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娇
摘 要: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西辽河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从其文化特征来看已经具有了青铜制造业,彩陶制造业发达,农业发达,一些大中小型的聚落遗址不断涌现,促使此地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促使城市雏形的出现。
关键词:城邑;聚落;文明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
西辽河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称之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200-3600年,相当于中原的夏和早商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因1960年中科院考古所在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发掘而命名,分布范围以赤峰市为中心,东至辽宁西部,南抵京津地区,西到张家口以东,北抵西拉沐沦河流域。
此时最能体现它的文明要素就是大量城邑群的出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多分布在丘陵山地,每个大城堡周围选择有利于防卫的小山头修造小城堡,构成一个众星捧月的“卫星城”。城墙建筑采用土筑、石砌或土筑与石砌相结合,高大坚固,规模壮观。这些石城多沿河分布,依河谷断崖高台而建,有的隔河相望,有的成组成片,遥相呼应。城内有房屋基址和其他设施,城外是大片的墓地,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经济联系和军事防御等功能。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城与前一时代的环壕聚落不一样,它已经发展成了具有城壕、城墙、城门、角台和马面俱全的城邑。下面就三座店山城来说一下,三座店山城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是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经过2005-2006年两个年度考古发掘所揭露的。遗址是由大小两个并列的石城组成,大城在西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小城在东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城内共发现圆形建筑基址65座,窖坑49座,不同时期的墓葬10座,以及岩画、石墙、积石台等。其中大城的发掘面积为7500平方米,城墙高大坚固,城墙外侧有15个半圆形马面。城内房舍俨然,道路通达,布局清晰,共清理出院落20余处,基本由单双圈建筑基址和窖坑,石墙等设施构成,大城内有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小城的占地面积约1585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形,四周环列着石筑的城墙,但与大城相邻的西城墙构筑十分简便,小城的东西北三面共有10座马面,南城墙不设马面。小城无论是城墙还是马面都比大城的要简陋,可见小城的地位不高可能只是对大城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山城已经有了比较独立的社会体系。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城大都随山势建,利用陡峭的山崖和沟壑等地理条件扼险守隘,这些石城成组出现,一组石城址群中又有一、两座大的石城址,每组石城之间有相当远的间隔,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每座石城址可能是一个社会单位,每组石城群可能是社会单位的联合体,而每组石城中大的石城则可能是联合体的中心。这些石城的防御系统表现得比较浓厚,可能跟当时的时代有关,小的邦国已经形成,为了争取地盘扩大自己的利益,战事不断,才出现了这种石城。从石城的布局、构造和规模来看它已经形成了城市的雏形。
三座店遗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石头建筑的山城聚落的代表,下面我们再介绍下土筑方式的二道井子聚落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是目前夏家店下层文化中保存最完好的聚落遗址,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面积约3万平方米,2009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达5200平方米。二道井子聚落遗址由环壕、城墙、城墙内村落三部分组成。共清理城墙、环壕、院落、房屋、道路、窖穴、灰坑、墓葬等遗迹305处。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度达8米。在遗址上发现了环壕和城墙,环壕平面呈椭圆形,剖面呈“V”字形,城墙位于环壕内侧,城墙内侧堆积坡度较缓,城墙外侧坡度陡峭,与环壕内壁相连形成统一的斜面,城墙顶部与环壕底部落差达12米。为使城墙更为牢固个别地段使用了夯筑技术或包砌土坯。遗址中每个院子都有主房、配房、窖穴,院与院之间有公用的墙界、小巷。遗址内除少数房屋有祭祀功能,大部分是实用功能的居住建筑,除2座以外均为地面式建筑。房址多为圆形,少量圆角方形,部分墙体设有瞭望孔,房址墙体大多为土坯错砌而成,少量夯筑。二道井子聚落遗址最大特点就是建筑房址内存在多次叠压打破关系,这种关系被清晰地保留下来,房址保存完好,小到每一户的门、通气孔、门槛、门墩等都清晰可见,这在其他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通过对二道井子遗址周边的调查,发现有多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基本相隔五里即可见到一处,这种对聚落有规律地布局和规划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具备一个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社会群体。二道井子遗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发现房址最多的一个聚落,内有完整的环壕、城墙、院落、房屋、道路、窖穴、散水、具有防御功能的瞭望孔等遗迹,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古城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从以上聚落遗址可以看出军事防御在此时其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二道井子遗址的城墙和环壕的布局构造看,体现了环壕聚落向城邑转变的一个过渡状态。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聚落遗址在建筑技术和完整程度上讲走在时代的前列,为此地早期城市的出现,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不但反映了本地先民的智慧,也是此地跨入文明的有力证据,同时为探索当地的经济形态,自然环境及社会结构提供了科学例证。
参考文献:
[1]田广林 《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 中华书局 2004
[2]郭大顺 《红山文化》 文物出版社 2005.2
[3]内蒙古考古文物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考古》2010年第8期
[4]曹建恩 党郁 孙金松《完美再现青铜时代的“东方宠贝城”——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发掘纪实》,《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3期
[5]郭治中 胡春柏《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考古》20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