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课题组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
◎本刊课题组
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于1958年,以保护、研究、创作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而著称,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定的美术图书出版单位和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经营单位,隶属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项目重点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2006年,画社保护的“杨柳青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的精华,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生动、有趣。其内容凸显民俗传统,成为人们迎接新岁的重要载体。目前,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具有浓郁特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始建于2008年9月,历时两年多,经过精心施工、认真布展,于2011年7月22日正式开馆。展馆外观为仿古建筑,建筑面积3535平方米,展览面积1724平方米,整体展线446米,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600余幅,收藏自明代以来年画万余张,古版6400余块。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厚上位居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入口处两边侧立一对高2.5米,宽1.2米的巨型门神,是由馆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文达带领三位木刻工艺师用时一个月雕刻而成,堪称经典之作。进入大厅左侧是一幅以过年为题材的年画作品“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画长8.5米,高2.4米,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年画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合家欢乐的场面。画中门上贴对联,梁上挂吊钱,中间一扇大黄门,门外一头肥猪正在往里拱,取“肥猪拱门”之意,意寓着“财源广进”。大厅右侧侧立一面大型浮雕,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津门保甲图》的刻本,还原了史上最早的杨柳青镇的地貌。杨柳青年画源于天津的杨柳青镇,并因此而得名。浮雕中,蜿蜒曲折的河流就是南运河,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御河。杨柳青年画的繁荣和这条南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漕运的兴盛,为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河的两侧,居民建筑沿河而建,错落有致。可以想象当时古镇近百家画店作坊,画牌相招,彩幌遥对的繁荣景象。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有 “历史传流”、“戏曲故事”、“古版藏珍”、“仕女娃娃”、“世俗生活”、“戴齐画坊-保护发展”、“中国年画集锦”等7个展厅,博物馆内各展厅依照年画题材配合展线,设计了呼应年画作品的实体景观,还原了年文化的民俗民风,使展览内容更加立体生动。
(一)“历史传流”展厅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套色木刻,加之艺人保持了固有的传统绘画风格,形成了一种既有遒劲工丽的木刻韵味,又具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味”格调。杨柳青木版年画与人民生活诉求密切关联,直接表达风俗事实,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馆内很多藏品都是此前从未与世人公开见面,更有弥足珍贵的孤本藏品,处处彰显历史痕迹。
首先映入眼帘的立轴大画,大福星(又称三星在户):为明代的福禄寿三星图中堂画,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堂屋(客厅)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幅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内容种类繁多,多以山水书法或神仙人物为主。这幅三星图为明代的作品,也是博物馆内年代最早、尺幅最大的一幅孤本。
琴棋书画(繖蓝):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繖蓝年画。它的出现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在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帝颁布圣旨,规定国丧期间民间不能有红紫等颜色,这项政策直接影响到了年画的生产。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画师们经过反复尝试,绘出了这种蓝灰色调为主的年画,称为繖蓝画,画面色调淡雅,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而这种素色年画也成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所特有的艺术风格。
赶大营 (又称新疆全图):19世纪中叶,清政府曾派左宗棠做督军前往新疆平定战乱。当时的杨柳青人民响应号召,随军供应商品,对支援前线、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随军营做生意的行为,被人们称作“赶大营”。人们在经营生意的同时也带来了年画,用来安慰定居在新疆的杨柳青人们思乡之情。这幅新疆全图描述的是当时杨柳青人“赶大营”出关的场景,全名“出嘉峪关、新疆全图、到伊犁河”,图上的“张大帅”是左宗棠属下一名将领,“绥定城”为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中间部分画着人们有的背着包袱有的挑着扁担,零散的地在纵横交错的田地里,我们也可以由此联想出当时人们的军旅生活,。
老版 (十八魁、乾隆爷下关西):展厅中立体展柜中展出的木版是馆内珍藏的老版,道光年间的“十八魁”和“乾隆爷下关西”的线版和套版,是从大量的木版中精挑出来的。木版的正反两面都刻有内容,当时的年画艺人为了节省空间和材料,将一幅大画分成左右两边,刻在木版的两面,而小画的木版则是反正面刻两幅不同的画面。“乾隆爷下关西”线版上的古城墙纹理分明城洞深邃,可想早先的木刻艺人技艺之精湛。
(二)“戏曲故事”展厅
戏曲年画是描绘戏曲舞台场面的年画,它是随着近两百年来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旧时,家庭中每年都要更新戏出年画,它是人们审美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其借助角色、情节和绘画将传统文化传承不绝。它的创作方式也别具特色,是由技巧高妙的民间画师,选择了当时名伶演出的拿手好戏,当场描下感人至深的情节和优美的表情身段,画成底稿,带回作坊,经反复修改,刻印而成。其创作出的年画有文有武,各有特点,或人物众多,场景真实宏大,或构图简略,只突出主要人物。文戏中人物表情刻画细腻,武戏里,工架姿势威猛灵活。
《代唱三国叹十声》:清朝时期,以《三国演义》为题材戏曲非常流行,各年画作坊为了投顾客所好,便创作出了很多以此为题材的年画。画面由十个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组成,而每个故事上又都配有一段文字:曹孟德下江南,叹罢头一声,讲的是赤壁大战的故事。关于这段故事,还有两句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的凶,败得惨;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赵子龙保幼主,叹罢第二声,讲的是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赵云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一起被封为“五虎上将”,画旁边配以线版拓印而成的墨线稿,呼应成趣。
《让城都》、《洛马湖》:两幅很有特色的戏曲故事年画,它画面构图简单,人物刻画细腻,突出主要人物。细看画中人物的造型。刘备、刘璋是一城之主,故穿蟒袍,戴皇帽,诸葛亮则身着八卦衣。在京剧中,经常以一些简单的随身道具来代替实物,被称之为砌末。砌末大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抽象性,比如《洛马湖》这幅作品,人物手握马鞭,表示骑马而行;还有其他像手举车旗,则代表着坐车而行等等。
(三)“古版藏珍”展厅
展厅面积170平方米,44个大型展架,依照贡尖、三裁等不同规格、体例依次排放,6400余块古版成套系整齐摆放,珍藏于此,构成了我国年画藏版保护最为完整、最为厚重的实物成果。近代天津战事纷纭,兵燹马乱,水患火灾,杨柳青木版年画饱受战火创伤和外国列强掠夺,画板散落各地、遗失海外。许多画庄难以生存,由于生活所迫,画版被当作菜板、缸盖、鸡舍顶子,甚至用木版上的凸线来浆洗衣服。新中国成立后,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天津市政府组织人力,对杨柳青木版年画进行了全面地抢救性发掘,深入杨柳青镇各街及附近20多个村子,征集到大量的古版,如今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这些藏版珍品,呈现给社会,展示我国抢救民族民间极为壮观的一幕。
(四)“仕女娃娃”展厅
“仕女娃娃年画”是以“美人”和“娃娃”为主题的年画。仕女娃娃年画多描绘妇女儿童之燕居生活,既有亲情,又具天趣。画面绚丽,人物俊美,绣户华堂,神仙美眷,寄寓富贵向往。因为最贴近生活和人们的淳朴愿望,仕女娃娃年画经久不衰。
《连生贵子》:古代人们把这样尺幅63公分见方的画称为斗方画。人们把它贴在壁灯上,当夜晚到来的时候,点上灯,映衬出来的画面非常漂亮。大幅者北方居多,常见于影壁和方形壁灯中。连生贵子是求子的吉祥话,图中的莲花、莲蓬表示连续不断,娃娃怀中抱着乐器“笙”,它与生子的生同音。因此,年画中通常绘一个娃娃,手里拿着莲和笙,合起来就是“连生贵子”。
《竹报平安》:这幅年画是清初的作品,图中的两个美人,她们都穿着长长的裙子,不露脚,这很写实,因为受历代盛行“裹天足”和“行不露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多以长裙掩饰她们的三寸金莲,长裙使女子行走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多要低头细步,形成一种很谦恭、很柔美的姿态。年画中,为了绘出女性的柔美,便有这么一句口诀: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张口。就是说,女性的脸要画成瓜子脸,鼻子、嘴巴都小小的,眼睛要细长妩媚;行走缓慢,手势谦恭,笑不露齿。
《儿童游戏图》(戏鸟、戏鱼蝶、戏蝈蝈):现在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五花八门,而古代的孩子们都玩什么呢?戏蝈蝈、戏鱼蝶、戏鸟。养蝈蝈,要用一种叫做“蝈蝈葫芦”的容器,把蝈蝈放进去,再套上一个铁丝做的螺旋扩音器,盖上盖子,最后在外面套上毛线。把葫芦揣在怀里,聆听着蝈蝈清脆悦耳的叫声,别有一番情趣。年画把这些游戏描绘得极具趣味性又消除了阶级性,穷孩子们看着这样的年画,从中能体会到很多乐趣。
(五)“世俗生活年画”展厅
年画对于旧时代来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供人欣赏,更重要的是其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用途。年画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其张贴的场合与讲究也各有不同,但随着年画赖以生存的旧的社会环境的丧失,这些文化也渐渐的被人遗忘,本展厅正是对这一类文化现象的一种记录与保存。逢年节张贴年画,具有多重文化含义,不仅是驱邪祈福的原始遗存,也是对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宣传。
歀题年画 《绣龙衣绣马褂》、《三字经九九图》:过去年画艺人为使画面更加丰富便在年画上款题留言,款题形式有歌谣、诗词、俏皮话等。书法艺术的加入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美感。过去杨柳青卖年画的人一边卖画一边把上面的字当小曲唱出来,不但生意红火、更是一道亮丽的世俗风光。过去的劳苦大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这样的年画挂在家中可以帮助大人、小孩识字、增长知识。左边一幅《绣龙衣、绣马褂》看画面描绘的是仕女在制衣作坊间劳作;“文一品上绣大仙鹤,脖长腿又高。文二品上绣锦鸡群,教子列无伦。黎明声晓唱,富贵有功名。文三品上绣孔雀鸣,禽中为君臣。覃恩封诰命,钦赐戴花翎。”
《蓝底云纹大门神》:每幅高三米零二,横一米一七。如此巨幅的门神百姓家是没地方挂也挂不起的,一般是悬挂在内廷、王府的朱门之上或门廊之中。价格昂贵,一两银子一尺。本身数量就少,流传下来的更是珍品。这对门神幅面巨大、线条刚劲、色彩艳丽、风格浑然高古,两位将军稳立云端守卫着大家的平安。
旧时民居造景:这还原了一个过去中国北方三连间民居造景。清末民初杨柳青的普通家庭一般就住这样的房子。共有三间房中为中堂屋,两侧是居室。家家户户贴年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水缸上房有贴一幅大鲤鱼年画,这是天津地区的风俗,叫做缸鱼。中堂画为福禄寿三星。上房屋住的是婆婆,一般贴些有教化意义的年画,下房屋住的是儿媳妇,贴些多子多福活泼的年画。炕边的墙上还贴了装饰性很强的炕围子画,窗子上的窗花图案则为聚宝盆,红火而喜庆,体现了农家淳朴的愿望。有了这些年画的装饰,整个家里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年味。
(六)“戴齐画坊、保护发展”展厅
展厅复原了年画产地杨柳青镇历史悠久的两家老作坊戴廉增、齐健隆。并且展示了天津杨柳青画社自1958年建社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与保护成果。
戴氏先人自明永乐年间,携画艺从江南随漕船北上,至杨柳青经营木版年画,不仅开创以姓名为店名年画经营形式 “戴廉增画店”,而且将年画的生产趋于规模化。齐氏先人从山东省来到天津杨柳青镇经营木版年画,同样是以创建者的姓名为画店的名字,随着规模的扩大分立“健隆”、“惠隆”、“健惠隆”等画店。“戴齐”两家在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尤其是工艺规模规范发展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天津杨柳青画社对杨柳青木板年画的研究、收藏、保护、发展、开发创作做了大量工作。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保护单位,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的全部传承技艺,积极培养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以老带新传承有序,使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发展。而今,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建立对研究天津以及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俗民风,乃至中国美术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天津杨柳青画社将积极探索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生存模式,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和开发,在保护传承杨柳青年画艺术同时,赋予年画艺术新内涵,探求年画产业的创新思路,以彰显杨柳青木版年画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将继续以发扬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实践科学发展,挖掘年画产业,创新理念,做好非遗保护,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天津经济课题组
总策划:孟 力
策划采写运营:赵琳慧
李文君 虞冬青 张丽恒
曲宁
统筹:仲成春
摄影:张丽恒
F129.9
A
1006-1255-(2015)03-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