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大家成天都泡在微信和微博里,我们很欣慰你没有忘记老朋友:《汽车之友》杂志。
如果你在汽车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你与杂志编辑们取得联系。我们的宗旨是:来信不拒,有问必答。
你可以在新浪微博@任何一位编辑,也可以在《汽车之友》微信公众号留言,还可以发邮件给我们:iask@autofan.com.cn,甚至手写书信至: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诺德中心2号楼17层 编辑部收
电子助力转向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开始使用电子助力了,不是说传统的液压助力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吗?老编敢不敢来个解析?
——Seo117
A
汽车厂商普遍使用电子助力转向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配合汽车的智能化。这是汽车本身的进化过程,而且也符合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走向的定律,毕竟汽车智能化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的。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时下的汽车话题动辄就是智能化发展,什么自动驾驶、主动刹车,终究是减轻驾驶者的劳动强度,让驾驶更加安全。那么问题来了,即便要实现智能驾驶中最简单的车道保持功能,也需要转向系统的配合。传统的液压助力泵是一种被动的助力方式,液压油只需根据转向轴的动作在油缸里运作,以减轻转向负荷,无法做到信息采集,更谈不上自动控制。这是液压助力相比电子助力最大的区别。电子助力转向因为由电机伺服,在ECU“大脑”的协调与控制下,通过转向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车头摄像头以及道路标线识别摄像头收集信息,然后再根据程序处理一番,车辆在行驶中ECU就介入到人工操作中间,在危险临界状态加以辅助,而在定速巡航阶段则又可实现主动控制。比如我们曾试驾过的沃尔沃V40 Crosscountry、英菲尼迪Q50、奔驰S级就有此功能。
这下明白了吧?电子助力转向的普及其实也就是汽车迈入智能阶段的标志。另外,像前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智能泊车辅助功能也是建立在电子助力转向基础上,要不谁帮你打方向盘呢。从结构来看,电子助力转向比机械液压式的零件要少,重量更轻,而且不用油液还比较环保,后期的维护成本也减少了。
液晶仪表盘
汽车的仪表盘这几年进化得太快了,一不留神都进入全液晶屏时代了,想问问是不是捷豹路虎引领的这股风潮,这种仪表盘技术复杂吗?
——入魔嗜车
A
要说液晶屏虚拟仪表盘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大,它的零部件很多,倒是制造成本比传统模拟仪表盘要高。早先这种仪表出现在军事和航空领域,这十年来才慢慢渗透到汽车上。液晶仪表主要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CAN网络传输协议以及TFT屏幕,背后的技术则是OpenGL编程标准,这是实现3D样式的关键。从发展来看,仪表盘屏幕化就是要成为整车的信息交互中心,实现导航、车外影像、行车信息、网络交互等多种功能。
捷豹路虎可以说是引领了风潮,但并不是带头大哥。真正运用这一技术的还是梅赛德斯-奔驰,2005年上市的W221型S级在传统模拟仪表盘里植入了一块液晶屏幕,通常它显示车速表,开启夜视功能则显示车头摄像机的画面。
雨刮器种类
编辑们好,汽车上的雨刮器有多少种?它们是怎样分类的?各自有什么不同吗?
——虎虎生威
A
汽车雨刮器在理论上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类,或者说都是按照运动方向归类的。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在新车开发过程中,如何布置雨刮器完全是依据经验,以及出于对前风挡玻璃设计面积的考虑。
在前风挡上,我们目前已知的雨刷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一方向和对开方向式。一般来说,单一方向运动的雨刮器普遍出现在轿车和卡车上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车前风挡玻璃面积都不大,并且倾斜角度小,所以单向式布置配合略长的主驾驶雨刮片就可以在下雨天把玻璃擦干净。有读者会说了,轿车中也有另类的,对不对!
没错,像法国车就是“奇葩”。因为白种人爱晒太阳,所以像标致308以及雪铁龙C4这类车前风挡面积就设计得很大。于是为了让雨刮的擦刷面积更大,工程师就用对开式雨刷器替代了单向式,然后还给这种雨刮取了个浪漫的名字:蝴蝶式。两块雨刷片对开(主驾比副驾略长),还能减小死角,这种雨刷在MPV上也适用。要说比标致-雪铁龙更另类的应该是西雅特。第二代Leon的雨刷也是对开式,但工程师将雨刷停留位置设计在了A柱两侧,而不是前风挡的底部。坦白讲,这样的布置导致A柱变宽了,车内视线会受影响,后来到第三代Leon又回归到了传统的单向式,并且还隐藏在了发动机罩下面。
如果往回看,我们会发现半个世纪前的汽车也多出奇特的设计,比如万国K-3的雨刷是上置式,曾经的解放CA10也是类似的布置。那个时候的车型前风挡可以打开透气,所以将雨刷电机布置在风挡上沿更合理。还有雪铁龙DS开创的单臂雨刷,左右往复运动,从DS一直用到AX、BX,直到90年代的ZX还在使用,已然一种经典结构了。
除了前风挡的雨刮,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后风挡上面的。比较典型的是路虎揽胜,从第一代开始就使用上置隐藏式,甚至连丰田普拉多都成了追随者。而像丰田柯斯达中巴,它的后风挡雨刮片停留位置是靠右侧。我想,工程师大概是想让司机随时明确后雨刮片的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吧。不论用什么方式布置雨刮器,更多是出于工程结构上的考虑,当然合不合理和好不好用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