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

2015-05-08 02:12孙宇南崔芳芳贾赞安张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孙宇南 崔芳芳 贾赞安 张霖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

孙宇南 崔芳芳 贾赞安 张霖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期间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及其与肝功能、病毒复制、肝硬化发生及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17例治疗前排除基础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 抗病毒治疗完成规定标准疗程, 分析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 经治疗患者中23例出现甲状腺疾病, 其中3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 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 1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 2 例低T3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在谷丙转氨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HCV-RNA、定量、肝硬化发生率及合并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增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无明显影响。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甲状腺疾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丙型肝炎筛查的力度加大, 丙型肝炎的发现率逐渐升高, 其全球感染率约为3%, 我国约为3.2%,总计约3800 万人。丙型肝炎发病隐匿, 需要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当中有高达约40%经治患者会发生甲状腺疾病[1-3], 干扰抗病毒治疗的进行, 甲状腺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情况常见于一些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状况及甲状腺疾病的诱发几率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之间密切相关。新近有报道显示, 甲状腺自身抗体, 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TG)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可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检测到。作者收集了117例治疗前排除基础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对患者检测分析其甲状腺激素水平, 以了解原发慢性丙型肝炎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干扰素治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8月于本院病房及感染疾病科门诊收治的117 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所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检测基线甲状腺功能指标除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男38例(32.5%), 女79例(67.5%),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7±11)岁。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HCV 基因型、甲状腺功能等相关资料, 分析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与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病毒复制、肝硬化发生及合并症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17例患者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共计23例(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 其中3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 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 1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甲减), 2 例低T3综合征。另外94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见表1。

2.2 治疗结束时, 甲状腺功异常组ALT、AST 和TP 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异常组ALB 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见表2。

表1 2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n, x-±s)

3 讨论

虽然目前国际上已经有高效的直接抗病毒药物面世, 但是对于我国患者来说应用足够疗程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目前仍然是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毒清除治疗主要的手段。但是甲状腺功能在应用IFN治疗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致使患者本人或临床医生因此而出现一定的困惑, 本研究初步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目前现有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功能异常可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人体内甲状腺激素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重要脏器即为肝脏[4]。目前已有相当数量临床资料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的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在一些肝脏疾病中可出现。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还表明, 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TG)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等甲状腺自身抗体均可在肝炎患者体内检测得到。相对于普通人群检测率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当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偏高[5]。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也存在密切相关。因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以及甲状腺抗体检出率增高的情况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很有可能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直接作用或免疫介导而引发对甲状腺的影响是IFN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 IFN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状腺细胞摄取碘元素发挥作用。另外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复杂的细胞因子连锁反应都可以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低。

本文对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11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 以了解在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肝功能、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新进有国外学者Devclhar M等[6]对630 例应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 发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阳性率为2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17%, 甲减者占13%。本研究结果显示19.7%(23/117)的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 其中甲亢3 例(2.7%), 甲减7 例(6.0%), 亚甲减11例(9.4%)。另有2 例出现低T3综合征。而普通人群甲亢的发生率约为1%, 甲减的发生率为0.8%~1.0%。通过以上数据可知,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在TP、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HCV-RNA定量和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测,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病毒复制及合并症方面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无明显关联性。

[1] 刘艳辉.MEIA法与ELISA 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比较.传染病信息, 2009, 22(4):233-234.

[2] Flamm SL.Ch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AMA, 2003, 289(18):2413-2417.

[3] 杨榕, 单忠艳, 李玉妹, 等.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9, 27(3):138-141.

[4] 陈智, 潘修成.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14(3):236-237.

[5] 王江滨, 徐严, 季尚玮.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丙型肝炎的鉴别.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 20(6):334-338.

[6] Devdhar M, Ousman YH, Burman KD.Hypothyroidism.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7, 36(3):595-6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04

2015-03-16]

132002 吉林市传染病医院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利巴韦林 服用之前要三思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