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的调查研究,对湖北师范学院2011级大三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体重指数(BMI)与其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研究,揭示了BMI值与其各项身体素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BMI值在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存在不同的差异,体重过高、过低都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总体来看,BMI正常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好于BMI异常的学生,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于BMI值过高的学生。
关键词:BMI值;大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42-04
体重指数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20年代公布的,是反映人体身高与体重之间关系的指标,是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方法,又称其为“BMI”。[1]WHO认为大学男子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7.9~23.9,低体重为≤17.8,超重为24.0~27.9,肥胖为≥28.0;而大学女子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7.2~23.9,低体重为≤17.1,超重为24.0~27.9,肥胖为≥28.0[2]。
而关于BMI指数的研究大多偏向于肥胖、血压等心肺功能和身体形态的研究及不同运动对其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针对地方院校的较少。程小游等人对福建省20~59岁成年人在2005年与2010年体质监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研究BMI分布规律及不同BMI人群体质水平的差异,探讨BMI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3]。而王光军等人则以学生的BMI为研究内容,对学院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针对获得数据分析后与河北省成年人身体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BMI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4]。任玉庆、张玉秀指出年龄、心脏功能能力、最大摄氧量与BMI值的相关度均较低,性别与BMI值显著性相关(P<0.01) ,说明BMI值存在性别差异。[5]本文以湖北师范学院2011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的BMI值与各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BMI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取整体抽样法对湖北师范学院2011级大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总人数有4179人,因伤病或残疾等其他原因申请暂缓或免测并最终批准的学生有67人,因此2011级学生在大三学年实测人数为4112人,其中有效样本为4068人,其中男生1253人,女生2815人。
2.研究方法
2.1 整体测试法
测试项目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身体素质指标(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视力),测试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实施细则标准执行,并将数据记录在案。
2.2 数理统计法
针对测量的身高、体重数据,根据BMI=体重(kg)/身高2(m)公式,运用SPSS17.0首先计算出BMI值,再对2013年湖北师范学院的4068名学生测试的BMI值进行分组,即偏低组(男:≤17.8,女:≤17.1)为BMI1组,正常组(男:17.9~23.9,女:17.2~23.9)为BMI2组,超重组(24.0~27.9)为BMI3组,肥胖组(≥28.0)为BMI4组。其次根据BMI中国参考标准对BMI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再次对男、女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按BMI等级进行均数分析、相关分析和LSD比较。
2.3文献资料法
在网络、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重新复习了体育统计、SPSS统计软件等相关知识,为本研究提供了系统性的知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大学生BMI值频数分布特征
根据表1显示,大学生BMI值分布基本正常,在17.9~23.9之间的人数为3510,占样本总量的88.28%,平均数为20.25,最大值为31.47,最小值为13.13;偏轻体重占样本总量较大比重,为7.62%,而且男生超重(9.3%)或肥胖(0.7%)所占比例均高于女生超重(4.0%)和肥胖(0.4%)比例。整体来看,大学生体重指数相对集中,相对于超重和肥胖学生来说,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与河北理工大学兰健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他的研究结果中同样显示男女生在正常范围的比例最大,也呈现“细峰肥尾”的型[6]。田园在《高校女生体脂质量分数的测量与评价》中指出以瘦为美的名人效应促使大比例高校女生无度减肥,导致半数以上研究样本体脂质量分数偏低,因此不只女生低脂现象应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男女生超重、肥胖等非正常化体重形态都应受到高校乃至社会的重视[7]。大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学校、家长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此时,超重和肥胖的危害还未显露出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的危害会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行为。
2.大学男生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
从大学男生各项身体素质平均值来看(表2),BMI1组1000m、引体向上、肺活量/体重指数是4组中最好的,可见,体重偏轻的男生群体耐力、上肢力量、心肺功能较好;BMI2组的50m、立定跳远这2项是4组中最好的,可见,体重正常组的男生群体爆发力较好;BMI3组坐位体前屈是这4组中最好,其他居中;BMI4组的50m、100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是4组中最差的,可以看出BMI4组即体重肥胖者男生群体的速度、耐力、柔韧、上下肢力量、心肺功能等各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弱。50m是反应速度素质的,随着BMI正常值之上的增加,50m成绩逐渐下降;而1000m跑、引体向上、肺活量/体重指数则是随着BMI值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表3的相关分析看出,4个组的引体向上、肺活量/体重指数两项身体素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且超重和肥胖的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因此可以说,随着BMI超出正常范围的增加,大学生男生引体向上、肺活量/体重指数逐渐下降。而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1000m跑4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但是,从表2各项身体素质与BMI值均值表情况来看,50m跑是反应速度素质的,随着BMI正常范围之上的增加,50m成绩逐渐下降;1000m跑则是随着BMI值的增加而降低;坐位体前屈在BMI值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但增加到一定范围之后随之下降。
对大学男生BMI4个组进行多重比较(LSD法)(表4),其中1-2、1-3、1-4分别表示BMI偏低组与BMI正常组、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间的比较,2-3和2-4分别表示BMI正常组与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间的比较,而3-4则表示体重超重与体重肥胖组间的比较。
其中在立定跳远项目上:BMI正常组与BMI偏低组和超重组的学生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表2男生均数分析表来看,BMI正常组的学生明显好于BMI偏低组与超重组的学生,其他各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引体向上项目上:BMI超重组与BMI偏低和正常组的学生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BMI超重组学生引体向上明显差于BMI偏低和正常组的学生,其他各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肺活量/体重指数:除BMI超重和BMI肥胖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他各组间在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BMI偏低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BMI正常组明显低于BMI偏低组,但又高于其他各组,BMI超重组明显差于其他各组(除BMI肥胖组)。
50m、坐位体前屈、1000m三项指标从表4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表2的均值表来看,三项指标在BMI值的一定范围内随之变化。
3.大学女生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
表5显示,BMI1组的800m、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是这4组中最好的,可见BMI1组女生群体的柔韧、耐力、心肺功能较好,这与男生情况类似;BMI2组的立定跳远是这4组中最好的;BMI3组50m是这4组中最好的,但BMI3组的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则是这4组中最差的;BMI4组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是这4组中最好的,但50m、立定跳远、800m、肺活量/体重指数则是最差的。在坐位体前屈项目指标上,出现两个平均值最大值,即BMI1组和BMI4组,但从标准差情况来看,BMI1组的离散程度更大,而且男生的均值(18.66)大于女生(18.40),其他各项基本正常,认为可能是机器设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根据最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男女生坐位体前屈评分标准来看,女生的均值低于正常值1cm左右,男生则相对高一些。50m在BMI值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但增加到一定范围之后随之下降;一分钟仰卧起坐在BMI值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但增加到一定范围之后随之上升;800m、肺活量/体重指数跑随BMI值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
根据表6的相关分析看出,4个组的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体重指数3项身体素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在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项目上,超重和肥胖的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因此可以说,随着BMI超出正常范围的增加,大学女生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逐渐下降。结合表5女生均数分析表来看,一分钟仰卧起坐在BMI值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但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后随之上升。而50m跑、坐位体前屈和800m跑3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但是,从表5女生各项身体素质与BMI值均值情况来看,50m跑是反应速度素质的,50m在BMI值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但增加到一定范围之后随之下降;800m跑则是随着BMI值的增加而降低。
对大学女生BMI4个组进行多重比较(LSD法)(表7),其中1-2、1-3、1-4分别表示BMI偏低组与BMI正常组、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间的比较,2-3和2-4分别表示BMI正常组与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间的比较,而3-4则表示体重超重与体重肥胖组间的比较。
其中在50m跑项目上,体重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和体重超重组的学生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合表5女生均数分析表来看,体重肥胖组的学生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组,但同时又好于体重超重组的学生,而其他各组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指标上,体重偏低组与体重超重组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体重偏低组的学生明显好于体重超重组的学生,其他各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上,各个组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呈BMI1>BMI2>BMI3>BMI4的趋势。
从表7来看,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m三项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表5大学女生的均值来看,三项指标在BMI值的一定范围内随之变化。
在兰健、徐雪景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值呈显著性负相关,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同,不同的是男、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与BMI值都存在着显著性负相关,在兰健的研究结果中还指出女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与BMI值都存在着显著性负相关,而在本研究中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数据却显示无显著性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8, 9]
三、结论
1.大学生体重指数分布基本正常,在正常范围内达到86.28%,占样本总量的4/5以上,而偏低范围人数(17.62%)高于体重超重和肥胖范围(6.1%)人数的总和,可能是由于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缺乏体育运动导致的。
2.从男女生BMI值与各身体素质的相关分析和LSD比较中发现,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即肺活量/体重指数随着BMI值的增加而降低,而福建省科学研究所程小游等人指出:男女性肺活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重过轻会导致部分人群肺活量水平下降,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10]。因为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而BMI值超出正常范围的增加使体重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加上肺部脂肪堆积限制了肺的呼吸,导致缺氧、呼吸困难,可见偏低、超重或肥胖对人体的呼吸功能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3.50m跑在女生在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和体重肥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男生组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刘卫的研究中指出:体脂高大学生在运动能力、生理机能能力方面明显差于体脂正常的大学生,尤其在无氧工作能力和有氧工作能力方面,差异非常明显,而女生体脂百分比明显高于男生,所以,女生的速度素质低于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学生不如体重正常组的学生。[11]
4.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是反映克服自身体重的人体上肢、下肢和腹部力量的重要指标,从大学男女生BMI值与各身体素质均数分析表中可看出,随着BMI值的增加,人体上下肢与腹部肌肉力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5.在耐力项目指标上,根据相关分析(LSD)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根据研究表明,随着BMI值的增加,人体上下肢与腹部肌肉力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S],2002-07-25.
[2]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S],2014-07-28.
[3][10]程小游,钟新生.BMI分布规律及不同BMI人群体质水平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4):27-30.
[4]王光军,丁世良,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学生BMI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 (4):89-91.
[5]任玉庆,张玉秀.体质指数与心肺功能的增龄性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52-54.
[6][8]兰健,王大川.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与BMI值分布特征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3(3):55-57.
[7]田园.高校女生体脂质量分数的测量与评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27(1):68-71.
[9]徐雪景.不同BMI值对应形态机能及素质的特征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8):11-13.
[11]刘卫,李丰祥.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11(1):52-55.
(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