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

2015-05-06 06:03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止痛药红外线腰椎间盘

任 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

任 平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对术后疼痛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例数较对照组少,使用止痛药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的方法,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有效避免了残余腰腿痛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医护理

腰椎盘突出症好发于25~50岁的青壮年,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腰腿痛、麻木,重症者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经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文献报道其远期优良率可达到80%[1],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会遗留腰背部疼痛及小腿疼痛、麻木等。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并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手术后许多患者因为术后疼痛剧烈,影响了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滥用止痛药。如何解决患者术后疼痛、止痛药滥用及早期康复锻炼的问题仍然是困扰临床的一个护理问题[3]。本文应用疼痛贴穴位贴敷与红外线照射相结合的办法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02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穴位贴敷法加红外线照射法给予止痛,具体穴位为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承扶穴、承山穴、肾俞穴、阿是穴。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即术前进行训练指导。指导患者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训练、轴线翻身训练排大小便,避免术后因卧位发生尿潴留或便秘。关心体贴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主动与患者交谈,转移话题,分散不良情绪等。遵医嘱适时应用镇痛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具体如下。

采用疼痛贴穴位贴敷前,先清洁穴位体表皮肤,揭掉穴位贴保护膜,外敷于疼痛和相关穴位,贴敷时间为12~24 h/贴为宜或遵医嘱。取穴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承扶穴、承山穴、肾俞穴。对医用胶带过敏者,白细胞总数<4.0×109/L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出血者慎用,使用中若有不适或偶有皮肤表面发红,请立即停止使用。红外线照射护理:采用由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简称TDP),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待预热5~10 min,方可进行照射治疗。暴露病灶区及穴位贴敷部位直接照射,照射处皮肤距离照射板30~40 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2)℃。照射30 min/次,2次/d。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与分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分值越低,疼痛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止痛药类别比较 观察组使用止痛药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各类别止痛药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4]。术后疼痛从多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术后康复[5]。但朱军方等[6]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仍有5%~25%的患者残余腰腿痛,需要进一步治疗。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部位经络循行规律选取环跳、委中、秩边、承扶、承山、肾俞诸穴进行穴位贴敷与红外线照射相结合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环跳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可治疗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委中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秩边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静脉处;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为坐骨神经,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承扶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承山主治腰腿拘急,疼痛;肾俞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症。

各种致病之邪滞留在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受到损害和影响,致使经络涩滞,郁而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百病生焉。此时,可能在经络循行部位(尤其在其所属腧穴部位)出现麻木、疼痛、红肿、结节或特定敏感区(带)等异常情况。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和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红外线照射、磁场共同作用,将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发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行气止痛等作用。

综上所述,采取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的方法,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有效避免了残余腰腿痛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候树勋,李明全,白巍,等.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3,23(9):513-516.

[2]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0.

[3] 王清香,欧贵雪.穴位按摩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中华护理教育,2012,9(4):164-165.

[4]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

[5] 梁茜茜.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应用现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4):116-117.

[6] 朱军方,梅伟,杨豪.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中医正骨,2007,19(6):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52

2015-05-27]

277101 枣庄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止痛药红外线腰椎间盘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止痛药使用六忌
物品寻找器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