梆子音做背景音,象征了窦娥求告无门的悲愤心情。

三、现当代文学视野下豫剧的困惑

(1)豫剧理论研究的缺失

当前,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体系,不仅有专业的文学理论家在进行不懈探索,而且高校都开设有文学研究这门课程,研究的领域涵盖作家作品、思潮、社团流派、史料,及出版、报刊、制度等。伴随着研究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进,也推进着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不断走向繁荣,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作家也不断涌现,如梁晓声、路遥、莫言、贾平凹等,其中莫言更是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的前列。而与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繁盛相比,近年来关于豫剧理论的研究则显得十分匮乏。即使有专门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其研究内容往往也流于浅表,并无多少内涵可言。如《崔兰田唱腔艺术悲剧特征初探》、《马金凤演唱艺术研究》、《论魏云在豫剧〈朝阳沟〉中的演唱艺术》几篇硕士论文即有这方面缺陷。此外,研究对象上往往侧重于如常香玉、马金凤、牛得草等几个著名豫剧演员的研究,而忽视了其他豫剧演员尤其是当代著名豫剧演员的研究,加之研究对象过于偏重河南地域色彩,对河南本土演员涉及较多,而忽视了其他外省艺术家江苏的徐艳琴、湖北的李景萼、山西的刘福梅等对豫剧艺术的贡献,从而使得研究视野明显偏窄,不能代表当前豫剧研究的最高水准。

(2)史料重视不力。豫剧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大量史料。细考这些史料,对于豫剧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深入挖掘豫剧传统剧目也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但当前从业者大都对对这些重要文献不愿发掘,以致使这些文献长期尘封,无人问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术批评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许多从业者却对此不闻不问,致使不少重要文献因无人挖掘而长期尘封。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相对于剧目评论来说不被看好,它的发掘梳理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故而很少有人肯埋头于故纸堆,去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非但如此,那些已被挖掘和整理好的资料也有时不受重视,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对史料的重视不力,导致豫剧研究厚今薄古。如清末的“祥府五朵云”如今无人谈起,王海晏这个被称作是“关大王”之称的红脸艺术家已经不被知晓;过去大量的优秀剧目,如《清官册》、《焦家坡》、《狮子楼》、《翠屏山》等已经不再表演,即使近现代的一些优秀新编历史剧如《再生铁》、《哑女泉》、《杨满堂》、《卧薪尝胆》、《张羽煮海》等也大多被遗忘。对史料的漠视,直接导致了当代豫剧艺术的迅速衰落,许多艺术家不是潜心钻研艺术的,而是热衷于上电视,做评委,当代言的,对金钱的渴求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致使豫剧人才在近年来急剧凋落,即使有《梨园春》这样的舞台搭建,但是不能躬下身来潜心研究,最终也只能是成就了一个个所谓的“草根明星”,而对于真正艺术家的塑造则着实毫无半点裨益。

四、结语

总之,豫剧的发展和现当代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正是由于有了现当代文学的繁荣才推动了现代豫剧的繁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我们以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视野认真审视豫剧的发展时,我们也看到了当前豫剧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能够细细深思,共同为豫剧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06年。

[2]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毕业论文,2005年。

[3]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10年。

[4]赵培强:《崔兰田唱腔艺术研究》,河南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论文。

猜你喜欢
现当代文学困惑豫剧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究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与途径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初探
基于空间转向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