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大课间,培育优质小公民

2015-05-06 22:33陈容原淑兰梁坤妹
体育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陈容 原淑兰 梁坤妹

摘 要:鹤洞小学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践行幸福人生教育,探索“家、校、生”立体化体育大课间模式改革。“幸福人生”大课间倡导体育生活化,多彩活动满校园。队列军事化、行动统一化、动作规范化、变化有序化,集体操图案错落有序,全校学生劈叉、拱桥、燕式平衡等一幅幅图画唯美展现,音乐、笑声、视听刺激交汇,撼人心灵。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体育大课间模式;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63-02

为实现“建设精品名校,培育优质新人”的办学目标,鹤洞小学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践行幸福人生教育。通过探索“家、校、生”立体化体育大课间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师生健康幸福成长。

一、“幸福人生”大课间,特色办学传四方

(一)多彩大课间,幸福小学生

大课间活动“集结号”一吹响,操场就成了运动的乐园。学生展现整齐划一的队列,跑动队伍时而变蛇形、时而成五环形状,全校学生劈叉、拱桥、燕式平衡等一幅幅图画唯美地展现,音乐、笑声、视觉刺激交汇,撼人心灵。

鹤洞小学大课间引入体育生活化理念,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时空。在“生活体育乐园”,学生攀岩、跳轮胎“山羊”、打水瓶保龄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生活处处有体育的意识,充分诠释生活体育中“会学会玩会锻炼”的理念。

(二) 幸福人生大课间,学生体质强又壮

1.体质测试显功效

学校在以大课间为龙头体育课程体系中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鹤洞小学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全省对比发现,学生优秀率由2010年的14.3%大幅增长至2012年的31%。学生的体质状况从低于省平均水平到大幅度超越省平均水平,学生体质健康增长速度十分明显。在学生三年身体素质对比中,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比对P值均小于0.05,肺活量测试成绩比对,P<0.01。说明经过有效的教学干预,学生的柔韧性得到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及爆发力得到有效发展,耐力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自强自信很阳光

我校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活动状况,适时鼓励与指导,用集体的力量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挫折及时展开心理辅导,让学生逐步体验运动的乐趣。四年级的陈俊杰同学是个“肥胖型”的学生,经常逃避大课间。但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在家长的配合下,他逐渐体验到运动乐趣,还积极参加区运会获得垒球第三名。在这里,失败了有人鼓励与辅导,胜利了获得更多的自尊自信心,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家长亦对开展大课间赞不绝口。“有大课间我女儿的体质增强了,饭量大了,人也活泼了。”家长严女士感叹到。

(三) 体育成为突破口,特色办学传四方

鹤洞小学屡次在全国省市大体育课间活动获奖,体育竞赛成绩飞跃发展。学校还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优秀单位,体育特色成为学校名片,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社会媒体慕名到校观摩学习。学校接待来自澳门、江苏、广东等地的校长、教师学习交流团人数达4000多人次,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许。

二、先进理念引领,体育特色办学

(一)探索“家、校、生”立体化体育大课间模式改革

1.活动内容选取思路

鹤小大课间内容选取思路主要结合学校传统项目开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敏感区普及少儿体操,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其次,针对小学生耐力水平普遍较弱的情况,进行蛇形跑、图案跑等多种变换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足球、篮球、体操等)。

2.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通过班级评比要求学生努力达到“四化”,即: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变化有序化,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其次,个性发展与合作创新统一。大课间活动形式既有体现团体的集体操,又有个人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既强调个性技能发展又鼓励学生合作创新,提高大课间的活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家、校、生立体合作

鹤小大课间活动特点是全员参与,共同创设。活动既是学生的表演舞台,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智慧与技能的空间,活动也演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场所。其次,为了促进家校合作,学校引导家长督促或与学生参与锻炼活动,进行健康习惯指导。鹤小每年举办体育节,邀请专家为师生、家长开展科学锻炼等学习培训,指点迷津;举办亲子同乐日活动,聘任家长为家庭体育运动辅导员……全面联动的教育网络,让体育运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

(二)摸着石头过河,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鹤小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大领域进行整合规划,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学科课程特色化

“柔韧有愉”校本课程和“年级大课”课堂模式是体育创新的两大特色。

鹤洞小学抓住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开发了“柔韧有愉”校本课程。创新开展“年级体育大课”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教师资源,提高效能。老师们根据特长执教相应的环节,分工合作,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2.活动课程多元化

“快乐大课间”和“才艺选修课程”是学校体育活动课程。为了让学生广泛涉足体育运动并发展一项体育特长,开设了体育技能的才艺选修课,如:篮球、三棋、拉丁舞等几十项。快乐大课间则是学生特长展示交流的平台,带动校园运动热潮。

3.潜在课程外显化

学校重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精心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学校设立“荣誉橱窗”“艺术体操长廊”“体育名人名言”等,通过潜在课程孕育学校的体育文化,让全校师生在校园处处都能增长运动知识,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着力育人创新实践

1.培育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全面育人主动发展

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校园体育氛围、科学与人文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信、阳光的心理品质,焕发出团结合作的校园精神。大课间活动影响了师生和家长的观念,有效地达成以体育德、以体启智、以体促美、以体强心,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2. 打造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保障有效开展

开放式的多功能体操馆整齐摆放着学生喜爱的体育器材、“生活体育乐园”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一一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激发师生的运动热情,为全面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健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引领全员参与

鹤洞小学除夯实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外,还制定了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制度,有效提高教师的体育技巧,更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器材全面开放、全程管理制度,大大提高器材使用率,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校园活动有序而热烈。

三、总结语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大课间等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始终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育人是其根本目的。引导人、锻炼人、培养人、发展人,“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家、校、生立体化大课间促进学校大课间的持续发展,引起家庭、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共鸣与共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及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重学校体育工作表面,更要注重于体育的内涵,以体育为抓手,更要拓展体育的育人功能,加强与学科联系、学生生活联系,渗透至学生发展的全方位。

参考文献:

[1]章罗庚.校园体育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23.

[2]李辉,等.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健康教育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42-43.

[3]姜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112.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分析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新课标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浅谈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夹江县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