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峰
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
吴建峰
目的 分析探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跳骤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观察组按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实施抢救, 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方法进行抢救, 分析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参与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抢救成功率为30例(88.24%),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23例(67.65%),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优化了抢救程序, 规范了抢救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急诊科;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应用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 急救抢救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医院的整体水平及服务质量[1]。然而, 在医改新形势下,医院要想提高医疗水平, 就必须做好急救抢救工作。在急诊科中, 通过优化抢救程序, 规范抢救工作, 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基于此, 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诊科中实施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急诊科心跳骤停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30~71岁, 平均年龄(52.4±3.2)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51.3±3.1)岁。所有患者在急救工作中实施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科中实施常规抢救方法, 观察组在急诊科中按照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实施抢救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设计思路 为了使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需直观显示心跳骤停抢救流程,从而为急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 在设计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中, 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 以图表式表达抢救流程, 要求抢救步骤设计合理规范, 设计内容精炼、全面、层次清楚, 容易被护理人员理解和掌握[2]。设置统一的抢救流程图, 流程步骤为: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记录抢救过程等[3]。
1.2.2 设计步骤 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来说, 尤其是严重外伤、猝死等危重患者, 在抢救流程中, 必须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检测;及时给予患者服用抢救药物;规范使用抢救仪器设备;对抢救效果进行合理评价等[4]。通过规范急救程序, 明确分工与合作, 加强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2.3 研究内容 本院急诊科室中安排3名医生和3名护士负责急救工作, 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及住院医师各1名, 高年资护士1名, 低年资护士2名。根据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流程, 明确3名医生和护士的职责与工作任务, 明确分工, 不仅充分发挥了医生与护理人员合作的协调性, 也缩短了抢救时间,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5]。在急救工作中, 高级职称医生主要工作:判断患者病情, 及时通知下级医生和护士进行抢救, 准备气管插管, 观察心电图变化, 指导下级医生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应用抢救药物、判断抢救效果;中级职称医师和高年资护士负责准备抢救车及抢救药物, 进行气管插管,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注射强心剂等药物;住院医师和低年资护士负责准备呼吸机、吸痰机等抢救仪器、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安置导尿管,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详细记录整个抢救过程[6,7]。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心跳抢救时间, 对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应用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的抢救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参与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心跳恢复情况, 观察抢救成功率为30例(88.24%),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23例(67.65%),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x±s, min)
急救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 争分夺秒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分工协作能力、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以及急诊科突发事件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急救工作质量, 导致急救工作效率差[8]。因此, 在急诊科中应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明确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救治任务, 有效避免了急救工作中忙乱现象。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分工协作, 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不仅缩短了抢救时间, 也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及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9]。
通过本组对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有效抢救参与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应用效果显著,规范了急救抢救程序,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 同时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可作为急诊科的有效抢救方法。
[1] 何益民.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7):226-227.
[2] 吕远军, 吕远新, 梁明俊, 等.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6):157-158.
[3] 吕秀春, 杨清江, 孙晓莉, 等.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33):3509-3510.
[4] 李翠芸.复方地芬诺酯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2例.临床急诊杂志, 2009, 10(6):379.
[5] 高艳霞, 李凌, 李中学, 等.42例心血管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分析.中外医疗, 2009, 28(4):65-66.
[6] 张林海.探讨37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骤停的复苏步骤及要点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3(34):153.
[7] 黎明.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19例急救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154-155.
[8] 徐靖华, 刘建光, 苏维广, 等.急诊科18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04-205.
[9] 朱庆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106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0):63-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92
2015-01-22]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