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珍 林美专 陈桂娥 罗列波
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
陈惠珍 林美专 陈桂娥 罗列波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72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采用便秘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对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穴位按摩;辨证施膳;中风;便秘
便秘是中风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大约有40.00%~65.38%中风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 排便次数减少(每3天少于1次)、排便困难等。便秘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 还会加重病情, 影响康复。因此, 要重视中风患者的便秘情况。近年来, 本科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72例中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脑卒中诊断标准, 并经过 CT或 MRI 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中风后便秘则符合 1999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 女14例, 年龄55~77岁, 平均年龄64岁。便秘时间3~7 d , 平均便秘时间5.1 d。缺血性中风26例, 出血性中风10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5例, 年龄52~75岁, 平均年龄63.8岁。便秘时间3~8 d, 平均便秘时间5.5 d。缺血性中风25例, 出血性中风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中风类型及便秘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便秘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调畅情志,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的危害以及预防便秘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饮食要适合病情,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 多吃粗纤维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甘生冷刺激性食物;指导床上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患者病情稳定可适当锻炼, 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口服缓泻剂、外用开塞露或灌肠。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
1.2.1 穴位按摩的方法 向患者讲解穴位按摩的目的、作用、方法, 尽量取得患者的大力配合。叮嘱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 必要时协助松开衣服, 冬季注意保暖。用一指禅推法在中腕、天枢、大横穴位处治疗, 1 min/穴, 强度以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0 min,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 操作过程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 应立即停止操作, 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操作后协助穿衣, 安排舒适体位, 必要时协助排便,每天早晚各1次, 连续3 d。操作者须修剪指甲, 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饭后0.5 h内不能进行穴位按摩。
1.2.2 辨证施膳 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食膳以调理身体配合治疗[3]。①热秘:表现为大便燥结, 小便短赤, 口干、口臭, 苔黄厚腻, 脉沉实或滑数。饮食宜清凉润滑之物, 如:苹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等;②气秘:表现为大便干结, 欲便不得, 胸闷胁胀, 嗳气频作, 苔薄腻, 脉弦。饮食宜行气软坚润滑之物, 如橘子、香蕉、海带等;③虚秘:气虚者表现为虽有便意, 临厕努挣乏力, 难以排出, 便后乏力, 汗出气短, 面白神疲, 舌淡胖, 苔薄白, 脉细弱。饮食宜健脾益气、润肠通便之物, 如:黄芪、山药、扁豆、胡桃等;血虚者大便干结, 努挣难下, 面色苍白, 头晕目眩, 心悸气短,舌质淡, 苔白或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饮食宜滋阴养血、润燥之物, 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等;阳虚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面色苍白, 四肢不温, 喜热怕冷或腹中冷痛, 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 舌淡红, 苔白或薄腻, 脉沉迟或沉弦。饮食宜温阳通便之物, 如:羊肉、狗肉、当归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4]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 d以内排便, 便质转润, 解时通畅, 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以内排便, 便质转润, 排便欠畅, 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以内排便, 便质先干后软, 排便欠畅, 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高于对照组7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后便秘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
中医学认为,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渐衰, 中风后气血大亏, 气血津枯、肠道干涩, 泻下功能减弱且悲伤忧虑, 情志不畅, 气机郁滞, 大肠传化功能失调形成便秘。中风后的便秘如不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对于出血性中风患者, 中风后的便秘会导致患者排便时腹部用力, 致使腹压升高, 有可能诱发再次出血, 造成不良预后。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证型,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给予不同的护理, 保持中风患者的大便通畅, 避免因用力排便引起的血压升高, 导致再次中风的发生。此外, 中医学还认为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是健康之道。因此, 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 应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多食新鲜而富有营养的蔬菜、水果能改善脾胃的功能, 增强肠蠕动, 减少便秘的发生。
临床上有不少资料充分显示按摩与调整饮食对便秘有较好的效果[5-7]。穴位按摩疗法是中医经络学内病外治原理的具体运用,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 腑会, 有调和胃气, 通腑泻浊之功效。大横穴属足太阴脾经,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 为大肠之募穴, 具有调整阴阳升降之功效, 按压之可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以通腑气, 腑气通则传导功能恢复正常, 故为治疗便秘的主穴。通过按摩穴位, 能使经络循行速达病所, 起到疏通经络, 调达脏腑, 润肠通便的作用。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患者通过采用穴位按摩, 穴位刺激, 调理肠胃, 同时配合辨证施膳, 标本兼治, 有效治疗了中风后便秘, 且方法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0.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7):49l-492.
[3] 朱虹, 王立新, 李辉, 等.老年人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2):135-13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98-300.
[5] 王勤丰, 姚丽萍.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48例.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10):1791.
[6] 孙晓娜, 余金钟, 党中勤.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11):1368-1369.
[7] 朱惠芳, 杨玉英.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29-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61
2015-01-19]
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