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阳, 陈青山, 石文星, 李中强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3)
高压气体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交通、能源、冶金、食品等行业,不同的行业对气体的压力、流量、洁净度(如固体颗粒度、露点)等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气体质量、供气压力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供气装置的工作压力一般在0.1~10 MPa之间,供气压力低、集成度不高,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介绍的供气装置工作压力可达40 MPa,其集储气、供气、过滤、稳压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并同时具备电动控制和压力信号输出等功能,体积小、集成度高、安全性好,对其他类型供气装置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本高压供气装置的设计原理主要分为气路原理和控制原理两部分。
高压供气装置的工作压力为40 MPa,输出压力可以根据输出端负载的需要进行调节,其气路原理如图1所示。
1)充气过程。如图1所示,气瓶组件主要由高压气瓶、压力表、安全阀、三通阀组成,气瓶组件与过滤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当需要给气瓶组件充气时,将其与过滤器分离,将外界气源通过三通阀与气瓶组件连接,打开三通阀即可给气瓶充气,当充气压力达到要求时,关闭三通阀即可;三通阀同时具有放气功能,当需拆卸气瓶组件时,可通过三通阀将气瓶组件与止回阀之间的气体放空,保证气瓶组件拆卸的安全。
2)工作过程。当装置对外供气时,首先打开气瓶组件的三通阀,气瓶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过滤器、净化器、压力开关、止回阀和调压阀,最终到达电磁阀,给电磁阀供电(26±4VDC),电磁阀开启,高压气体即可通过电磁阀对外输出。
图1 高压供气装置气路系统原理图
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净化器用于吸附气体中的水分,保证气体的输出露点;压力开关具有低压报警功能,用于实时监测装置内部的气压,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止回阀用于防止两侧气瓶组件内的气体相互干扰;调压阀用于调节气体的输出压力,可以根据负载的需求在0~40 MPa之间任意调节;电磁阀可实现对装置的远程控制,只需控制电磁阀供电的通断,就可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实现对气路通、断的控制,装置最多可同时给8路负载供气。
装置通过止回阀和连接导管的巧妙设置,将两部分对称结构连接起来,使其有机融合的同时又保持相互独立,可以实现单侧气瓶组件同时给8个电磁阀供气,即使一侧气瓶组件损坏也不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图2 高压供气装置控制原理图
本装置的控制原理简单、可靠,其控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直流电通过控制系统供给电磁阀,控制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压力开关与电磁阀串联在气路中,压力开关预先设定有低压报警值,当气路中压力达到压力开关压力报警的下限时,压力开关内部触点闭合,控制系统得到反馈信号的同时输出报警信号,并切断电磁阀的供电,装置停止工作。
高压供气装置主要由气瓶组件、控制组件及相应的连接管路、电缆等组成。
高压供气装置集成安装于一个框架结构内,结构布局如图3所示,为对称结构,两对称结构之间的气路和电路分别通过连接导管和电缆连接。由于总体的结构空间限制,气瓶组件采用悬挂的方式固定在框架上,控制输出组件镶嵌在框架内,充分利用框架的结构特点,节省了空间。
图3 结构布局图
气瓶组件的结构如图4所示,高压气瓶上安装有安全阀、压力表和三通阀等,三通阀与连接管路之间用快速接头连接,不需工具即可实现快速装拆。气瓶组件的固定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大半圆的筒式设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并在气瓶装卸时起到导向作用;固定托架的尾端、卡箍均为球面结构,与气瓶紧密贴合,可在防止气瓶组件轴向窜动的同时阻止其周向转动;固定结构采用弹性锁扣锁紧,保证了气瓶组件装、拆的方便、快捷,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压力表用于指示气瓶内贮存的气体压力;安全阀上装有膜片,在气瓶内部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膜片破裂,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三通阀有两个功能,一是控制气瓶内气体的输入、输出,二是当其处于关闭状态时,可将其后接管路内的气体放空,保证气瓶组件装拆时人员的安全。
图4 气瓶组件结构图
控制组件的结构布局如图5所示,将电磁阀、止回阀、压力开关、调压阀及连接管路等集成在盒形壳体内,结构紧凑,单个控制组件内装有4个电磁阀,可同时给4路负载供气,压力开关用来实时监控装置的输出压力,调压阀可根据负载的要求调节输出压力。盒式结构设计,为电磁阀、调压阀等精密器件提供了良好的使用环境,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图5 控制组件结构图
根据工程需要,设计了集储气、供气、净化、过滤、稳压、输出控制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压供气装置,通过巧妙的气路布局,将两部分对称结构连接起来,使其有机融合的同时又保持相互独立,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气瓶组件固定结构设计和控制组件的集成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快速装拆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目前该装置已投入使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同时也为其他高压供气装置的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
[1] 路甬祥.液压气动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GB/T 786.1-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S].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压缩空气站设计手册编写组.压缩空气站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5] 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