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顺茂
摘要:目前是改革开放进行的重要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以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乡差距显著等等問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综合实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解决这类问题成为了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综合保护,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我国社会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前 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资源与环境生态问题,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缓解城乡矛盾,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不过近十年来,中国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镇化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人才培养方式错误
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产生背景我们能够知道,此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出对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人才。这种方式能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该专业的要求。但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是“求精”,深人地掌握一门知识比肤浅的了解多种知识更加重要,在就业过程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会面临数倍于其他专业的压力,因为该专业学生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有环境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土地管理专业等,并且在与这些专业学生的竞争中其大都处于不利地位,这让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处境十分尴尬。
2.专业设置不学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城乡规划等交叉面较大,课程学习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目前我国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对其课程的设置整体上是相同的,都包括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界建筑学等多门学科,课程设置范围广,但是对其研究的深度不足,并且让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毫无特点的专业,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3.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其总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对学生来说想要参与实践活动十分困难的。且院校与此专业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不紧密,使学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针不能及时跟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过于注重,且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引起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4.就业问题与求学深造问题难解决
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剧增,对于专业的评判大都是从其就业状况进行。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并没有与之配套的硕士学位点,求学深造也有一定的难度,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称成效有很大影响。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人才培养立足于社会需求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决定了该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所以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以此为准则,加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力度,在教授学生综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出竞争力强、适应性好、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型人才。
2.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要想完成专业与社会的无缝连接就需要改变从前此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状况。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增加实践教学在总教学时长中的比重。从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我们能够看到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时予以一定的保障,在每学期至少要有4周左右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成长。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当前许多学校的学习模式是学校学习一企业实习一进入社会,但是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实习阶段,在实习阶段进行知识的学习,学校与专业相关企业构建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与实习中有序的切换,让学习成为沟通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最终良好的完成学业。
3.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较其他老牌专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所以师资力量、教学手段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本校,重点培养本专业的储备教师人才,让其在未来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授课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能够采用教师间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即专人负责基础课程、专人负责理论课程、专人负责实践课程等,推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并对当前教师的专业素养给予一定途径的提升,让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对接社会需求,制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资管专业”是在我国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城乡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设置的,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应坚持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前提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只有对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才能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层次结构,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水平应用性人才。
三、结束语
新事物的发展壮大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灌溉,所以当前学校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问题应当予以一定的重视,并逐步推动创新改革,解决目前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并为该专业的未来发展更大的空间以及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琳,于嘉,车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叨.安徽农业科学,2012(1).
[2]刘会玲,张炜平,张丽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忉.安徽农业科学,201l(8).
[3]仇方道.《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以资源环境.
[4]张连生,丁德全.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研究,2004,(2):75—77,
[5]宁小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阴山学刊,2007.(9):112—114.
[6]李东成.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