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陈+刘仙菊+李梦聃
关键词:湖湘;医籍;科普
摘要:湖湘医籍内容丰富,数量浩瀚。科学普及湖湘中医典籍,使之释放出时代的光芒,应该去除湖湘医籍的神秘化,促进湖湘医籍的通俗化,推动湖湘医籍的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084-02
收稿日期:2015-03-13
作者简介:向陈(1984—),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刘仙菊(1968—),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教授(通讯作者);李梦聃(1990—),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各家学说”开放基金项目“湖湘医籍提要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GJXS01。1湖湘医籍博大精深
1.1湖湘医籍内容丰富
湘楚文化源远流长。植根于其中的中医药文化,源于先秦,传于汉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又在近代西学东渐的思潮中获得新的发展。作为湖湘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沉淀与医家成就之结晶,湖湘医籍记录、保留、传承了从中医学到中药学,由中医基础理论至中医临床诊治,从中医药养生保健至中医药防病治病等诸多内容。其中,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记录了疾病预防与诊疗,经络与保健养生,中药材与方剂,以及妇幼、性学等丰富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托名炎帝的《神农本草经》论述了中药材365种,实为研究中医药材的开山之作。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两千多年来,湖湘医家所著 “医经、伤寒、金匮、温病、诊法、本草、方剂、针灸、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医史、医案、医话、养生”[1]等典籍,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方面面,其门类之广,内容之丰,令今人叹为观止。
1.2湖湘医籍数量浩瀚
湖湘医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数量浩瀚。200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曾勇教授编辑出版了《湖湘中医源流》[2]一书。该书对历代正史野史、各类别书籍目录、文学艺术著作及名家杂谈与学者笔记等文献资料中涉及湖湘中医药的记录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详细考证。除囊括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10种,竹、木简4种,共计14种古医书之外,还收集并统计出湖湘中医药相关文献535部,涉及著者452人。据曾勇教授考证,截至《湖湘中医源流》成书之时,有历史记录可查的古代、近代湖湘医籍达519部。湖湘医学典籍为当代湖湘中医药文献的研究者们留下了大量可供收集、整理、考证、注释、学习、探讨的科研内容。
当然。不可否认,正如人类的各类历史文明成就都无法尽数传承至今一样,历朝历代均有一些湖湘中医药文献资料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未能正式出版发行,仅凭传抄流传,甚至依靠口耳相传。那些幸运得以刊行的湖湘医籍,也难免在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中散佚。因此,目前能收集到的1949年以前的湖湘中医药学著作约为130余部,其中约有30余部尚未公开出版。相对于519部有史可查的湖湘医籍而言,现阶段可供人们研读的湖湘中医药文献确实有限。但是,现存的130余部经典医籍依然是一座巨大的湖湘医学宝藏。努力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文献资源财富,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其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服务,无疑是湖湘中医学人,特别是中医药文献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2湖湘医籍科学普及的意义
古籍的文化魅力早已被世人认可,古代、近代文献资料所蕴含的现代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重视。可是,由于绝大多数的文献古籍是纸制品,在搜集、保管和传承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脆裂、粘连、酸化、老化、霉变、虫蛀、鼠咬及烟熏等损害,必须精心加以保护。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及私人藏家往往习惯于将古籍长期存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此以来,虽然有利于古籍版本的保护工作,但存封的古籍在普通民众眼里却蒙着神秘的面纱,不仅使他们不容易目睹其真颜,更难以将其中的精华融入现代生活,指导日常的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济世之学。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最终需要运用于临床实践,才能实现其救死扶伤之效用。中医学的养生经验之谈,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运用,才可以助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所以,博大精深的湖湘医籍与其他文献古籍一样,若长期被束之高阁,也只能是摆设。唯有实施科学普及,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今人研究湖湘医籍,应该重视其科普工作,使湖湘医籍为湖湘儿女及全人类的健康服务,努力“实现学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完美结合”[3]。
3探索湖湘医籍的科学普及
3.1去除湖湘医籍的神秘化
探索湖湘医籍的科学普及,首先应该去除湖湘医籍的神秘化。为避免医学古籍损坏,应当将其存放在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适宜的环境中妥善保存,且尽量不让其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侵蚀。然而,保护并不意味着隐藏。事实上,科学普及湖湘医籍的第一步,便是要让实实在在的古代、近代湖湘医学珍本、善本、孤本真真切切地呈现在公众眼前。因为人民群众只有目睹了湖湘中医文献的“庐山真面目”,才能感受到湖湘医籍的博大精深,才会激起内心深处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继而萌发学习、了解湖湘医籍详细内容的欲望。
向陈,刘仙菊,李梦聃:浅谈湖湘医籍的科学普及*向陈,刘仙菊,李梦聃:浅谈湖湘医籍的科学普及* 各级、各类收藏湖湘中医药文献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承担了向公众展示湖湘医籍,科学普及湖湘中医药知识,广泛传播湖湘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职责。这些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所藏医籍资源,开辟湖湘中医药文献展厅或展台,主动将湖湘医籍送入大众视野。提供实物展示的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文字、图画备注和真人解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湖湘医籍概况,讲解所展医籍中蕴含的预防保健知识和日常养生的实用方法,引导观展群众亲近湖湘医籍,自觉运用并积极传播医籍之精华,使湖湘医籍真正融入现代社会,走进百姓生活。
由于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普遍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4],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相比,医学古籍馆藏资源更为丰富,加之馆员大多具备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因此,做好湖湘医籍的科学普及工作,要求湖南本土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勇挑大梁”[5]。作为湖南省中医药高校的代表性图书馆,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内都设有专门的中医药古籍版本阅览室,所藏湖湘医籍甚丰。两校图书馆应积极宣传、公开展示各自的特色湖湘医籍馆藏资源,不但为本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服务,也为社会大众提供接近湖湘医籍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湖湘医籍科普工作蓬勃发展。在努力做好特色馆藏医籍科普工作的同时,两馆还应该精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特色资源,携手打造古籍文献更丰富、图文解说更科学、馆员讲解更生动的湖湘医籍科普宣传大平台。此平台可以实现湖湘医籍的馆际互借,为中医学人研究湖湘中医药文献提供便利。
3.2促进湖湘医籍的通俗化
让民众看懂湖湘医籍是湖湘医籍科普工作者必须探索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当代人系统阅读湖湘中医典籍,早在“九五”期间,湖南省卫生厅就积极组织了本省中医药界专家,精选了历代湖湘医家所著之名著100余部,编撰、出版了13卷9册共1,900余万字的中医药古籍系列丛书《湖湘名医典籍精华》[6]。作为大型的湖南中医药典籍丛书,该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读完百余部医书,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即便是中医学人,也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博览湖湘中医群书的任务。促进湖湘医籍通俗化,应该编撰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的医籍提要。此外,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湖湘医籍提要》可以存在多个版本,比如,有专供中医药学人研读的经典版(尽量保留湖湘医籍原貌),有便于普通大众阅读的通俗版(适宜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有吸引青少年阅读的图文版(可以运用漫画,塑造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
3.3推动湖湘医籍的数字化
做好湖湘医籍的科普工作,还应该提高湖湘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湖湘医籍数字化,无疑是让古医籍融入民众生活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传统的电子光盘依然是承载数字化古籍的有效途径。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电子图书,在使相对艰涩、枯燥的湖湘医籍变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湖湘中医药文献的原貌,让后人较容易了解最完整、最翔实的湖湘医籍。另一方面,在全民网络时代,还应该通过网络宣传湖湘医籍。比如,通过网络全文检索、电子书库、网上图书馆以及一些专业的个人网页、网站,甚至微博、微信等新兴的网络微媒体,指导普通大众关注、了解湖湘医籍,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清湖.探索湘医源流, 发展现代湖湘中医文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1-2.
[2]曾勇.湖湘中医源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万胜,何清湖.湖湘中医文献的特点、作用及研究内容[J].中医药导报,2010(11):11.
[4]杨德利.构建我国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J].中国中医信息,2009(6):94.
[5]朱红英,向陈.高校图书馆与中医药文化传播[J].湘潮,2013(7):82.
[6]刘炳凡,周绍明.湖湘名医典籍精华[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