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
50例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徐秋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胆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方面, 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更好, 且并发症较少, 更有利于康复,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腹腔镜;胆结石;临床疗效
胆囊结石为外科胆道系统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胆囊结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常规手术, 其疗效不佳, 手术创伤大, 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发生率高, 而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效果较明显。本文探讨25例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 年龄40~70岁, 均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 观察组男13例, 女12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平卧,硬膜外麻醉, 右上腹经右肋缘下作约5 cm切口, 分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 切除胆囊。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头高脚底位并左侧倾斜15~30°。常规建立CO2气腹, 而后插入腹腔镜, 持抓钳夹起胆囊底部并向右上牵引, 持分离钳夹起胆囊颈部向右下方牵引, 充分暴露出胆囊三角, 仔细解剖胆囊三角, 明确胆囊管、肝总管、血管及其附近的结构关系。取钛夹分别夹闭血管、胆囊管后离断,充分止血,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关闭创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以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2515.43±10.3114.45±17.4524.42±3.124.3±1.2对照组2584.54±14.3454.34±13.3539.23±5.787.8±1.7 t 9.4514.4228.234.34 P<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胆囊结石发病率日益升高, 治疗不及时可引发癌变。胆囊结石一旦嵌顿会导致胆汁排空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急性胆囊炎症状, 同时造成胆囊三角及其附近组织炎性水肿并广泛粘连, 严重时会出现胆囊穿孔, 甚至发生内瘘[2]。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式。传统开腹手术, 在术中视野小, 术者仅能看到刀口下方局部组织, 操作不方便, 手术创伤较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切口小,但视野清晰, 镜下可充分暴露患者腹腔内情况, 创伤小, 手术效果更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临床效果均明显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2.0%低于对照组的36.0%, 这证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上, 比开腹手术疗效更加显著, 且并发症的发病率较小, 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1] 邓海泽.全身麻醉复合切口局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2):2802-2803.
[2] 李红.整体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心理和舒适度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378-37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43
2014-12-15]
47301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