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军,秦晓辉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麻醉科术前访视患者时,通常会和患者沟通围术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但是,这种沟通会对患者形成暗示。在本研究中,笔者观察术前访视时向患者告知了恶心呕吐的患者与未告知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别。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本项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80例ASA I~II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暗示组与无暗示组各40例,其患者分级、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语言暗示 术前1 d访视患者,无暗示组在访视患者时了解病情,查体,风险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不交流恶心呕吐相关情况。暗示组在常规访视患者时除上述情况外,向患者本人及家属告知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如。
1.3 麻醉方法 2组患者入手术室后,予以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 0.3 μg/kg,丙泊酚 2 mg/kg,罗库溴铵 0.6 mg/kg静脉快速诱导,瑞芬太尼0.1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辅以2%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约缝合皮肤前30 min予以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缝合皮肤时予以舒芬太尼0.15 μg/k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给予昂丹司琼0.1 mg/kg静脉注射。术后予以舒芬太尼3 μg/kg+昂丹司琼0.3 mg/kg加生理盐水至 60 ml,0.5 ml/h持续静脉注射,Bolus 0.5 ml/次,锁定时间8 min。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病例数与严重恶心呕吐的病例数,采用语言等级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VRS)分级。恶心呕吐程度分3级:轻度为恶心不伴呕吐;中度为呕吐1~2次;重度为呕吐3次及3次以上。对于有呕吐动作而无胃内容物呕出的干呕或有胃内容物呕出的呕吐不作严格区分,均视作发生呕吐。若止吐治疗失败(观察药物给予后仍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则经本人要求,予以补救止吐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暗示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3例(32.5%),严重恶心呕吐病例4例(10.0%);无暗示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例(12.5%),且无发生严重恶心呕吐患者,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例(%)]
术前访视时,通常会与患者沟通围术期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其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不安,但也可能会引起患者对某些不良反应形成语言上的暗示,从而强化了患者发生某个不良反应发生的心理。术后恶心呕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平均发生率为 20% ~30%[1-2],研究表明年龄、性别、既往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不吸烟以及长时间的手术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3],但是术前访视的语言暗示是否也是导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与语言暗示可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相似[4],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术前访视的语言暗示也可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产生影响,即语言暗示组较非语言暗示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增加,且发生重度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也较多,提示术前访视时应注意语言暗示重要性。
[1] Tatic M,Siskovic S.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J].Med Pregl,2003,56(9):431-435.
[2] Pierre S,Benais H,Pouymayou J,et al.Simplified score may favourably predict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J].Can J Anesth,2002,4(9):237-242.
[3] Koivuranta M,Laara E,Snare L,et al.A survey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J].Anaesthesia,1997,52(5):443-449.
[4] 刘婉清,高瑞珍,黄丽源,等.语言暗示减轻顺铂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2001,10(10):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