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延胜
致力于纳米光子学的环境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记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立武教授
○文/肖延胜
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蓝天白云下,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面对越来越紧迫的环境问题,大批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在创造蓝天白云的健康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立武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成绩优异是张立武的主要标签,无论求学还是从事科研工作期间。2004年作为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系综合排名第一的优秀毕业生,他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清华他获得了特等奖学金、学术新秀等荣誉,并于2009年获得德国洪堡学者基金,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张立武的光子学技术在环境中应用的想法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基金的认可,他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研究圣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发展平台的不断变化,专业积累越来越厚、视野越来越宽的张立武在剑桥的蓝天白云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张立武主要从事的纳米光子学研究,在环境保护及能源科学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刚刚开始,但受到各国极大的重视。他所在的剑桥大学纳米光子研究中心2008年才成立,至今却已吸引三千多万英磅的研究经费,这个研究中心还被美国评为他们在欧洲纳米光子学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鉴于国内目前还没有在这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室或小组,2014年10月张立武选择回国并加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为一名独立的项目负责人,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展纳米光子学的环境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他希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能与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相结合,在国际上抢占环境新技术前沿阵地的同时,实现自己为建设祖国蓝天白云的人生价值。
张立武已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已发表SCI论文近30篇,在《Energy & Environ.Sci.》、《Adv. Mater.》、《J.Photochem.Photobiol.C》、《Adv. Funct.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其中3篇文章入选过去10年高引用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阈值为该领域世界前1 %),被纳入ESI资料库,其中一篇论文获“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
未来,张立武将致力于带动和增强复旦大学在能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教书育人的同时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能源环境科学实验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