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群 孟玮
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王彩群 孟玮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6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108例)应用针灸结合心理护理方法治疗;对照组(98例)应用针灸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治疗3、6个月后两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中风比单纯针灸治疗更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中风;心理护理;针灸
中风隶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 包括出血型的脑中风和缺血型的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中医理论中本病是中经络、中脏腑, 其病机属于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涉及心肺肝肾四脏, 发展迅速, 且病情复杂, 严重而多变, 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1]。现代医学虽对此病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但对解决本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 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 本文通过临床病例治疗实践, 探讨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脑中风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医院确诊为脑中风患者。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入组患者指征:生命体征平稳, 无严重心肺肾及内分泌疾病, 症状不再进展2 d, 病程在2周以内, 无采用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 无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2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08例)和对照组(98例)。实验组中脑出血56例, 脑梗死52例, 男40例, 女68例, 平均年龄(63.3±4.8)岁。对照组中脑出血50例, 脑梗死48例, 男36例, 女62例, 平均年龄(64.5±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治疗相同, 包括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抗凝剂、自由基清除剂等。治疗方法:对照组行针灸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理论选择10个穴位左右,进行针刺治疗, 星期一至星期五1次/d, 留针15~30 min/次[3]。实验组应用对照组针灸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 护理具体方法:①认真倾听患者倾诉, 关心、同情患者, 态度和蔼、诚恳。②普及脑中风相关知识和健康宣教, 教育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③为患者寻找心理支持, 允许患者以自己的方式安排和享受生活。④鼓励患者与康复者交谈有关疾病治疗的心得体会,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进行评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肌力达Ⅳ级以上, 生活自理。②显效:神志清楚, 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 流涎等症状明显恢复, 瘫痪肢体的肌力达Ⅲ级以上, 生活基本自理。③有效:口眼歪斜及语言不利均有好转, 肌力达Ⅱ级以上, 能借助拐仗单独行走。④无效: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治疗3、6个月后两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x-±s)
目前对脑中风患者康复治疗有多种, 采用针灸配合心理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研究不多。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报道证实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 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本组患者体穴治疗前后两组穴位交替进行, 取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调和阴阳之意[4]。针灸治疗方法简单, 无不良作用, 患者乐意接受。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和整体护理观念的推广, 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护理脑中风患者时,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 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加强护患沟通,才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缓解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 有利于临床治疗。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交谈分析, 挖掘患者的心理因素, 以及了解患者的自身病症的感性认识, 针对病情不同症状及患者的心理特点, 应用通俗易懂的医学健康教育知识, 向患者讲解患病后, 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可能出现的躯体症状等。再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 让患者进一步认识到患病后的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 通过治疗效果好的实例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观念, 帮助患者寻找心理支持点,解除心理障碍, 使抑郁、焦虑状态得到改善和平衡。通过心理干预调动患者内部力量, 唤起患者对致病因素的重新认识,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 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 针灸结合心理护理治疗脑中风, 易于操作、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1] 印会河, 张伯纳.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50.
[2]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 1996, 29(6):379.
[3] 刘文俊.中医内科护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60.
[4] 冯蕾.脑中风的针灸治疗及临床体会.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1(12):146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91
2015-06-03]
250013 济南医院