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严光
【摘 要】学生一进入初中,教学成绩总是难以上来呢?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下列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给学生以刺激;唤醒学生的思维
部分学生年龄太小。有的家长愿子成龙心切。5岁或不足5岁就把子女送进了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孩见识又少,大脑的发育还跟不上来,一进校这些孩子就跟不上,上面政策规定,不许留级,使这一部分学生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一进入初中就更加不行了。
错误地理解了素质教育。什么“高分低能”、“减轻学生负担”、“取消考试”……由于这些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实在训练得太少了。特别是农村,学生根本上没有“负担”了。教师松一寸,学生就松一尺。学生玩得是游戏,过得是轻松的日子,大家都知道,数学是靠“练”出来的,而学生的大脑长期得不到“数学”的刺激,成绩难道会提高吗?
小学教的是算术,初中教的是代数、几何。特别是上几年的学生,小学的数学与初中的数学衔接的不够圆滑。一些学生一进入初中,数学成绩急剧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突然增加,学生感到为难;另一方面是小学的思维方式与初中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特别是小学过分地强调了形象思维,忽视了抽象思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思维难以转型。人是高级动物,更何况马戏团的动物都能被我们训练得那样乖巧。如果人的大脑皮层长期得不到刺激,在高级的动物也会变成低级动物。要知道,人的大脑还有很大一部分未得到开发,只有去刺激它,让它去思考问题,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我们的教师每天都是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学生,要干好这份工作,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太强,如果要教好它,我觉得必须要设置“障碍”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那些混日子的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让“中等生”有事可做,让那些“高材生”更上一层楼。
那么如何刺激学生呢?我不妨举几个例子吧。
(一)学生最喜欢“滥竽充数”。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时,如果集体回答,百分之百正确。一部分学生不懂装懂,跟着“优生”随口回答,可是课后一检查什么也不知道,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洞察力”了,不妨学一学齐冥王,突然改变方式找个别学生回答,这样就可以制止懒于思考的学生。
1、老师最喜欢“显本事”。往往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讲难题,基础题少讲或者不讲,结果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听他(她)的课,大部分学生当成了“耳边风”,究其原因——听不懂。这时候,老师应该明白,大部分学生的“大脑在休息”,讲题应该换档次了。“吃不饱”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进行辅导。
2、学生最容易打瞌睡。讲课应该做到“心到、耳到、口到、手到”,有些教师整节课只是讲,学生呢只是听,老师累了,学生睡了,效果没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刺激人的大脑皮层通过一个器官是不够的哦,这样收效很少,事实已经证明“学生读过的只能掌握10%,而动手做过的可以掌握90%。”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做一个“懒老师”,“懒”是一种智慧。
3、课后作业一大堆。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向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做不完、做不出怎么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不完请人做,做不出抄别人的。学生还是没动脑筋,大脑还是处于休息状态,成绩会提高吗?其实,现代化教学已经走进了课堂,只要老师开动脑筋运用多媒体教学,腾出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我看效果会好多了。何必布置那么多作业干什么,学生不喜欢你,家长埋怨你,社会指责你,你不是人,何苦呢,还不如做一个好人。
总之,不管是什么社会,如果要进步,就必须开动脑筋。要动脑筋,就需要吃苦耐劳,鲁迅先生是把别人喝牛奶的时间都用上了,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于敏把自己的大脑修炼得比电脑还准。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开动脑筋,因为我们是拓荒者,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人类社会宝贵的知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只要在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尽可能多的挖掘人的潜能,我们的目标就能达到,我们教师的价值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雪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年08期
[2]徐慧琴,曾丽霞,何桢,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李振苓.浅析生物教学课堂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7期
[4]王军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 2010年11期
[5]高丽静.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07期
[6]高新春.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待“学困生”的教育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